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津滔
“中為洋用”天地寬
高津滔


“中為洋用”是中國書畫走向世界最直白的解釋。就是讓中國文化走向世界,讓世界人民共享中國文化。我們常說“洋為中用”,其實也可以講“中為洋用”。追根溯源,中國文字就是世界文字,古埃及的文字跟中國甲骨文是相同的,如“日月山水”幾個字完全一樣。只不過中國文字是象形文字,是畫出來的。中國畫則是寫出來的。中國畫講墨分五彩,濃淡干濕,西方畫講光線五調子,異曲同工。藝術沒有國界,只是表現形式不一樣。洋為中用,中為洋用,道理是相通的。要提倡天下一家,相互學習,相互促進,共同進步,不能唯我獨尊,相互排斥。因此,中國書畫要運用中華文化的“根”、“童孩的真”、“中國人的魂”去引導人們沐浴心靈的陽光、享受生活的味道。
“中華文化”像水一樣包容和流動,“故天下皆能與之相和”。我在書畫藝術上積極倡導“和樂通天下”。“和樂”是道家的核心二字,是人們的最理想狀態,也是藝術的最高境界。它反映人們的愿望和期待:個人和樂,家庭和睦,人我和敬,自然和順,社會和諧,世界和平。我把和樂、笑容、感恩帶進了尋常百姓家,帶給了世界友人。“笑容”,我的理解:最大的幸福是笑,最高的學問是容。作為軍人的理解:最厲害的武器是笑,最偉大的力量是容。笑容是一劑良藥,它會帶給你意想不到的效果。笑容帶來的震撼比懲罰更強烈。笑是對別人的理解和尊重,也是對自己的一種解脫和放下。“感恩”應該成為每個人的信仰。“感恩”作品題款是:人人知感恩、和諧滿乾坤。
中國書畫本身是國際大品牌,最突出的特點是“意境”,“留白”,講氣韻。外國人只講精神不講氣,中國人講精氣神最講氣。人生就是一口氣,沒氣就沒命了。精氣神是中國人的靈魂。“氣”是精神的核心,是不死的精神。中國畫留白就是“氣”,中國畫的大氣就是留白天地寬,“氣”是中國書畫存在意義和價值的根本。“氣”是一種修養,人的氣質是花錢買不來的,靠自身修養來歷練。字畫有氣韻,練功說氣場,社會叫風氣,官場講正氣。天不污染喘氣順,地不污染食味鮮,人不污染品行端,心不污染萬代傳。法國盧浮宮收藏我的“落了片白茫茫大地真干凈”作品,精妙之處在創意,在留白。留什么,怎么留,人世間還有哪些可以留?正是作品想要表達的。人在“空無”大道間,能流傳佳話的只有清白、純潔、干凈的靈魂。同樣,有靈魂的書畫鮮活誘人,生命常青,有著永不枯竭的生命力。徐悲鴻夫人廖靜文稱我的書畫:“書有軍人氣,畫冶眾人心”。
中國書畫藝術源于人民大眾、服務人民大眾的理念千年承傳,一定會在未來世界藝術舞臺唱主角。“三皇五帝,千秋萬代,萬事民為先”。這里的“民”就是老百姓。寫書畫的人心中一定要裝著人民大眾,反映人民的心聲,讓人看后能夠啟迪思想,發人深省,入心入腦,打動心靈,有生命的魂。
去年12月,黨的十八大剛剛結束不久,我創作了一組“習習清風”系列書畫作品,一共7幅,緊緊圍繞“習習清風”四個字,分別選用了“篆書”與“草書”、“毛體”與“童孩體”、“繁字”與“簡字”、“紅色”與“黑色”等各種表現形式。乍看上去,好像只是追求手法變化,實現藝術之美。但是,只要認真琢磨,就會發現更深的含義。作品通過形式的變化,昭示各種文化元素的融合,捧出“習習清風”這民族最渾厚的聲音,鼓舞和激勵人們去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比如“篆書”和“繁字”,昭示“清風”是中華民族的根;“毛體”和“紅色”,昭示“清風”是共產黨的魂;“童孩體”和“簡字”,昭示“清風”是廣大民眾的心。
總之,我創作“習習清風”作品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是:習習清風,百姓之福。也就是要表達一個政黨、一個政府的領導者為民務實廉潔是老百姓的最大福氣。“習習清風”書畫巡展在北京光大銀行啟動,在北戴河、廣東等地展出,引起了轟動。“習習清風”作品在北京西單明珠大屏幕上展示,很多人看了很激動。印有“習習清風”字樣的郵票、內畫壺、紫砂壺、扇子等產品讓不少人愛不釋手。我們愿中國大地勁吹“習習清風”,也讓“習習清風”吹遍全世界。

高津滔 湖北大悟人,高等教育學博士,國家一級書畫家,現任人民武警出版社社長,中國書畫藝術促進會主席,中國工業設計協會理事,中國酒茶文化收藏協會副會長,中國傳統文化促進會常務理事,中國藝術研究會理事,中國書畫研究院副院長,中國軍事寫作協會副秘書長,中國書畫名家網藝委會副主席,光愛書畫院院長。他創造了獨具個性的“童孩體”,拓展了書畫創作的利導思維,開創了運用植物顏料——牛奶、咖啡、普洱茶寫字作畫的先河,趟出了一條走進人民大眾生活、“飛入尋常百姓家”的創作路子。其幾百幅書畫作品被錄入幾十種書籍;先后發表論文幾十篇,有3篇分獲全軍一、二、三等獎;出版著作二十多部,其中,兩部獲中華優秀出版物獎,一部入圍國家圖書獎,三部獲解放軍優秀圖書獎,八部被評為“2009年度和2010年度全行業優秀暢銷品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