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丁慶友《村莊里的爹娘》"/>
999精品在线视频,手机成人午夜在线视频,久久不卡国产精品无码,中日无码在线观看,成人av手机在线观看,日韩精品亚洲一区中文字幕,亚洲av无码人妻,四虎国产在线观看 ?■韋錦
人類的根脈——讀丁慶友《村莊里的爹娘》
■韋錦
米蘭·昆德拉說,世界末日不是地球乃至宇宙的毀滅,而是人不再像人,人不再是人。孟子用“不肖”一詞表述他的感觸,謂兒子不像父親,人不像先人。自此,只要有誰被斥為“不肖子孫”,便意味著措辭含蓄的背后是極端的可惡與不堪。這里的“肖”,指骨肉相似,倘骨肉而不相似,就該推究那究竟是更像人,還是已經不是人?相對于自然界的日益衰頹和質變,人類親自營造的內生環境是否已瀕臨末日,也許更值得擔憂。
在駕馭、征服物質的領域里,我們似乎有很多理由自豪于父母和祖先。今人享受的種種便利,古人壓根想不到。今人所占有或占用的東西,古代最有權勢的人也不曾奢望。2012年6月,新疆,我在從那拉提草原到伊犁的路上,面對天地間蒼茫的遼闊,突發感慨:想當年秦皇漢武從皇都去泰山及海邊,不過一千多公里,卻浩浩蕩蕩走了那么久;而我們從東到西,幾倍的距離,也才幾個小時,真難說空間大了還是小了。古人真是可憐,皇帝都這樣,別說老百姓了。這樣感慨了一番,心里忽然一驚:多少年后,我們的子孫會不會笑話我們,幾個小時,這算什么能耐?從這個星系到另一個星系,都用不了幾個小時。
這樣說來,古人比不過今人,今人更比不過后人。但我很怕后人會這樣鄙夷我們:生活在20世紀到21世紀這一特殊階段的人類,只不過在技術應用的道路上邁出了一小步,就得意忘形到小看古人的地步,豈不知在涉及生命智慧的許多領域,與古人比還相差甚遠。
要是后人能有此資格,我會為他們慶幸,且會暫時擱置我的羞恥,為他們祝福。
但我知道,如果不能從我們這一代開始轉向或調頭,從像我們的父母、像我們的古人那樣做起,把生命的智慧和生存的價值接續下來傳承下去,那后人很可能變成——可以預先唾棄的物種。我的激烈和極端,或可被人嘲笑,被看作幼稚的理想跌入理想的幼稚,是冥頑不化的異端的哀鳴和反動。不過,我不是悲觀厭世,我是因為愛才悲觀。這是日日目睹章太炎先生所說的俱分進化——美在進化,丑在更快地進化;善在進化,善敵不過惡的進化——從而有失風雅的痛心疾首。當我說,要像我們的父母那樣活下去,像我們的古人那樣活下去,我是在說要擺脫雙重閹割的狀態(在遭受極權閹割后,又遭受物質和極權的協同閹割),用盡可能完整的心,按照人的普適標尺活下去,像孔子、老子、蘇格拉底、亞里士多德,像他們的鄰居,像他們的同村人那樣從從容容活下去。而且,不是“存天理,滅人欲”,是讓天理照亮人欲,人欲存乎天理。
正是在這樣的意義上,我認為丁慶友對一個有爹有娘的村莊的渴望,不僅僅是對一種溫情和愛撫的憶念,乃是寄寓了一個筆耕多年的在野詩人對腳下這方土地的祈望和祝禱,憂思和遠眺。后八里廟那一對歷經滄桑火苗一樣和暖的老人,是丁慶友和我的父母。而且,按照精神同源的說法,他們的子女還遠為眾多。丁慶友在具體呈現村莊里的爹娘生存樣態的同時,實際上還在進行一場代表眾多子女的認祖歸宗。但愿這秘而不宣的征程,能與一代人中越來越多的心靈軌跡重合。
我們能否真正懂得父母是一回事,是否想去看清那在時空煙塵中漸行漸遠的臉龐和背影是另一回事。前者不會有最終的答案,后者卻要我們有最初的響應。
我曾和不同批次的朋友做同一個游戲:先大聲說六遍“老鼠”,然后是六遍“貓”。要求語速穩定,快慢適中,不得多說,也不準少說。數完六遍“貓”,緊接著問“貓怕什么”,幾乎每次大多數人都會脫口而出:貓怕老鼠。貓怕老鼠,這顛覆常識的應答從何而來?我和朋友們一次次探討,一次次痛感常規思維的不可靠:當頭腦中被植入太多的老鼠,當選擇沒有其它的選擇,思維的方向便會被無形的手強行扭轉。其中的悖謬只能在事后慢慢察覺。因此我呼吁:請仔細審視自己頭腦中有多少老鼠!請盡快把頭腦中的老鼠趕出去!
