陳 俊
(吉林師范大學分院,吉林 四平 136000)
心理健康就是指個人心理處于正常、積極的狀態,并同環境保持良好的適應。對學生進行心理健康教育,是學校的一項重要任務。筆者所在學校是一所普師幼師并存的五年制高等專科學校,既有初中起點的三年制中專和五年制大專,也有高中起點的三年制大專,培養的是未來的小學和幼兒教師。因此把高師生的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科教學中,是時代發展的需要,也是培養未來合格的身心健康的教育工作者的需要。在實際數學教學中,我們應精研教材和學生的認知心理,善于創設良好的教學情景,引發學生學習興趣,激發學習動機;靈活運用教學方法,因勢利導,巧于點撥,消除學生學習數學困難的心理負擔;注意學生個體的差異性,小組合作分層教學,使學生樹立自信,正確認識自己,尊重他人,學會交流與合作,具有團隊精神。
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充分了解學生的學習心理、現有知識水平、學習興趣、學習要求、學習意識,從教材實際和學生的知識水平出發,列舉趣味性強的事例,或提出引人入勝的問題,或開展生動有趣的活動,激發學生的求知欲望,引發學習興趣,促進學生對教材的理解、體驗,使其樂學、愛學、善學。
筆者在09級普師班“隨機事件的概率”這節課的教學中,用狄青將軍討伐儂智高的傳說引入新課,調動學生聽課情緒,使學生以飽滿的精神參與課堂。當教師把教育情境中的一切要求轉化為學生的自覺需要,就會提高學習效率,達到預期教學目標。
我校學生藝術、體育、文科素質較好,理科程度整體薄弱,根據學情,按照學生的知識基礎、學習能力、性格特點方面的差異進行分組,在課堂教學時讓他們一起探究,培養學生與他人和諧相處,提供數學交流的機會。在教學過程中尊重學生,滿足學生的自尊心,給學生更多的自我表現,自我實現的機會。
筆者在10學前班“分層抽樣”這節教學中,把學生分組,讓學生自主學習。并設置了如下問題,讓學生帶著問題學習,并找小組代表發言。
問題1:分層抽樣的概念?分層抽樣的步驟?
問題2:分層抽樣的優點?
問題3:三種抽樣方法的比較?(共同點、各自特點、聯系、適用范圍)
問題4:一個地區共有5個鄉鎮,人口15萬人,其中人口比例為3:2:5:2:3,現從15萬人中抽取一個 1500人的樣本,分析某種疾病的發病率,已知這種疾病與不同的地理位置及水土有關,問應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抽樣?說出具體過程。
通過小組學習,學生輕松地掌握了分層抽樣的知識,培養了獨立思考的習慣,認真傾聽的習慣,遵守紀律和合作規則的習慣,積極承擔個人責任,又要相互支持、密切配合、發揮團隊精神,有效完成小組學習任務。
蘇霍姆林斯基說“每一個學生都是具體的”。教學中,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生活經驗和個性差異,關注不同層次學生的發展,分層教學,因材施教。
在09學前班加法原理和乘法原理的教學中,設置如下的課堂練習:
1.利用數字 1,2,3,4,5 共可組成(1)多少個數字不重復的三位數?
(2)多少個數字不重復的三位偶數?(3)多少個數字不重復的偶數?
2. 從字母 a,a,a,b,c,d,e 中任選 3 個排成一行,共有多少種不同的排法?
3. 由 1,2,3,4,5,6 這六個數字能組成多少個大于34500的五位數?
根據學生的學情和問題的難易程度,分層提問學生到前面做不同的題目,既要照顧到點又要照顧到面,以點帶面,培養優生,轉化差生,達到共同提高。
雖然我校學生理科基礎薄弱,但是他們活潑開朗、樂觀好動,在理科的學習上,理科教師應當給學生一些正強化,多給學生一些積極的心理暗示,教學過程應當充滿激勵,使學生產生“親其師”而“信其道”的移情效應,縮短師生間的心理距離,使學生在學習中保持穩定而持久的情感,戰勝學習理科的困難,樂觀向上,積極進取。
綜上所述,教師應挖掘數學教學過程中的心理教育因素,使學生保持健康的心理狀態,重視培養學生數學地思考問題,數學課程“講推理,更要講道理”,通過典型例子的分析和學生自主探索活動,使學生理解數學概念、結論的形成過程,體會蘊涵在其中的思想方法,提高每個學生的數學素養,使學生學會做人,學會學習,學會與人合作,和諧共處,成為全面發展的未來的合格的人民教師。
[1]劉國權,趙光輝.高等教育心理學[M].吉林人民出版社,2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