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張仕雄
福泉市委高度重視非公企業黨建工作,在推動非公企業黨的工作全覆蓋的同時,統籌兼顧、突出重點,抓點帶面、整體推進,積極探索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凝聚人心、推動發展、促進和諧作用的良性工作機制。
2002年11月,民營企業貴州川恒化工有限責任公司(以下簡稱“川恒公司”)作為招商引資企業入駐福泉市。川恒公司2003年11月建立黨總支,2012年5月成立黔南州首家非公企業黨委。按照“圍繞發展抓黨建,抓好黨建促發展”的思路,在實踐中川恒公司逐步探索形成“筑巢引鳳”鼓勵黨員亮身份、“示范引領”激發職工加入黨組織熱情;比技能、比業績、比效益;強組織、強機制、強素質、強保障的“雙引三比四強”黨建工作模式,激發的活力不斷轉化成推動企業發展的不竭動力。川恒公司從初期投資不足1000萬元、職工不足100人的小型企業,已發展成年銷售收入逾10億元、擁有1100多名員工的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
非公企業黨建與生產經營往往存在“兩張皮”現象,黨內活動與企業生產經營、維護員工合法權益等脫節,黨組織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發揮比較難。總的來看,非公企業黨建存在“四大難題”:黨員教育、發展與管理難。非公企業用工制度靈活,人員流動頻繁,黨員日常教育管理乏力,黨員進入企業不愿“亮”身份,客觀上制約和影響著企業黨員的培養發展與管理。黨組織與黨員作用發揮難。一些非公企業業主缺乏對黨建工作的正確認同,黨員難進企業管理層,導致企業黨組織與黨員作用發揮難。黨組織開展活動難。非公企業管理層存在對黨建工作重視不夠問題,黨組織開展工作在人財物方面難以保障,活動很難常態化。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融合難。企業黨建工作與生產經營很難找到結合點,難以實現同頻共振。
發揮非公企業黨組織在職工群眾中的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業發展中的政治引領作用,是由社會主義市場經濟和黨在新時期的特點所決定的,是加強黨的領導的必然要求,也是非公企業發展的力量所系。加強和改進非公企業黨的建設工作,必須把貫徹黨的路線方針政策、維護職工合法權益、引領建設先進企業文化、創先爭優推動企業發展貫穿于企業黨組織活動始終。福泉結合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川恒公司為試點,著力探索實踐黨的建設與非公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著力破解非公企業黨建工作“難題”。
川恒公司把抓黨建作為實現企業跨越發展的根本保證,堅持用創新的理念謀劃發展,用完善的機制發揮作用,用人本的思想經營企業,用核心價值觀凝聚人心,在探索與實踐中把黨組織的政治優勢有效地轉化為企業核心競爭力。 “雙引”,凝聚了黨組織力量;“三比”,激發了黨員愛崗敬業;“四強”,夯實了黨組織基礎。“雙引三比四強”,包含了黨建工作實踐的總結,經驗的提升,成果的鞏固與擴大。
“雙引”凝聚黨組織力量。川恒公司以人為本引留人才,對黨員實行“三優先一放寬”,高看一眼、厚愛一層。“三優先”,即黨員應聘同等條件優先錄用,試用期減少1個月;黨員職工優先了解公司決策、優先參與培訓、意見優先獲得研究。“一放寬”,即競聘中層干部,適當放寬工作一線黨員職工年齡。良好的組織認同環境,激發了職工加入黨組織的光榮感和自豪感,從心理和情感上實現了從“打工仔”到“主人翁”的轉變。在利用局域網、“川恒之窗”、OA短信平臺等宣傳黨員先進事跡,引導職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在愛崗敬業中鍛煉自我,在創先爭優中提升自我的同時,通過設置黨員先鋒崗,重獎黨員骨干,激發職工加入黨組織的熱情。近5年發展黨員53名,其中技術骨干23人。在優待黨員的磁力作用下,先后有42名黨員應聘時主動亮身份。
“三比”激發黨員愛崗敬業。創新是企業生命之本,技能是企業創新之基。川恒公司適時開展“崗位大練兵”、“技術大比武”等,除對“技能標兵”進行物質獎勵外,還納入職工年終評先選優、定級定崗定薪定酬依據。注重平時,落實量化,職工比技能,黨員爭標兵。2012年4月,川恒公司承辦了福泉市首屆職工職業技能競賽,37家企業116名選手參加競技,川恒公司22人獲獎。黨員王梅華因化驗本領過硬,被職工稱為“高分子檢測器”;王佳才率團研發的直接法生產飼料級磷酸鈣鹽技術,獲中華全國工商業聯合科技進步一等獎。依托支部和業務科室,開展安全、產量、成本、質量、服務等業績比賽,評選先進科室、優秀黨支部,將結果與績效掛鉤。川恒公司現有“小太子”牌省級名牌產品和國家專利21項、國際專利2項,并參與行業標準及國家標準制定,樹立了企業品牌。黨的十八提出“五位一體”建設后,川恒公司主動承擔社會責任,圍繞循環經濟和“兩型”社會建設,開展節能降耗攻關,將2013年定為“成本管控年”,明確要求黨員在科技攻關中發揮先鋒模范作用。10年來,川恒公司吸納當地國有企業職工、農村富余勞動力等800余人就業,捐資近1000萬元支持當地新農村建設和辦學助學等。
