編譯 易石
阻擊“天外殺手”
編譯 易石
科學家正在研究摧毀可能襲擊地球的“天外殺手”之新方案。
流星猶如天空中燃放的禮花,雖然轉瞬即逝,卻給人們留下長久的美好記憶。然而,如果這些流星在天空沒有完全燒掉,就有可能掉到地球上,并對人類造成傷害。雖然采用現有的技術很難對隕星進行跟蹤和攔截,但是科學家并沒有放棄,他們正在研究一些新的方案,希望將來以科技手段來摧毀那些可能襲擊地球的“天外殺手”。
像月球和火星一樣,地球也經常被隕星所擊中。隕星在地球上的殘骸被稱為“隕石”,它們沖擊地球形成的坑被稱為“隕坑”。據美國“近地小行星追蹤計劃”的天文學家估計,有可能撞擊地球并帶來災害的近地小天體總數大約為700顆。每年有5~10次小規模襲擊,每5年有一次稍大規模的襲擊。
由于人類居住區占地球總面積小于15%,因此人類受到隕星沖擊傷害的概率較小。但是,前不久,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發生的一起隕星襲擊事件,導致1000多人受傷,所幸沒有人死亡。根據加拿大科學家的推算,在世界70億人口中,每10年只有一人直接殞命于質量不小于100克的隕石墜落,而每年也不過只有16座房屋被隕石擊穿屋頂。
美國天文學家通過計算發現,一個人一生中被隕石擊中的概率約為70萬分之一,甚至略低于一個人在一生中遇到空難的概率。然而,如果出現6500萬年前導致恐龍滅絕那樣的大隕星襲擊,這個概率就提升到將近百分之百!絕大多數人都可能死于那樣的災難,幸存下來的極少數人也難以度過災難之后的蠻荒歲月,人類文明可能完全毀滅。因此,對隕星的擔憂并非杞人憂天,展開對小行星、彗星以及由它們形成的流星等近地天體的監控和攔截是很有必要的。

上圖:隕星在俄羅斯車里雅賓斯克州上空爆炸時留下的煙霧痕跡下圖:被隕石砸出的直徑達6米的冰窟窿
從目前的技術水平來看,減少隕星傷害的最好辦法是預警。在發現可能襲擊地球的隕星后,可根據其軌跡劃定危險區,然后疏散危險區域內的民眾。在地面上監控近地天體可以采用雷達和望遠鏡,更為可靠的預警方法則是采用專用的近地天體監控衛星。最近,加拿大就發射了一顆名為“小行星獵人”的監控衛星。
“小行星獵人”監控衛星的體積較小,與一個普通行李箱相當,其造價為1500萬美元,它在地球上空約800千米處的軌道上飛行,每100分鐘繞地球一圈。“小行星獵人”攜帶的太空望遠鏡凈重50千加拿大此次發射的800千米軌道太空望遠鏡,可以對更貼近地面容易成為襲擊地球的“天外殺手”的天體進行監控。
克,是目前世界上最小的太空望遠鏡。
由于種種原因,從地面上有時候是探測不到近地小天體的。比如,當小天體沿著陽光射來的方向飛向地球時,地面上的探測設備是難以探測到的。負責開發“小行星獵人”衛星的科學家認為,從太空能更好地監控近地天體,但是目前已經發射的一些太空望遠鏡通常軌道過高,大多在36000千米的同步軌道上。

上圖:加拿大發射的“小行星獵人”監控衛星下圖:美國研究人員提出的DE-STAR系統
不僅要對近地小天體進行監控,對于那些有可能襲擊地球并傷害人類的天體還需要進一步采取措施。雖然目前的技術還達不到,但科學家認為,將來最有希望用激光技術阻擊襲擊地球的隕星。為此,美國研究人員提出開發“太陽能定向阻擊小行星”系統的構想。該系統的原理是:把太陽能轉化為激光束,用于改變沖向地球的小行星或彗星的運行軌跡,而對于那些可能很快就會沖向地面的流星,則用激光束以蒸發的方式將之直接摧毀。
“太陽能定向阻擊小行星”系統還可以作為能源補給站,給附近途經的航天器補充能源。“太陽能定向阻擊小行星”系統的外觀像一塊大平板,上面安裝有多個激光轉換器,可以把太陽能轉化為激光,功率可以根據需要進行調整:摧毀流星采用最大功率,可以在很短時間內將流星分解并蒸發;改變小行星或彗星軌跡的功率次之,對較大的星體一般采取這種方式;為航天器補充能源的功率最小,這樣可以保障在不對航天器造成意外損傷的前提下有效地供給能源。
一些電影愛好者認為,可以嘗試按照科幻電影情節,對沖向地球的大型天體發射核彈以消除撞擊隱患。但是不少科學家表示,好萊塢式的核爆解決方案不具可行性。從技術上講,核炸彈可以毀滅一個直徑數十米的天體,但是對地球安全構成威脅的并不是這些小天體,因為這么小的天體在歷經大氣層的燃燒之后已經不具危害性。對地球具有威脅的是那些直徑大于400米的近地天體,這些就很難用核彈在大氣層外完全摧毀。如果不能完全摧毀,其碎片也會威脅地球。如果讓它們經過大氣層燃燒一段時間體積變小后再摧毀,那對地球的核污染可能會大于它們襲擊產生的危害。
也有人建議用導彈摧毀隕星。科學家認為這種方法也不具備科學性。首先,目前所擁有的先進的防空和導彈防御系統都無法監測到近地天體。其次,隕石從外大氣層進入大氣層的速度非常快,一般導彈最多能達到25馬赫,而隕石可以達到50馬赫,因此從擊中性的角度來看,比較難實現。另外,絕大多數導彈的能量還不足以完全摧毀隕星。
監控和阻擊“太空殺手”光靠一個國家是不夠的,需要多個國家進行合作。空間天體撞擊地球是“全球挑戰”,需要各國一起尋找解決方案。由于俄羅斯經常遭受隕星襲擊,該國不少官員和科學家也在不同場合呼吁世界各國聯合起來,建立一個“近地天體防御系統”,以對付天外飛來的災禍。
目前,國際上已有多個對近地天體進行觀測的項目。比如,美國洛厄爾天文臺負責的“近地小行星搜尋”計劃,旨在發現和追蹤所有穿越地球軌道的較大天體的“空間監測”項目,美國航空航天局和歐洲空間局合作的“太陽及日球層天文臺”項目,美國加州理工學院噴氣動力實驗室負責的“近地小行星追蹤”項目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