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佐偉,陳衛國,田 斌,劉克祿,李亞東
(甘肅綠星農業科技有限責任公司,甘肅 蘭州 730070)
辣椒為茄果類喜溫性蔬菜,辣椒生長對其溫度、光照、水肥等環境條件有較嚴格的要求,甘科5號辣椒雜交制種的技術環節較多,結實率和產量較低、制種成本高。為提高制種產量和種子純度,我們根據多年的辣椒制種實踐,總結出甘科5號辣椒雜交制種技術,現介紹如下。
將溫室地塊做成2.5 m×3.0 m、南北走向的苗床,整平踩實。撒施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3 g/m2耙入土內,或用25%高錳酸鉀溶液500~600倍液和40%甲基異柳磷乳油800倍液交替噴灑床面2~3次,直至床面完全浸濕。
選擇未種過茄果類蔬菜的田園土及充分腐熟的優質農家肥過篩,按3份田園土,2份農家肥,1份細沙的比例摻勻,同時1m3營養土中拌入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7.5 g、50%甲霜銅可濕性粉劑8.0 g及磷酸二銨復合肥1.0 kg配制成營養土。
選擇籽粒飽滿、純度和發芽率高的甘科5號辣椒父母本種子,在太陽光下暴曬2 h后用紗布包好,再用1 g/kg磷酸三鈉溶液浸泡20 min后用清水沖洗干凈,然后置于55~60℃的溫水中恒溫燙種15 min,瀝去水分,再用1 g/kg高錳酸鉀溶液浸泡10 min后用清水沖洗干凈。
父本于1月下旬播種,播種量為300 g/hm2;母本于2月下旬播種,播種量為970~1 050 g/hm2。先在長70~80 cm、寬40 cm、厚4 cm的木板上按7 cm×7 cm或8 cm×8 cm株行距畫出播種格,釘上青霉素瓶橡皮蓋制作成踏板,用踏板踩出播種穴,每穴播種子2粒,播深1~2 cm。播后覆蓋營養土或細沙,厚度1 cm,灌透水1次,用地膜覆蓋苗床。80%幼苗頂土時及時揭去地膜。
未出苗前不放風、不排濕,苗床內溫度白天保持25~30℃,夜間保持15~18℃,出苗后適當降低溫度,白天保持15~20℃,夜間保持12~16℃,濕度保持65%~70%,以防中午陽光直射,高溫烤苗。苗床一般不干不灌水,定植前7 d加大通風量,適當降低溫度,控水煉苗。
選擇土層深厚、排灌方便、有機質含量豐富的砂壤土或壤土地塊。前茬以夏糧作物為宜,或與非茄科作物實行輪作倒茬,忌連作。4月中旬結合整地基施優質農家肥75 000 kg/hm2、磷酸二銨750 kg/hm2、尿素450 kg/hm2,避免使用碳酸氫銨。
父本于5月上旬定植,母本較父本遲7 d定植,父母本比例為1∶3~4。采用高壟覆膜,壟寬70 cm,壟高25~30 cm,壟間距1.1 m,溝寬40 cm。灌水后根據水平線將壟作直,壟面呈弓形,起壟后覆膜。選用幅寬120 cm、厚0.008 mm的農用地膜。每壟定植2行,株距35 cm。定植時按行株距要求將地膜劃破小口,將幼苗栽入穴中,父本雙株定植,保苗密度30 000株/hm2;母本單株定植,保苗密度15 000株/hm2左右。定植后灌少量定根水,并用細土把定植孔封嚴,同時在幼苗周圍培高出壟面的小土堆,防止風從定植孔處吹入而破壞地膜。定植結束后噴施70%甲基托布津可濕性粉劑1 000倍液預防病害。
緩苗期白天溫度保持28~30℃,夜間保持18~20℃。晴天每天10:00時揭棚通風,16:00~17:00時蓋棚,壓實通風口。緩苗后及時中耕除草,降低棚內濕度,適當提高棚溫,白天溫度控制為25~28℃,夜間溫度控制15℃以上,白天溫度超過30℃時應及時通風,溫度低于25℃停止通風。開花結果期溫濕度過低過高均易引起落花落果。白天溫度保持22~28℃,夜間保持15~18℃;相對濕度保持50%~60%。
甘科5號辣椒制種的適宜授粉期為6月中旬至7月上旬,7月15日前結束。授粉期間每天將第2天待開(形態為花冠發白)的父本花蕾摘下,剝取花藥,平鋪在報紙上陰干。
一般于晴天的6∶00~12∶00時和16∶00~20∶00時進行授粉。授粉作業的當天早晨,將前一天采集并陰干的花藥倒入干燥的玻璃杯中,蓋上玻璃,內置1枚硬幣上下震動搖粉,用毛筆掃下杯壁上的花粉后用紗網或絲襪過濾除去雜質,過濾后的花粉收集到棕色小瓶中備用。花粉當天制取當天使用,剩余花粉可在冰箱中保存,當天花粉不夠用時可使用保存的花粉。去雄、授粉、標記一次性完成。去雄時選擇燈泡狀、未開、花冠發白、手指輕捏時手感松軟的花蕾,用鑷子取掉花瓣和花藥,避免碰傷柱頭。授粉時門椒全部摘除,從對椒開始授粉,選用長3 cm的輸液管,一頭用纏有棉花的竹棍堵死,另一頭開放,竹棍保持自由推進或抽出,然后將花粉裝入授粉管中,用纏有棉花的竹棍將花粉輕輕沾在柱頭上即可。授粉后將不同顏色的細線拴在花梗上或在花梗上涂抹印油作為授粉標記。
抓好田間管理,促根促秧。蹲苗期中耕2~3次,深度2 cm左右;緩苗后嚴格控制灌水進行蹲苗,一般蹲苗10~15 d開始現蕾開花。
由于辣椒授粉期在20 d以上,人工操作時踩踏易造成田間土壤板結,影響植株根系的正常生長和養分吸收,因此授粉期每隔5~7 d需灌水1次,并及時中耕除草。應將去雄后的花瓣帶到田外處理,嚴禁到處亂扔,保持田間干凈。要根據苗情進行葉面追肥,以P、K肥(磷酸二氫鉀等)為主,以提高座果率。
甘科5號植株長勢較強,為防止徒長,應留3~4片葉摘心,并摘除老葉、病葉、黃葉,以改善群體的透光條件,增強光合能力。
發現病株應及時拔除,摘除的病葉、病果帶出田間外集中處理。田間發病后,疫病用64%殺毒礬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25%甲霜靈可濕性粉劑800倍液加50%甲基托布津膠懸劑800倍液混合噴霧防治。猝倒病用75%多菌靈可濕性粉劑2 000倍液,或72%普力克水劑1 0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 d噴1次,連噴2~3次。病毒病在發病初期用20%病毒A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1.5%植病靈乳劑800倍液噴霧防治,間隔7 d噴1次,連噴2~3次。白粉病用50%多硫懸浮劑500倍液,或25%腈菌唑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蚜蟲用50%抗蚜威可濕性粉劑1 500倍液,或2.5%殺滅菊酯乳油1 000~1 500倍液噴霧防治。
辣椒種子從開花到成熟需60 d左右,待辣椒果完全紅熟后開始采收。采收前應徹底清理母本田的自交果,只采摘有雜交標記的果實。將果柄一起采下,后熟2~3 d選擇晴天掏取種子,并及時晾曬,遇陰雨天推遲取籽,采收一批取籽一批。將掏出的種子放在沙網上置于陽光下晾曬,水分降到7%以下時放至室內繼續陰干。晾曬時應經常翻動,以防發生霉變影響種子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