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雨紅 王加軍 吳小娟 熊扣華
(1.建湖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00;2.岡西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42;3.蘆溝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11)
小麥鉀肥臨界值試驗
孫雨紅1王加軍1吳小娟2熊扣華3
(1.建湖縣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00;2.岡西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42;3.蘆溝鎮農業技術推廣服務中心,江蘇建湖224711)
為切實做好小麥測土配方施肥工作,盡快建立小麥鉀肥技術指標體系,保證肥料配方的準確性,做到宏觀調控施肥結構和施肥總量,微觀調節鉀肥用量和運籌比例,發揮最大肥料施用的最大效益,通過田間試驗,對測土配方施肥的增產效果,進一步驗證并完善肥料配方,優化測土配方施肥技術參數。
小麥;鉀肥;臨界值;肥料效應模型
為努力提高鉀肥利用率,2011年我們在鐘莊鎮大王村、高作鎮卞港村、建陽鎮建南村開展了小麥施鉀試驗,為小麥合理施用鉀肥提供科學依據。
1.1 試驗地點
試驗地點設在建湖縣鐘莊鎮大王村,經度119°50'14.7″,緯度33°33'41.9″;建陽鎮建南村,經度119°43'25″,緯度33°47'29″;高作鎮卞港村,經度119°42'55.1″,緯度33°32'37.4″,前茬為水稻。
1.2 供試品種
供試小麥品種:建陽為鄭麥9023,鐘莊為新麥208,高作鎮為新麥208。供試肥料品種:氮肥為尿素(含氮量≥46%),磷肥為過磷酸鈣(含磷≥12%),鉀肥為進口氯化鉀(K2O含量60%)。
1.3 試驗設計
試驗設2個處理,即K2、K0,其中K0為不施鉀處理,K2為施鉀處理。N、P以3414最佳施肥水平,小區面積33 m2,處理間必須筑埂包裹,單灌單排,防止竄水竄肥。試驗地不施有機肥作肥底。
小區施肥量(kg/小區)。處理1、N2P2K2基蘗肥:尿素0.98,鉀肥0.5,磷肥2.08;拔節孕穗肥:尿素0.98。處理2、N2P2K0基蘗肥:尿素0.98,磷肥2.08;拔節孕穗肥:尿素0.98。小麥成熟時實收計產。
1.4 試驗數據與分析
先對3個試驗點的數據進行方差分析,方差分析顯著的試驗以各處理平均值進行肥料效應分析,F值檢驗不顯著的試驗不參加肥料效應分析,肥料效應分析采用二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和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進行擬合。
二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方程為:Y=b0+ b1x1+b2x0
2+b3x2+b4x2+b5x1x2根據邊際產量等于邊際成本,即dypy=dxpx的原則,計算X1、X2經濟最佳施肥量。
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方程為:Y=a+ bx+cx2
通過邊際分析,求得經濟最佳施肥量。
相對產量的計算方法及養分豐缺指標判斷標準:
土壤測試值的豐缺判定指標:相對產量大于95%為高,70%~95%為中,50%~75%為低,低于50%為極低。
相對產量與土壤測試值的擬合方程為:
Y=a+bx,其中:Y-土壤速效鉀測試值,X-相對產量。
2.1 根據相對產量測定結果,建立鉀豐缺指標
小麥鉀相對產量測定數據見表1。
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擬合鉀相對產量與土壤測試值的相關性。土壤速效鉀(Y)與鉀素相對產量(X)的回歸關系方程為:Y=1.585 8x-59.06

表1 小麥鉀相對產量測定結果
建立小麥測土配方施鉀豐缺指標體系。土壤鉀的豐缺程度分為5級,即高、中、低、偏低、極低,其分級標準按不同比例的相對產量的土壤測定值為依據。農業產量構成因素很多,很難通過1~2年的試驗就能較準確地獲得各項參數。因此,在建立小麥鉀豐缺指標時根據2011至2012年田間試驗結果,結合建湖縣土壤養分狀況,產量水平及多年實踐經驗來確定具體指標。
小麥速效鉀的豐缺指標的確定,2011至2012年試驗結果鉀素相對產量最高為93.1%,沒有達到95%的指標,因此不能用方程推算相對產量95%的土壤速效鉀含量,用土壤速效鉀與鉀素相對產量的回歸關系方程推算相對產量最高田塊的土壤速效鉀含量190 mg/kg,此值僅能作為豐富的參考值。根據多年實踐經驗以及各地試驗總結,以170 mg/kg為豐富指標較為合適。相對產量低于75%田塊的土壤測試值為80 mg/kg,可以把80 mg/kg作為小麥速效鉀缺乏指標。在170~110 mg/kg之間多為中等指標。而建湖縣土壤速效鉀含量有90%以上在170~110 mg/kg之間,因此這樣的分級顯得太粗,不能真實反映建湖縣土壤養分狀況,對配方施肥缺乏實際指導意義。我們又把170~110 mg/kg分為2級,即相對產量85%左右田塊的速效鉀測定值為中等指標,根據上述鉀素相對產量與土壤測試值回歸方程可以推算出相對產量85%時土壤速效鉀為170 mg/kg。這樣,土壤速效鉀5級標準為:>170 mg/kg、170~140 mg/kg、140~110 mg/kg、110~80 mg/kg、<80 mg/kg。
2.2 根據經濟最佳施肥量分析結果
建立不同肥力等級的小麥鉀推薦使用量指標。

表2 小麥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結果kg/667 m2

表3 小麥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擬合結果kg/667 m2
應用小麥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與二元二次肥效模型擬合確定鉀肥經濟最佳施肥量。從表2、表3看出,二元二次方程顯著性檢驗,3個點中有3個點F值顯著,說明回歸方程真實存在,可以用二元二次回歸方程描述在最佳氮肥施用量條件下的鉀肥效應,其獲得經濟最佳施肥量是可靠的。而一元二次方程顯著性檢驗,鉀肥僅有1個點顯著,用一元二次方程擬合的經濟最佳施肥量不可靠。從本次試驗可以看出二元二次肥料效應模型擬合效果要好于一元二次肥料效應擬合效果。

表4 不同肥力等級鉀肥推薦用量標準kg/667 m2
應用一元一次方程擬合鉀經濟最佳用量與土壤測試值的相關性經濟最佳施鉀量(Y)與土壤速效鉀(火焰光度計法)(X)之間的回歸關系方程:y=2.3321x+140.277,r=0.5195*。
經過相關分析,鉀肥經濟最佳施用量與土壤速效鉀含量存在一定的相關性。
通過小麥鉀肥臨界值試驗,得出建湖縣土壤最佳施鉀量3.38~6.60 kg/667 m2。
通過小麥鉀肥臨界值試驗,建立測土配方施肥小麥施鉀指標體系,為今后建湖縣小麥大面積高產提供科學依據。
農業生產量構成因素很多,只有通過長期多年的鉀肥臨界值試驗,才能獲得較準確的參數。因此測土配方施肥指標體系是不斷調整和不斷完善的過程。
2013-02-28
2011年農業部測土配方施肥項目。
孫雨紅(1976-),女,農藝師,主要從事農業技術推廣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