村莊里的爹娘因為生存環境的封閉和信息的滯塞,因為與各種侵擾的隔離,較之我們,心胸反而有更大的屬于自己的空間,想事、做事,主要憑借人的本性、本心,憑著代代相傳的道義和相沿成習的風俗、規范。雖有程度不同的愚鈍、稚拙、癡頑和偏狹,但看人看事,待人待物,卻大多本質、厚重、大氣和久長,絕不會為了眼前而不顧日后,為了自家的溫暖擋住鄰人的陽光。他們不說以人為本,但他們明白更顯要的道理:以人為本不是以個人為本,是以他人為本。他們不只活在當下,還活在既往的傳承中,活在對未來的矚望里。他們不只在自己的院墻、居室內呼吸吐納,他們還置身在街坊鄰居、親朋故友間,在莊稼、農具、樹木、四季和節氣的輪回與消長中,在萬物相生的序列里,和腳下的泥土,和身邊的高粱、玉米、大豆和小麥,一樣卑微、高貴、真實、飽滿。
而我們的頭腦中,從小到大,盛滿了太多的讓貓都害怕的老鼠。極權的老鼠,一直以來以這樣那樣的方式被人灌輸、強加;物欲的老鼠,被我們自己四處搜羅,收藏和喂養。還有一些一下子叫不出名字的老鼠。它們日復一日地迫使或誘使我們念誦尊貴的名號:老鼠,老鼠,老鼠。不是重復六遍、六十遍、六百遍,而是成千上萬遍地重復,強化,讓你無所抗拒從而再無抗拒。這些老鼠逐漸占據我們大腦的每一個角落。我們可憐的大腦差不多成了它們回廊曲折、從容信步的宮殿。它們已經不是干擾我們的思維,事實上快要完全代替我們的思維。我們的人生在不知不覺間按照它們的指令運行。好多情況下我們不再是人,而是讓貓都害怕的老鼠的奴隸。人與天地,主人與仆人,長與幼,友與仇,要厘清這諸多關系中扭曲、變形甚至顛倒的情狀與程度,即使大智慧者花大氣力也非易事。
走進一個村莊,走近村莊里的爹娘,沉浸到一個家族的生息繁衍中,摒除喧囂和浮塵,趕出頭腦中的老鼠,從心靈的奴役中掙脫出來,盡可能地活成人樣,活出人樣。且不說比我們的父母、祖先有多大成就,只要生命、生活能有與之匹配的質地,能由“不肖”轉化為“肖”,并進而致力于擺脫現實的奴役,便是與前述召喚的必要呼應。在此,我看到尊為兄長的丁慶友又一次走到了前邊,走出了一條踏踏實實的道路。我越來越清楚地認識到,除此之外,其它的途徑都未必靠譜。
在村莊里,丁慶友兄找到了重回爹娘身邊的感覺,并在這種感覺指引下找到了村莊的根脈,生存的價值和意義。那位被他喚作“大娘”的村莊里的母親,在家族命運細若游絲的時候進入這個家族的大門,以15歲的稚嫩肩荷生活的重負,70年的擔承從無懈怠。讀著她近一世紀的人生,一些曾被抽空內涵、沖淡意蘊的詞語開始在眼前閃亮:責任感,使命感,堅忍,剛強,意志力……對應于一個又一個具體情境和細節,重新變得充實和豐滿。據聞,母親也曾有機會和她的同學、伙伴們一起參加“革命工作”,但她為了這個孱弱的家放棄了自己的追求和夢想。很難說選擇前者,母親的人生會否像那些老革命、老干部一樣輝煌和風光,但一個家族的命運由此而受到的影響則確定無疑,它很可能難以擺脫重重厄運,像久旱的池塘或河流,不可避免地枯涸與中斷。維系一個家族較之參與一場偉業,那分量的輕重有必要細加辨析。按照數十年的主流意識,前者不僅不如后者光彩,而且唯一可領受的就是負面的評價。我們誰都敬重那些在緊要關頭挺身而出的匹夫和勇者,只是耐不得此后一些人自居功臣對既得利益的迷戀和炫耀。好在我們的母親從來就不理會那樣的價值推演,她不懂,也顧不上。看著三兒一女個個有家有業,她就足夠自豪;看著孫兒孫女又有了子嗣,她就足夠幸福。逢年過節,她以嫂娘身份拉扯大的二弟、三弟把她請到上座,恭恭敬敬向她跪拜叩首,她就會以沒有辜負婆母的臨終囑托而心安。
不知道用什么樣的標尺來衡量母親的襟懷才算恰切:一生5次抱起喪葬罐,披麻戴孝送走一個個親人,回過頭再咬緊牙關過日子,日漸強韌的肩頭是不斷加碼的重擔。婆母去世后,身為兒媳的她張羅著為公爹娶第一任繼母;第一任繼母去世后,她又為命硬如鐵、滿心悲涼的公爹張羅著娶第二任繼母,而且對每一任婆母都極盡孝道,相處融洽,感情深篤。她對兒媳和女婿比對兒子女兒更親,更體貼。她對小自己兩歲的丈夫呵護一生,讓他年老的臉上掛滿孩童般甜美的笑意。
