楊秀娟 祝成紅 王永利 楊春平
1.北京市朝陽區垡頭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23;2.解放軍第二炮兵總醫院,北京 100088;3.北京市西城區月壇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北京 100045
隨著社會發展,生活方式隨之改變,人口老齡化進一步加劇,疾病譜發生變化,慢性非傳染性疾病患病率不斷增加,目前我國高血壓患病人數已愈1.6億[1],已成為公共衛生問題[2]。北京地區老年人群高血壓患病率為56.0%[3]。2007年中國糖尿病學術研討會中提到,糖尿病患病人數已達到3980萬,預計到2025年這個數字將超過5930萬。冠心病新發病例正以每年75萬的速度遞增[4],新發冠心病事件每年達130萬次[5]。慢性非傳染性疾病已經成為影響人們身心健康的主要因素,其對患者有著長期的影響,甚至是終身的,在此過程中患者的生活質量會有很大的影響。故為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給予其進行健康教育勢在必行。通過實施健康教育讓患者了解疾病的各項知識及注意事項,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科學地進行疾病管理,以改善控制疾病,避免慢性疾病進一步發展惡化。
本文將列舉國內主要健康教育形式及內容,了解目前國內對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三種慢性疾病患者健康教育現狀,分析存在的問題。
對患者實施的健康教育是一項有評價、有系統、有組織、有計劃、有目標的培訓,其最終目標是要患者逐步改變自身的不良習慣,養成正確的健康生活習慣,從而改善和控制慢性疾病[6-7]。目前國內健康教育者主要是從事醫療服務的技術人員,在專科醫療機構主要由專科醫師和護理人員承擔,社區衛生服務機構主要由全科醫師、社區護士、防保醫師共同承擔。實施健康教育可促進社區慢病患者的生活質量得到有效改善和控制,現此工作已經被眾多學者及普通人群所關注,政府相關部門也在積極參與其中,使其得以廣泛地開展起來[8-11]。唐新華等[10]認為政府相關部門對慢性疾病健康教育的推廣力度應進一步加大,使慢性疾病的管理計劃得到有效開展,以造福社區居民。
1.1.1 “知信行”模式(knowledge,attitude,belief,practice)“知信行”模式是改變人類健康相關行為的模式之一,它將人類行為的改變分為獲取知識,產生信念及形成行為3個連續過程[12]。即知識—信念—行為。知(知識和學習)是基礎,信(信念和態度)是動力,行(促進健康行為)是目標[13]。這是最常見的健康教育模式,用以改變患者不良生活習慣和生活方式。
1.1.2 聚焦解決模式 (solution focused approach)聚焦解決模式中應用于臨床心理咨詢和治療的心理干預模式,將干預的關注點集中在與個體共同構建解決方案來達成個體自己期望的結果[11-12]。把解決問題的關注點集中在人的正向方面,并尋求最大化地挖掘個體(團體)的力量、優勢和能力[13]。石麗英[14]對門診慢病患者進行登記注冊,并對其實施健康教育,結果顯示患者的心理狀況均得到改善,依從性明顯上升。
1.1.3 “NEW START”健康理念 20世紀80年代,美國韋馬研究所的弗農·福斯特博士提出“NEW START”健康理念,即 N-營養(Nutrition)、E-運動( Exercise)、W-水(Water)、S-陽光(Sun)、T-節制(Temperance)、A-空氣(Air)、R-休息(Rest)、T-信心(Trust),其目的在于更好地實施特定人群的健康促進[15]。吳一帆等[16]對慢性腎病患者進行干預研究,通過中醫及“NEW START”健康理念對患者進行干預,發現其對提高慢性腎病患者的生活質量有重要意義。
1.1.4 健康教育路徑 為了滿足患者健康知識的渴求,通過護理評估,制訂健康教育計劃,然后對某一些疾病患者的特定階段進行健康指導的方法[17]。健康教育路徑作為一種新的教育模式,有嚴格的教育順序、準確的時間要求,較傳統的健康教育更有計劃性、連續性,能提高護理質量,減少資源浪費。
1.1.5 其他 如健康促進模式:主要用以解釋人們采取或不采取健康行為的原因,認知—感知因素是人們采取和維持健康促進行為的主要動機;程序化健康教育:應用系統方法實施有計劃、有組織、有系統的社會活動,促使人們自覺地采納有益的健康行為和方式,清除或減輕影響健康的危險因素,預防疾病,促進健康,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15];家庭式健康教育方式:根據不同家庭高度個體化指導,不拘形式;個體化目標式健康教育:進行問卷調查,找出患者飲食控制方面存在的問題以及影響依從性的原因,針對問題一對一進行指導等。
