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啟質量管理智慧的一扇門
研讀《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的啟示

最近一段日子,由中國質量協會編著、中國質檢出版社(中國標準出版社)2013年2月出版的《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成了我隨手翻閱、激發靈感的一本書。
黨的十八大開啟了中國的新時代。把文化產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型產業發展的目標,使出版領域在整個文化體制改革中走得最早最快。能不能跟得上形勢,在深化改革、調整結構、轉型發展的頂層設計中完成基層探索并兼顧穩增長,而且能走得更好,是出版基層單位以及從業人員都在認真思考的大問題。恰逢此時,有幸遇到了《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這本書,它像一把鑰匙,在我們面前打開了一扇門,引領我們的思路進入到通過完善質量管理、創新出版內部微觀運行機制,求新、求變,以增強競爭力的天地中;指引我們朝著像QC小組活動診斷師和推進者那樣,要具備質量管理基礎知識和知識結構,提升現場指導和分析評價能力,學會應用質量改進工具的方向努力。
《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一書有其三長:即語言通俗易懂,用數據和案例說話;方法形式多樣,易掌握可套用;內容翔實明晰,定性與定量相結合,凝聚了編著和出版人豐富的知識和心血。封面由淺入深的漸變橘黃色,仿佛昭示著內容的由淺入深、又深入淺出,蘊藏著無限的哲思,由此而展開的閱讀和思考是那么的靈動,使人受益多多。
什么是“質量"?打從一開始從事出版工作,“提高質量”就是從業者行動的方向、工作的標準,嘴上的口頭禪。按《現代漢語詞典》釋意:“質量就是產品或工作的優劣程度。”好像誰都明白,但又很抽象、很模糊。但本書讓我們開拓了視野:“僅限于產業和服務的質量被稱為‘小質量’”,有一種“大質量觀”是將質量擴展到工作、人、過程、活動、組織等全范圍領域。書中列表詳細地對“小質量”和“大質量”內容逐項進行了對比,指出2005年頒布的ISO 9000中對質量的定義是:“一組包含四個方面的固有特性、滿足要求的程度。”
我們在編輯工作中往往把注意力放在自身完成規范的層面上,加之受體制拉動的期刊經濟效益的制約,讓我們很少考慮讀者的需求,總是彷徨在提高質量與降低成本不能兼得的兩難中,觀此書而得提示:要“在最經濟的水平上生產出充分滿足顧客質量要求的產品……”真是醍醐灌頂啊。
有許多人、許多書談“管理”之事,而《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有其內容上的獨特性,全書貫穿“以人為本”的管理理念。它指出:“人是管理活動的核心和組織最重要的資源。”為此“無論組織結構多么龐大,班組都是最基礎最不可缺少的細胞。”強調開展“班級質量建設”活動,因為“組織中90%的基礎管理是靠班組落實,90%的日常效率按班組完成,90%的小事發展在班組成員的身邊。”用很大篇幅描述了開展“現場
與現場管理”和“班組質量建設”的現實意義和重要性:“只有高素質的班組,才能構成高素質的組織。”要讓全員具備質量意識,是班組建設的生命線;以質量提升為核心的班組內涵式發展之路,才能獲得持久的競爭力,而沒有質量的發展建設只能是“泡沫式”的。這讓我們明確:提出質量管理的主要任務是建立質量管理體系,進行全面質量控制,形成“卓越績效管理模式(PEX)”,達到全面質量管理(TQC)的目標。管理的目的是“引導班組有意識地以顧客滿意為驅動、強化創新活動、持續改進、提升綜合競爭能力。”而不是對照條款獎懲職工。
《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這本書與以往讀過的管理方面的書籍不同之處在于,它不是介紹大多表現為“科學的管理手段、制度、流程”等所謂“鋼”性手段去評估質量優劣,而是強調進行質量管理時,要使它的過程充滿自覺性、群眾性、科學性和民主性等特點,強調過程的程序科學化、方法多樣化、事實數據化。眼下,當我們還在以“問題解決型”課題為主要質量管理(QC)小組活動的研究方式時,本書重點介紹了“創新型課題QC小組”的活動實質與內涵,提倡利用創新的思維和創新的方法研制、開發新的產品、服務、方法或設備去提高質量。在此過程中要鼓勵員工敢于對過去說“不”,要敢于面對“失敗”,因為有90%的“卓越想法”很可能是無效勞動。這讓我們茅塞頓開:做每件事都會有風險,但重復過去,要想開辟新領域、開發新技術、開拓新工藝、開創新作業是不可能的。立意不同,過程與方法不同,自然結果就會大不同,書中還列舉了案例與成功的經驗說明之。
“抓質量要抓管理,抓管理要抓現場,抓現場要抓班組,抓班組要抓基礎,抓基礎要抓改進,抓改進要抓方法”是本書的要旨。
本書標注的是一本培訓教材。我以為它更是一本工具書,是本質量理論通識教科書和提高質量管理方法全方位應用的集大成。
學習此書,能推動質量管理小組理論在出版管理中的應用,也開拓了出版管理研究的好方法。如能用書中介紹的PDPC法、優選法、價值工程等十幾種質量改進工具,研究出有效的評估模型和提高質量問題解決方案,出版業轉型發展中的諸多問題,如:開展“創新型”課題QC小組活動,提質量增效益;決策問題含有多個目標,求逼近理想解的排序方法;如何滿足讀者需求,讓期刊在讀者心中成為必讀物;怎樣提升原有出版期刊新的附加值,都將在該書中找到解決的方法依據和計算值。書中列舉大量的質量工作改進方法和成果案例及點評,給不同單位和組織提供了直接拿來就可復制套用的方法及模板。
總之,《質量管理小組 理論與方法》打開了我們求新、求變、求效益,遁理論找方法之門,我們被書里提供的一些全新的東西吸引了進來,意識到在實際工作中應該怎么做,注意些什么,提升些什么;明確了無論是班組,還是編輯個體,都應該也必須加強學習,在改革發展、轉型升級的大變化中集思廣益、有所作為。
作者:中國質量協會
出版單位:中國質檢出版社 中國標準出版社
定 價: 58.00元
文/戴欣(海南師范大學新教育編輯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