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緒鋒,黃新明,王品,畢景芳,孫磊
(六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yī)院,安徽六安237005)
皖西地區(qū)某醫(yī)院ICU多重耐藥菌分布及耐藥性分析
高緒鋒,黃新明,王品,畢景芳,孫磊
(六安市人民醫(yī)院檢驗科,安徽醫(yī)科大學附屬六安醫(yī)院,安徽六安237005)
目的了解皖西地區(qū)某醫(yī)院ICU 2012年臨床分離多重耐藥菌分布及對常見抗菌藥物的耐藥狀況。方法對某醫(yī)院ICU 2012年送檢標本中分離出的84株多重耐藥菌及其藥敏結果進行回顧性分析。結果ICU多重耐藥菌主要以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菌為主,其分離標本主要來自痰液、血液和導管。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碳青霉烯類、氟喹諾酮類和不含酶抑制劑的頭孢類耐藥率幾乎達到了100%,對含舒巴坦類酶抑制劑復合制劑和氨基糖苷類耐藥率相對較低;產ESBLs細菌對氨芐西林耐藥率幾乎達100%,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碳青酶烯酶類、頭孢哌酮/舒巴坦、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替坦和部分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仍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但已經檢出耐碳青酶烯酶類腸桿菌科細菌;呋喃妥因、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對MRSA抗菌活性最強,未檢出萬古霉素耐藥的球菌。結論ICU多重耐藥日趨嚴重,加強細菌耐藥性監(jiān)測,及時掌握細菌耐藥性變遷動態(tài),對于指導臨床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有效控制多重耐藥菌院內感染具有重要意義。
重癥監(jiān)護;多重耐藥;多重耐藥菌;抗菌藥物
多重耐藥菌主要是指對臨床使用的三類或三類以上抗菌藥物同時呈現耐藥的細菌,其耐藥率呈逐年增高態(tài)勢,已成為臨床醫(yī)院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在臨床重癥感染中占據十分重要的位置,嚴重影響患者的治療效果,因此合理使用抗菌藥物和控制多重耐藥菌的傳播就成為解決細菌耐藥問題的關鍵[1]。為了解我院ICU多重耐藥菌的分布和耐藥性,我們對我院ICU2012年1月至2012年12月送檢培養(yǎng)標本,分離出來多重耐藥菌的臨床分布和耐藥情況進行了回顧性分析,現報告如下。
1.1 菌株來源收集我院2012年1月至12月的多重耐藥菌株84株,送檢標本包括痰液、中段尿、分泌物、血液、導管等所分離出的病原菌。同一患者的相同標本分離出相同菌株視為同一菌株。
1.2 細菌鑒定和藥敏試驗病原菌培養(yǎng)標本按《全國臨床檢驗操作規(guī)程》第3版進行分離培養(yǎng);菌種鑒定均采用VIEK COMPACT 2(法國梅里埃公司)細菌鑒定系統(tǒng)鑒定確認,細菌鑒定到種;藥敏試驗采用紙片擴散法(Kirby-Bauer法),藥敏結果判斷及結果解釋根據臨床實驗室標準協(xié)會(CLSI)2011年公布的相關標準。
1.3 質量控制菌株大腸埃希菌ATCC 25922,金黃色葡萄球菌ATCC 25923,銅綠假單胞菌ATCC 27853。
2.1 多重耐藥菌構成見表1。
表1 2012年ICU多重耐藥菌構成及分布
2.2 多重耐藥菌鮑曼不動桿菌標本來源構成見表2。
表2 2012年ICU多重耐藥菌標本及其構成比
2.3 藥敏試驗結果2012年我院ICU共分離出84株多重耐藥菌,主要包括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MRSA)、產超廣譜β-內酰胺酶(ESBLs)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腸桿菌科細菌(CRE)(如產Ⅰ型新德里金屬β-內酰胺酶[NDM-1]或產碳青霉烯酶[KPC]的腸桿菌科細菌)、耐碳青霉烯類抗菌藥物鮑曼不動桿菌(CR-AB)和多重耐藥/泛耐藥銅綠假單胞等,每種細菌對臨床常見抗菌藥物敏感性和耐藥性分別見表3和表4。
