喻林林
(沈陽音樂學院,遼寧 沈陽 110818)
依法治校是依法治國在教育事業中的具體要求與體現,也是我國高校改革發展的重要任務,是高校建設和諧校園的法治基礎與必由之路,更是高校堅持以人為本、促進高校健康發展的客觀要求。依法治校作為一種管理方式,是高校治校文明發展到一定階段的產物,是高校落實依法治國方略的內在要求。教育部文件中提出:實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嚴格按照教育法律的原則與規定,開展教育教學活動,尊重學生人格,維護學生合法權益,形成符合法治精神的育人環境,不斷提高學校管理者、教師的法律素質、提高學校依法處理各種關系的能力。實行依法治校,就是要在依法理順政府與學校的關系、落實學校辦學自主權的基礎上,依法保障學校、舉辦者、教師、學生的合法權益,形成教育行政部門依法行政,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依法接受監督的格局。高校各級黨組織要認識到依法治校工作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充分發揮基層黨組織政治保障作用,大力推進校園法治化進程。
目前我國高校依法治校的總體狀況還是處于過渡轉型期,高校依法治校工作還尚有不足之處。
一是管理人員法制意識不強,理解上存有偏差,管理人員還在使用行政手段,未有效使用法律手段,致使在日常工作中不能夠按照規定程序辦事,隨意性較大,往往因人而異,采取不一樣的處理方法,導致管理環節上的混亂。有的人為謀一己之私或者交換人情,使用權利破壞制度,違規操作,甚至是違法亂紀,最終走向犯罪的深淵。人治大于法治的行為給依法治校工作帶來了不良的負面影響。教師和學生的法律意識和法律素養也需要提高,教師對于切身利益的事情比較關注,但是對于民主管理等政治權利不太關心,不能夠充分利用現已享有的民主權利去實現自己的合法權益,遇到問題時不會正確表達訴求,而是牢騷滿腹,私下發泄不滿情緒。學生不了解相關法律條文,也就不知道自身的合法權益有哪些,權益受到侵害不知道怎樣去維護。二是民主建設與民主監督方面有所欠缺,高校中黨務公開、政務公開透明度不高,甚至對于財務收支、費用收取等情況不予公開,重大事項未征求民意、重大決策小范圍討論決定的現象依然存在。同時黨代會、教代會、團代會不能做到按時舉行會議,存在重形式、重程序、輕本質的現象。三是高校缺少有效的權利救濟途徑,學校的黨政管理中缺少人文關懷,在對師生做出處分之前,缺少有效溝通,往往未認真傾聽當事人的辯護意見。申訴制度雖已建立,但未健全。問題實質被表象暫時掩蓋,矛盾一旦激化就會變成沖突,產生嚴重后果。
依法治校的關鍵在于觀念的轉變,高校黨委要強化法制意識,充分認識到依法治校的重要性、必要性、緊迫性。
一是推進民主建設,完善民主監督機制。民主決定法治的質量,依法治校必須充分發揮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作用,把民主管理落到實處。高校要完善教職工代表大會等制度,暢通高校不同群體表達利益訴求的渠道,切實保障教職工參與學校民主管理和民主監督的權利,保證教職工對學校重大事項決策的知情權和民主參與權,牢固依法治校的群眾基礎。高校在發展過程中,法律和制度的執行需要民主監督的保障。民主監督的有效實施,能夠促使黨員干部廉潔自律,嚴格按照法律和法規辦事,有效遏制違法違紀違規事件的發生,從而能夠維護廣大師生的合法權益。
二是建立健全機制,實現管理的制度化與規范化。高校黨組織建立健全管理機制,通過制度保障與完善訴求維權途徑維護師生的利益。首先要根據《教育法》制定辦學《章程》形成約束機制,保證教育法律法規的貫徹落實,保障教育教學活動的正常運轉,達到科學管理的目的。同時,建立權利救濟機制,通過校內學生申訴制度,受理學生對所受處分的異議,以及由此而產生的糾紛,尊重學生的知情權與申辯權。通過校內教師申訴制度,處理教師與學校之間因聘任、晉升等問題產生的糾紛,保障了教師的合法權益。
高校黨組織要以依法治校為重點和出發點,積極推進法治校園建設。
一是加強法制宣傳教育,培養師生法律意識和法律素質。高?,F已開展相應的普法教育,通過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師生的法律意識與權益保護意識顯著增強,成為依法治校的首要前提。高校黨委通過普法教育,深入且生動地開展法制宣傳教育,堅持法制教育與法制實踐相結合,用事實案例引導廣大師生學法懂法;堅持法制教育與黨風廉政建設相結合,用事實警醒廣大干部廉潔自律,切勿違法。
二是科學完善各類管理制度,確保制度的合法性、民主性、適用性、操作性。依照國家相關法律法規制定學校內部章程制度,遵循下位法必須服從上位法的原則,避免與國家法律法規相互抵觸,體現公正合理的法理精神。管理制度以人及其所負責的工作為對象,制度的制定要體現以人為本的理念,從如何維護廣大師生員工的合法權益出發,讓更多的利益切身者參與進來,以減小實施的阻力。制定各類制度要保證相互之間的統一性、對接性,避免制度之間的沖突碰撞,同時及時更新滯后條款。一個制度的出臺要涵蓋此類管理事物可能涉及的方方面面情況,合理劃分等級類別,針對不同問題合理確定處理辦法,具有較強指向性。三是健全公開制度,加強民主監督。黨務校務公開要注重時效性,采取合理、高效的公開方式,充分發揮出各類載體的公開作用。高校黨委要自覺接受黨內黨外的監督,暢通民主黨派表達意見的渠道,接受群眾輿論監督。
一是創新工作理念。樹立民主意識,民主是法治精神的本質內涵,通過民主參與、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監督等民主表現形式營造公平的教學環境、科研環境、工作環境。通過民主管理形式,聽取學校內不同群體的聲音,保證師生的知情權、參與權。樹立以人為本的理念,充分尊重人的意愿,關心人的切身利益。以學生為本,創造良好的學習環境,尊重學生的自主選擇權,給予學生關心與關愛,幫助他們成長成才。以教師為本,改善他們的工作環境,鼓勵他們科研創新,幫助他們超越自我,實現更高的價值目標。
二是創新工作方法。法治校園建設需要多種方式的宣傳與教育,采用不同的表現形式,更容易被廣大師生認知、熟知。對網絡、報欄、校內刊物等師生日常生活中均能接觸到的信息媒介,宣傳時要注意內容的時效性、針對性、影響力;開設法制專題講座,通過實際案例分析進行普法教育,讓師生得到深層次的學習。校園里濃郁的法制宣傳教育氛圍,有助于師生法制意識的提高及素質的提升。
[1]教育部關于加強依法治校工作的若干意見(教政法[2003]3號).
[2]程剛.現代高校黨組織的新使命——高校黨組織在和諧校園建設中發揮作用的理論與實踐[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3]李斌.淺議高校依法治校[J].廣東交通職業技術學院學報,2008,(12).
[4]吳建國,瞿岳榮,周鳳妮.高校依法治校內涵剖析[J].湖南農業大學學報,2008,(7).
[5]莫曉斌.淺談高校依法治校中存在的問題及對策[J].長沙大學學報,2008,(5).
[6]劉新影,朱丹.關于高校依法治校問題的幾點思考[J].牡丹江師范學院學報,200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