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顧定槐/
陶氏化學:創新緊隨全球四大趨勢
文/顧定槐/

“由于全球經濟不景氣及中國經濟增速放緩,2012年陶氏化學在大中華區的業務發展受到一定影響。雖然增長稍低于預期,但增長質量良好。令人高興的是,依靠公司的創新戰略,陶氏的客戶組合非常健康,所有業務表現穩定。我們對中國的經濟前景繼續看好,對未來在華業務長期的增長保持樂觀。”在2012年12月上旬舉辦的“陶氏創新日”上,陶氏化學大中華區總裁石博韜表示。
具有115年歷史的陶氏化學公司,創新的腳步從來沒有停止過。創新是陶氏化學企業文化中重要的內容,也是陶氏發展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陶氏化學亞太區的首席技術官姚維廣博士稱,陶氏產品的創新以“全球四大趨勢”為指引,包括健康與營養、交通和基礎設施、能源、消費品。這是陶氏化學占領市場、尋找增長契機的重要方向。
在大趨勢的指引下,陶氏化學的研發投入不斷增加,目前全球每年研發投入約為17億美元。在中國的上海陶氏中心,是全球除總部以外最大的綜合性研發機構,設有84個研究室,有500多位研發人員。
本地研發和創新尤其重要。2007年,陶氏在亞太區建立了中央研究院,就設在上海。核心研發立足前瞻性市場,開發潛在價值的產品。該創新機制以“客戶為中心”,為客戶及合作伙伴提供全方位的技術服務和研發服務。此次舉辦的“陶氏創新日”,以“協同創新,共贏未來”為主旨,邀請客戶、合作伙伴、專家學者等參與,共同思考交流新的思想和理念,目的是將業務提升到新高度。
陶氏化學亞太區總裁戴培德強調,當前是創新的最佳時期。陶氏亞太區正在積極推動“新陶氏,新亞洲”的增長戰略,旨在充分把握亞太區高速增長的發展機遇,從廣度和深度上進一步拓展亞太市場,不斷推出創新的解決方案。中國區增長的策略很關鍵的一個原則就是創新,通過創新在競爭中更具優勢。
陶氏化學2011年制訂了大中華區2011~2015年增長計劃和增長戰略的七個維度,“加強與客戶聯系”和“關注創新”列入其中。石博韜認為,當前中國經濟增速放緩,是因為中國經濟正在轉型,更多地以國內消費作為增長引擎,而不是一味依賴出口。在這個時候“創新”尤為重要。客戶希望我們能夠有“創新的解決方案”提供給他們,實現差異化競爭,幫助他們開發生產更多新產品,搶占市場先機。
筆者了解到,與2011年相比,2012年前三季度盡管陶氏亞太區總銷售額略有下降,但創新產品的銷售利潤卻比2011年同期有所增長。在水處理方面,開發了超濾膜組件,并實現了商用化,產品已銷售到中東地區和中亞地區;涂料方面,2012年推出了“真實漆”新產品。該產品基于水性聚氨酯材料,在耐候性、耐水性、耐溫性以及逼真性方面,達到相當高水平;對于光伏產品,開發了電池表面新型膜,使產品壽命延長至1萬小時。
陶氏的協同創新是指和客戶聯合創新。陶氏作為原材料供應商,向客戶提供原材料,幫助其生產出質量更好、更具價格優勢的產品,占領市場。與客戶協同創新,即兩個不同的公司、兩個不同的法人,形成一個共同的研發團隊共同研發產品。通過這種運作模式實現共贏,既幫助客戶解決了問題,又使陶氏能夠了解終端用戶的需求,更好地把握市場脈搏。
中國共產黨的十八大召開后,陶氏化學有關方面正在開展“機遇與創新”的研究。十八大提出,中國2020年實現GDP比2010年翻一番。這將為陶氏亞太區的增長提供巨大的發展動力。在能源如石油、煤炭的開發及節能利用方面,陶氏化學擁有先進的技術;在可再生能源方面,包括太陽能項目、能源儲備等,是陶氏的強項;中國社會提高城鎮化率,涉及到建筑保溫材料、涂料、水處理等,這些領域也會給陶氏帶來機遇;在基礎設施建設方面、電動汽車應用方面、環境污染治理方面、農作物保護方面等等,都存在很多機會;陶氏將以“持續創新”迎接戰略機遇期。
“2011年陶氏化學亞太區銷售額106億美元,占到全球銷售額的18%。而2011年整個亞太區的GDP占全球的30%。據預計,2020年亞太區對化學產品的需求會超過全球需求的一半。所以,我們在亞太區還有很大的增長潛力。只有加大本地的研發和協同創新,才能幫助實現我們的目標。” 在“創新日”接受筆者采訪時,石博韜再次強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