表3 12株MRSA對常用抗菌藥物的藥敏結果(%)
近年來相關的研究報道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已成為僅次于大腸埃希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引起院內感染的第3位病原體,我院ICU多重耐藥菌全年耐藥分析表明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占多重耐藥菌的66.7%,躍居第一位。由于ICU病人大多是危重患者,機體抵抗力弱,患者多神志不清,咳嗽反射抑制以及氣管插管、氣管切開等侵入性操作,易引起內源性感染或通過醫(yī)務人員的手等方式引起交叉感染,又因為長期反復感染,長期接收抗菌藥物治療,導致抗生素選擇性耐藥菌的產生;從標本來源來看,ICU多重耐藥菌主要來自痰液(79.8%)、血液(8.3%)和導管(4.7%),說明多重耐藥菌的發(fā)生主要集中在呼吸系統(tǒng)感染、血流感染和導管相關的感染,痰液占有相當高的比例可能與本院臨床醫(yī)生習慣進行痰培養(yǎng)檢查有關,導致痰送檢率高,在高送檢率的前提下發(fā)現多重耐藥菌的機率隨之增大,因此檢驗工作者要加大宣傳力度,鼓勵臨床多送無菌體液的標本,增加臨床診斷價值。
表4 5種多重耐藥G-桿菌對常見抗菌藥物的藥敏結果(n,%)
多重耐藥菌藥敏研究結果顯示,2012年我院ICU共分離的84株多重耐藥菌,其中G+桿菌7株,主要為耐甲氧西林的金黃色葡萄球菌,呋喃妥因、萬古霉素和利奈唑胺對其抗菌活性最強,喹諾酮類抗菌藥物耐藥率為92.0%,未檢出萬古霉素耐藥的菌株。金黃色葡萄球菌是醫(yī)院感染的常見病原菌,近年來報道[2-3]耐甲氧西林金黃色葡萄球菌感染率逐年增加,而且在國外已經出現了對萬古霉素耐藥的嚴重情況,成為臨床治療的難點。
多重耐藥的G-桿菌77株,對氨芐西林耐藥率極高,耐藥率幾乎達100%,產ESBLs大腸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對哌拉西林/他唑巴坦、頭孢替坦和部分氨基糖苷類抗菌藥物具有很好的抗菌活性,耐藥率在25%以下,可以根據經驗選用,對亞胺培南、美羅培南等碳青酶烯酶類耐藥率較低,但已經檢出4株耐碳青酶烯酶類腸桿菌科細菌。多重耐藥的鮑曼不動桿菌和銅綠假單胞菌對臨床常見抗菌藥物和碳氫酶烯類抗菌藥物耐藥率100%,對氨基糖苷類和含舒巴坦類酶抑制劑耐藥率約75.0%,可能因舒巴坦不僅對β內酰胺酶有抑制作用,還可能作用于鮑曼不動桿菌的青霉素結合蛋白PBP2,從而發(fā)揮固有抗菌作用。有研究報道[4-6]舒巴坦與頭孢吡肟、阿米卡星、利福平、亞胺培南
等抗菌藥物聯合應用,可增強對鮑曼不動桿菌的抗菌活性。
[1]俞云松.重視細菌耐藥監(jiān)測提高耐藥監(jiān)測水平[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2,35(1):6-7.
[2]陳燕.132株金黃色葡萄球菌的耐藥性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 2012,30(6):641.
[3]黃小林,丁露,陳開森,等.2006年-2010年昌大一附院金黃色葡萄球菌耐藥性變遷[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1,29(3):244-246.
[4]金茜,楊青,胡海棠,等.美羅培南聯合舒巴坦對鮑曼不動桿菌體外抗菌活性的研究[J].中華檢驗醫(yī)學雜志,2011,34(11):979-983.
[5]嚴冰,韓艷萍,張代惠,等.耐碳青霉烯類鮑曼不動桿菌醫(yī)院感染監(jiān)測分析[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4):327-329.
[6]王勛松,徐長輝,袁水斌,等.頭孢哌酮/舒巴坦對常見革蘭陰性桿菌的體外抗菌作用[J].實驗與檢驗醫(yī)學,2012,30(6):595-596.
R446.5,Q939.92
A
1674-1129(2013)02-0168-03
10.3969/j.issn.1674-1129.2013.0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