盧旺
四肢關節創傷在臨床十分常見, 往往導致四肢骨與關節骨折, 進而發生不同方向的移位等改變, 使正常的生理解剖關系發生紊亂[1], 四肢關節創傷若能得到及時準確的診斷治療, 一般預后良好, 如果臨床處理不恰當, 往往會導致一系列嚴重的并發癥與后遺癥, 如創傷性關節炎、關節功能障礙等[2]。以往對于四肢關節創傷的診斷主要采取X線檢查, 以便了解損傷的情況, 確定是否存在骨折或者關節脫位等。隨著醫學的發展, 對于四肢關節創傷的診斷方法也得到不斷發展, 同時治療水平取得不斷突破,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診斷四肢關節創傷中的優勢日益凸顯[3]。為了進一步研究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診斷四肢關節創傷中的價值, 本文回顧性分析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因四肢關節創傷經遼寧省營口市鲅魚圈區營口經濟技術開發區中心醫院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的患者128例, 現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按隨機數字表選取2009年1月至2012年12月期間因四肢關節創傷經本院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的患者128例, 其中男88例, 女40例, 所有患者均有外傷史, 年齡為10~75歲, 平均(35.6±5.2)歲, 其中肩關節創傷患者6例、肘關節創傷患者4例、腕關節創傷患者9例、髖關節創傷患者46例、膝關節創傷患者37例、踝關節創傷患者26例。
1.2 檢查方法 使用多層螺旋CT機對所有患者進行螺旋掃描, 設定掃描條件:120kV, 100~150 mA, 掃描層厚為5 mm,掃描螺距為2.0 mm, 重建層厚為2 mm, 重建間隔為1 mm, 掃描范圍應包括整個受傷的部位[4]。選用的重建方法包括:表面遮蓋法(Shaded Surface Display,SSD)、容積再現技術(volume rendering,VR) 、最大密度投影(maximum intensity projection MⅠP)、仿真內窺鏡 (Vitural Endoscopy,VE)[5]等。
128例四肢關節創傷患者, 經過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檢查, 四肢關節創傷情況均得以滿意顯示與精確診斷。①6例肩關節創傷中, 其中1例為陳舊性骨折伴創傷性關節炎, 2例為關節盂唇撕脫骨折, 3例為關節周圍粉碎骨折伴有關節脫位, 并且關節內有碎骨塊;②4例肘關節創傷中, 其中1例為陳舊骨折伴有關節半脫位, 1例為肱骨髁撕脫, 2例為關節周圍骨折;③9例腕關節創傷中, 其中1例為陳舊性骨折伴創傷性關節炎, 其余均為新鮮骨折, 3例尺橈骨撕脫骨折,5例關節周圍粉碎骨折;④46例髖關節創傷均存在不同程度的髖臼骨折, 其中7例有關節內骨塊, 19例為粉碎性骨折,3例為陳舊性骨折;⑤37例膝關節創傷中, 3例為關節周圍粉碎性骨折, 16例為脛骨平臺骨折, 8例為脛骨髁間嵴撕脫,10例為股骨髁撕脫;⑥26例踝關節創傷中, 5例為距骨骨折,11例為內、外踝撕脫骨折, 10例為關節周圍粉碎骨折。
四肢關節創傷是一種十分常見的損傷, 一直以來, X線攝影應用于四肢關節創傷的診斷成為常規檢查方法, X線攝影具有經濟實惠的優點, 對于多數四肢關節創傷能夠較好診斷, 判斷出四肢關節是否存在骨折, 骨折的類型、部位、以及骨折斷端的移位情況, 但是其也存在諸多不足之處, 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①X線攝影空間分辨力相對較差, X線平片顯示為重疊影像, 在診斷細小的裂縫骨折和撕脫骨折方面不夠明確, 難以區分正常解剖的縫隙與不明顯的骨折,例如骨質增生十分嚴重的患者。②常規X線攝影所得到的是一個二維重疊圖像, 因此診斷方面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易導致漏診或誤診情況的出現, 如果遇到較為復雜的骨折或者骨折部位較深, 通常不能顯示骨折的全貌以及骨折周圍毗鄰關系, 對隱匿骨折顯示不清[6]。
近些年來, 隨著醫學的發展, CT在四肢關節創傷診斷方面的應用愈加廣泛, 優越性日益凸顯, 主要表現為:①CT具有較高的空間分辨力與時間分辨力;②能夠實現快速成像,不受患者體位的限制, 對于患者的不良影響小;③CT顯示骨損傷的作用明顯, 同時能夠顯示部分軟組織損傷, 與X線攝影相比, CT顯示四肢關節創傷的效果更好, 能夠全面顯示骨折與關節脫位, 對于醫療人員的術前診斷有很大的幫助。然而普通CT平掃在直觀顯示骨折縱向移位方面仍不夠理想,如果骨折線與掃描線出現平行會產生假陰性情況, 并且普通CT平掃的圖像后處理功能差, 圖像缺乏立體感。
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與X線攝影以及CT平掃相比,具有明顯的優勢, 對于四肢關節創傷的診斷能力得到極大的提升, 主要表現為:①使用多層螺旋CT進行掃描, 速度快,能夠克服由于活動所造成的偽影, 形成的圖像質量高, 能夠完全滿足診斷要求;②螺旋CT掃描為容積掃描, 完成軸面掃描后可以進行薄層重建與三維重建;③圖像后處理功能強大, 能夠從多方位、多角度對患者四肢關節損傷的狀況進行觀察以及評估, 使骨與關節解剖結構能夠直觀、清晰的顯示, 對于復雜骨折、多發骨折或隱匿骨折等效果明顯[7]。多排螺旋CT圖像后處理技術主要包括曲面重建(CPR)、多平面重建(MPR)、表面遮蓋(SSD)、最大密度投影(MⅠP)、容積重建(VR)等。
本文選取的128例四肢關節創傷患者, 經過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檢查, 四肢關節創傷情況均得以滿意顯示與精確診斷。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應用于四肢關節創傷, 能夠最大程度的提高臨床診斷的正確性, 為醫療人員采取及時合理的治療提供可靠依據, 值得進一步的研究與臨床推廣[8]。
[1]黃林.螺旋CT骨三維重建在四肢骨關節損傷中的應用.現代臨床醫學, 2009, 35(1):55-56.
[2]吳則永, 王志民.螺旋CT重建技術在四肢關節創傷中的應用.醫學理論與實踐, 2010, 23(5):578-579.
[3]王會紅.螺旋CT二維和三維重建在骨折中的應用.海南醫學,2010, 21(7):97-98.
[4]曹官生.16排螺旋CT三維重建診斷骨與關節骨折的應用體會.基層醫學論壇, 2013,4:497-498.
[5]朱紹成, 葛英輝, 謝瑞剛.多層螺旋CT二維三維重建診斷四肢關節創傷.醫藥論壇雜志, 2006, 27(21):44-46.
[6]姚國龍, 鄭睿龍.16排螺旋CT三維重建技術和DR在骨、關節創傷中的對比體會.現代醫用影像學, 2012, 21(4):227-229.
[7]高海燕, 李斌, 李素霞.64排CT三維重建在骨關節損傷后的臨床應用價值.中國保健營養(下旬刊), 2012, 22(6):1686.
[8]蔣偉, 龔海艇, 唐震, 等.多層螺旋CT三維重建在骨關節損傷診斷中的應用.上海醫學影像, 2011, 20(2):104-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