健康教育形式主要包括集體講授、隨診一對一指導,開通咨詢熱線,發放知識宣傳冊、借助新聞媒體網絡宣傳、利用健康教育櫥窗、板報、展板、閉路電視,利用廣播、電視、報刊、雜志等大眾傳媒形式,推行健康教育處方,開展家庭病床的健康教育,組建健康俱樂部,組織知識競賽、烹調比賽、健身比賽等。
主要包括,①一般知識:包括疾病的病因、發病機制、臨床表現、分型、診斷標準等;②急性和慢性并發癥的臨床表現、檢查方法、防治手段,應急處理及預防;③營養學的一些基本知識:飲食指導,包括每天的熱量、常見食物的熱量、口服藥物與進食的配合等;④改善生活方式的知識:包括戒煙、限酒,生活規律等;⑤心理指導:保持心理平衡;⑥觀測指標檢測:包括血糖、血壓、血脂等的正常范圍;⑦用藥指導:包括藥物的分類、服藥方法和注意事項;⑧自我管理和運動計劃:包括自測血壓、血糖、制定運動計劃、預防感染的基礎知識等。
集體講授一般為每周1次至每月1次不等,每次授課時間一般為0.5~2.0 h,個體指導隨機性強。
目前健康教育已成為高血壓、冠心病、糖尿病患者管理工作內容之一,尤其是社區衛生服務的重要組成部分,是社區衛生服務機構“六位一體”中十分重要的職能。
內容主要涉及高血壓的診斷標準、臨床表現,高血壓的并發癥、飲食、運動要求等,煙、茶、酒與血壓的關系等基本知識,指導生活習慣的改善、提高服藥的依從性、注重心理護理,用藥指導、出院指導等。教育形式主要為口頭、圖文宣傳、示范訓練、個體與集體宣教等。國宏等[7]在社區對高血壓患者實施管理干預,對300例患者進行回顧性分析,通過講座、高血壓知識宣傳手冊等形式讓患者了解疾病知識,取得了明顯效果,患者用藥依從性及疾病知識了解程度都有明顯的提高。唐新華等[10]對高血壓患者設置管理計劃,根據計劃落實健康教育,患者依從性明顯改善。
內容涉及冠心病分型、臨床表現、用藥指導、飲食運動要求等。周虹[15]曾研究發現應用“知信行”健康教育模式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課明顯改變患者的不良習慣,提高患者的遵醫行為,促進疾病康復。石麗英[14]采用登記的形式對慢性非傳染性疾病進行管理干預,通過長期和患者建立聯系以對患者進行健康教育,實施以來效果理想。
糖尿病健康教育內容:基本知識的指導、心理護理、糖尿病飲食原則、運動指導、用藥的指導、定期監測身高、體重指數、血糖、血脂及HbA1c,并發癥的監測與預防。對糖尿病患者的治療和管理絕對不是單一的藥物治療而是 “運動、飲食、健康教育、自我監測及藥物治療”的綜合管理[18]。王維民[19]運用表格式健康教育法指導患者做口服葡萄糖耐量試驗,有效地提高患者配合檢查和治療,融洽護患關系,優于傳統健康教育法。
調查發現截至2008年,全國省市兩級健康教育專職人員共2695人,其中省級616人,市級2079人[20-23]。專職人員文化程度,省級和地市級均以本科(分別是55.24%、35.60%)和大專(分別是27.07%、41.76%)為主。省級和地市級的職稱構成均以中級和初級為主。專業構成中,醫學背景(公共衛生或臨床醫學)人員比例約為人員總數的1/2[23-25]。
彭亞珍等[21]在對基層醫院開展健康教育工作研究發現,基層醫院承擔健康教育工作的護士存在諸多不足之處:①護士對護理專業的認識缺乏獨立性,缺乏科學的工作模式;②護理人員自身知識水平滯后;③護士的溝通能力欠缺。
現今國內對從事健康教育方面的人才培養還處于真空,全國各高校的健康教育課程還只停留在選修課等形式上,沒有作為一個專業來進行培養[26-29]。專業的培養可促進此工作的廣泛開展,而缺乏人才培養機制會致使非此專業的醫務人員從事此項工作,這給健康教育工作帶來一定隱患,實施過程中缺乏專業的力度。而我國現今也缺乏對從事此工作人員的從業資格考核制度及相應的繼續教育規范,從事人員多由醫生或護理人員擔當,人員的素質、專業技能等都差異很大,這些因素都會影響健康教育實施的成果[30-32]。
綜上所述,目前健康教育工作已經受到足夠重視,模式眾多,形式方法多樣,內容涉及全面,但健康教育專職人員數量有限,專業技術水平偏低,成為制約健康教育工作開展的主要因素,希望通過多方的共同努力,不斷進行職業培訓、繼續教育等,壯大健康教育人才隊伍,建立長效考核評價機制,提高健康教育水平。
[1]新華社.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意見[EB].http://www.moh.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hbgt/s9507/200904/39847.htm,2009-04-06.