“四強”夯實黨組織基礎。“黨建工作是中心工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黨務工作者就是企業管理者”,“黨建工作要融入中心、進入管理、發揮作用”。川恒公司建立黨組織伊始,就鮮明地提出這個定位,并不斷推進黨的建設規范化、制度化。每年預算黨建工作經費130萬元,堅持黨建與企業生產同部署、經費同預算、任務同下達、進度同督促、業績同考核,推動公司業務、行政、黨建一體化。現川恒公司黨委設立黨支部5個,有黨員125名,并健全了工青婦等組織。為提升職工素質,川恒公司先后建電教室6個,黨員遠程教育站點1個,邀請行業專家到公司培訓,與四川農業大學共建“中國磷營養研究中心”。為幫助川恒公司進一步抓好黨建工作,市委選派了1名具有工科背景的科級后備干部掛任公司黨委副書記,具體指導企業開展黨建工作。
福泉結合打造新型工業化產業示范基地,以川恒公司為試點,著力探索實踐黨的建設與非公企業發展深度融合的有效途徑。
川恒公司堅持抓黨建與促發展“雙輪”驅動的成功實踐,主要有三個方面的經驗與啟示:
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必須圍繞中心,服務大局。緊扣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企業黨建圍繞中心、服務大局,必須把生產經營中的重點、改革發展中的難點、職工關心的熱點難點作為著力點,努力把黨的思想政治優勢、組織優勢和人才優勢轉化為創新優勢、競爭優勢和發展優勢。企業對發展中的重大問題,要結合國情、省情、市情,將企業發展融入地方黨委、政府工作,統一思想,形成合力。如,川恒公司圍繞“到2016年福泉率先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提出2015年建成“50億元的上市公司”,并在2013年推行“成本管控”促進企業發展。
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必須搭建黨組織和黨員服務平臺。要把加強非公企業黨組織在企業職工中發揮政治核心作用和在企業發展中發揮政治引領作用作為首要任務,著力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總攬全局、協調各方、集中智慧、正確決策、推動企業健康發展的堅定信念;把黨組織優勢轉化為企業健康發展的組織保障,組織廣大企業黨組織、黨員及職工,發揮黨組織引領作用,發揮黨員示范作用,通過榜樣力量引導和帶動職工,激發職工的工作熱情。因此,要加強黨員教育工作,讓黨員明確企業發展目標,看到企業發展希望,凝聚人心,匯聚力量。要不斷豐富教育內涵,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黨員日常教育,激發黨員愛崗敬業,切實增強其榮譽感和責任感。要結合企業生產實際,通過開展職工勞動技能培訓等形式創新黨員教育載體,促進黨員一專多能,提升黨員素質,增強黨組織活力。引導黨員在完成企業急、難、險、重任務中,在克服企業的技術、管理難點上,發揮先鋒模范作用;引導黨員參與企業管理和科學決策,推進企業管理創新,推進企業技術研發和產品升級,真正實現黨員在服務企業發展中創先爭優。目前,在川恒公司36名中高層管理人員中,黨員占70%;在黨員中廣泛開展了“黨員先鋒崗”創建活動。川恒公司黨建工作的探索與創新,得到了上級黨委的充分認可。2012年,川恒公司黨委被評為“全省‘五好’先進基層黨組織”;公司黨委書記、董事長李子軍被選為福泉市委候補委員、黔南州黨代表、貴州省人大代表。
實現非公企業黨建工作與企業發展的深度融合,必須以改革創新精神加強黨的建設。面對新形勢、新任務、新要求,必須解放思想,與時俱進,確立與時代發展要求相適應的企業黨建新理念和新思路。實踐表明,只有堅持與時俱進,大膽探索,勇于創新,企業黨建工作才能始終充滿生機與活力。要將黨組織觸角延伸到企業的社會責任中,切實解決更多勞動力就業,幫助企業員工增收致富。要把促進地方發展、自覺保護生態環境作為企業發展己任。堅持企業自主創新不放松,提高產品質量,做優做強企業,推動企業持續發展,提升非公企業黨建工作科學化水平。(作者系福泉市委書記 責任編輯/孟豐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