她“要強”、“要好”,這樣的品行像血統一樣賜予子女們受用不盡的財富。
她寬容、寬厚,與和順的丈夫一起為家族生息營造了里里外外祥瑞安泰的環境。他們撐起天空,開辟田園,讓云行雨施,品物流形。
只有排除大腦中老鼠們的干擾,跟隨丁慶友兄不緊不慢的腳步,睜開眼慢慢審視那些被層層塵埃掩蓋的日常事物的光澤和真相,我們才能越來越真切地看清那在歲月流逝中漸行漸遠的臉龐,看懂那燭火搖曳的眼眸中訴說不盡的期許和熱望。

讀到把劫后重印的族譜祖訓奉若珍寶的章節,我的心開始疼痛。四十年前的一天,年幼的我曾眼看著父親把家藏的族譜和畫有世系脈絡的卷軸抱到村頭,在人們的盯視下,跪在地上點燃,流著眼淚看它燃盡。直到今天我也不敢說完全理解父親當時的心情。十年,不止十年的浩劫,原來并不高深的道理被極度扭曲,像族譜、宗祠、碑碣等,作為家族淵源的體現,和其它的文明載體一樣,難免沾有太多的污垢和灰塵,如何區分這載體本身及其附著物,理應小心對待,要有足夠的細心和耐心。不能說那時沒有“取其精華,去其糟粕”的頂層設計,問題出在落實這種美妙說辭的方式和途徑。本需仔細甄別、擦洗、剝離和補綴的過程,竟演變為破壞欲及人性中其它濁氣在冠冕堂皇的旗號下,不受節度的噴發和釋放,那種急于事功、集體出動、一哄而上的踐踏和毀棄,一樁又一樁海嘯、颶風、泥石流般的活埋和滌蕩,成了一時間常規性的征候。在這樣的背景下,父親的痛楚也許只是滄海中的一粒稻谷。十年過后又過了十幾年,也就是在臨終前不久,父親整天念念叨叨做一件事,即憑借記憶重修族譜。經歷了褫奪和踐踏之后,他心中的抱持沒有褪色。
如果沒有家族的傳承,文明的斷裂不知是不是更難彌合。繼往圣絕學,立先賢遺命,踐行這些宏大志向,在今天來說,也許最好的辦法就是在草民的修為中獲取滋養。朱氏家族的各個成員身上,那種頭頂三尺有神明的虔敬,彼此間的信托、體貼和有所擔當,有所作為,那種親人與親人的血脈關聯,使心靈的枝葉日日掛滿露水,施與者潤物無聲,知恩者心心念念。實際上,這恰是人類和它置身的星球一起在宇宙中閃閃發光的根由。祖宗為我們積了德,我們要為后人積德。這樣的言語,不說字字珠璣,也是呼應著古老的祖訓,像樸實的豆莢一樣粒粒飽滿。在這樣的氛圍中,我看到村莊的景象次第展現:不肯舍棄的蒙塵的農具和舊家具,跳躍著歲月光輝的蠟染印花布,慈父慈母樸實的笑顏,兒女感恩的熱淚,院墻內的小小田園,戶外、路旁沉靜的楊樹林和郁郁蔥蔥的莊稼……那是一個家族的歡樂與綿延不盡的摯愛情懷,期求與持守。
而這樣的家族,在我們的大地上豈止一個,它們像泉源處處,涌流成一條條江河。在淌滿河流的大地上,望著淌滿大地的河流,我的眼中充滿苦痛又欣悅的淚水。
利希滕貝格說:我們生活在這樣一個世界上,一個傻瓜可以造出許多傻瓜,而一個賢哲造就的賢哲卻寥寥無幾。我要說:傻瓜造出的傻瓜可能會一瞬間充斥街巷,但賢哲造就的賢哲卻會在漫長的時空里若隱若現,最終構成燦爛的星空。
我曾把村莊里爹娘的故事說給唐曉渡兄,他用了“民間圣人”一語來贊譽和感慨。反復體味這一用語的深意,漸漸悟到它不僅是褒獎,還含有一種殷殷期待,就是希望這些散落在民間的“圣人”能不斷得到彰顯,在更大的范圍內,在更多的人群中形成感召。即使不能人人都成堯舜,但至少要讓堯舜不致絕滅,而能越來越多。
最后,不得不指出一點,就是在寫作本書的過程中,丁慶友兄大概投入了太多的感情,以致有些段落給人“濃得化不開”的感覺。也許,假使,他靜下心來,在梳理思緒、注意語感、把握敘述節奏等方面進行一番冷處理、細加工,會使其中的一些篇什更趨飽滿和結實,更有韻味。當然,揚州炒飯固然好吃,新出鍋的米香也至為寶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