[2]衛生部.全國疾病預防控制機構工作規范[S].2002.
[3]孫寧玲.老年收縮期高血壓的診斷及治療[J].中國醫師進修雜志,2006,29(1):7-9.
[4]何秉賢.高血壓防治的嚴峻形勢和存在的問題[J].中華高血壓雜志,2007,15(4):268.
[5]馬麗娜,湯哲,趙曉玲,等.北京城鄉老年人高血壓現狀調查[J].中華老年心腦血管病雜志,2010,12(2):127-129.
[6]孔靈芝.慢性病的流行形勢和防治對策[J].中國慢性病預防與控制,2005,13(1):1-3.
[7]國宏,崔志兵.社區疾病管理干預高血壓300例回顧性分析[J].中國現代醫生,2010,48(29):25-28.
[8]王天鵝.社區疾病管理:從紙上談兵到真槍實彈全國社區疾病管理培訓項目總結會紀要[J].中國社區醫師,2011,27(31):85-86.
[9]路潔,陳偉倫,賀翔,等.社區衛生管理與醫院信息化管理整合在社區疾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國初級衛生保健,2003,17(12):36-38.
[10]唐新華,金宏義,徐小玲,等.高血壓社區疾病管理計劃的應用研究[J].心腦血管病防治,2007,7(5):53-54.
[11]李燕玲.社區護士預見能力在社區疾病管理中的運用[J].醫學信息,2011,24(5):110-112.
[12]陳蓉,張雪蓮.社區護理干預對高血壓腦出血患者的影響分析[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2,14(26):38-39.
[13]周正元,陳衛國,陳輝,等.EpiData軟件在健康體檢中的應用[J].上海預防醫學,2007,19(12):61-63.
[14]石麗英.登記研究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華醫院管理雜志,2012,28(5):52-53.
[15]周虹.健康教育在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中的應用[J].中外醫療,2012,31(15):140-142.
[16]吳一帆,馬偉忠,蘇鏡旭,等.慢性腎臟病管理中如何發揮中醫的特色優勢[J].遼寧中醫雜志,2011,38(10):25-26.
[17]王偉泉,李獻華.對出國勞務人員非傳染性疾病管理的探討[J].旅行醫學科學,2004,10(2):36-38.
[18]凌寒.慢性心衰規范化診療前路漫漫衛生部十年百項計劃“慢性心衰規范化診斷和治療項目”發布階段性成果[J].中國當代醫藥,2010,17(31):65-69.
[19]王維民.綜合性醫院啟動慢性非傳染性疾病管理服務的探討[J].中國醫院管理,2011,31(6):52-54.
[20]馬愛榮.社區高血壓病防治中時間治療學理論的實踐[J].中國誤診學雜志,2011,11(1):36.
[21]彭亞珍,章曉玲.對長期住院肝炎患者保護性靜脈輸液計劃的觀察[J].貴陽中醫學院學報,2012,34(2):29-31.
[22]程芳,許勤,戴曉冬,等.內行患者計劃的實施對永久性結腸造口患者的自我效能和自我管理的影響[J].中國實用護理雜志,2010,26(2):19-21.
[23]張佩江,謝志豪.社區中醫慢性疾病管理系統綜述[J].中國數字醫學,2011,6(6):92-93.
[24]唐新華,金宏義,陳秉初,等.社區高血壓控制:階段目標管理的效果[J].中華高血壓雜志,2011,19(3):51-53.
[25]雨陽.社區健康維護中心——“有一切(R)社區慢性病綜合管理系統”[J].養生月刊,2007,28(1):63-64.
[26]鄧歷.高血壓病人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J].內蒙古中醫藥,2011,30(1):23-26.
[27]劉春英,周樹仁.高血壓病人健康教育及心理護理[J].中外醫療,2010,29(31):63.
[28]肖慧芳,楊光,陳樹丹.高血壓病的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J].臨床和實驗醫學雜志,2006,5(12):52.
[29]羅瓊.心理護理與健康教育治療對伴焦慮抑郁的高血壓患者的治療效果及其臨床意義[J].當代護士:綜合版,2010,5(9):83.
[30]張善婷.心理護理和健康教育在高血壓患者護理中的應用[J].醫學理論與實踐,2012,25(7):52.
[31]許麗遐,王琳.非住院老年高血壓病患者的健康教育和心理護理[J].現代中西醫結合雜志,2004,13(22):46.
[32]楊美榮,楊美芹.健康教育對社區高血壓患者依從性的影響研究[J].中國社區醫師:醫學專業,2011,13(34):7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