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下奉文是地地道道的法西斯軍國主義死硬分子。他長期得到裕仁天皇的重用,先后擔任駐朝鮮日軍旅團長,中華派遣軍參謀長。曾率軍隊在中國華北反復“掃蕩”,多次對中國抗日軍民進行報復性大屠殺。1941年在中國東北負責訓練準備入侵馬來西亞、菲律賓、印度尼西亞的南進特別機動部隊,并奉調回國參與策劃日本侵略東南亞的陰謀。
1941年12月5日,山下指揮的日本特混艦隊從海南島的三亞港出發,采取輕裝猛進、近戰夜戰、穿插迂回等多種戰術,在“武士道精神”的煽動下,54天攻下馬來西亞,又乘勝奪取新加坡,迫使英守軍司令舉手投降,生俘守軍13萬人,迫使麥克阿瑟狼狽外逃。
審判由5位美國將軍擔任法官。
隨著審判長一聲令下,山下奉文被押上了法庭。法庭指控山下奉文對洗劫馬尼拉和新加坡負有不可推卸的刑事責任,應對1944年12月在菲律賓帕拉萬島燒死150名美國戰俘負有指揮責任,對同年在菲八打雁省對無辜村民進行屠殺也罪責難逃!山下奉文為自己辯護時稱:“每次事件發生,我都沒有得到報告,而事前我也不知道它可能發生……我沒有下令進行屠殺……我做出最大的努力來控制我的軍隊。”美國法官針對山下奉文的辯解嚴肅指出:“新加坡于1942年2月15日投降日本后,你率軍占領新加坡全島。你當天即向你所屬的4個司令官下令,必須將新加坡全部華僑男子集中到指定的地點調查身份,有抗日情緒的人和政府人員都要處死。你還規定,這項工作必須在2月23日完成。根據這一命令,大批新加坡華僑慘遭屠殺,按你們日本人自己統計的數字也不下5000人!”接著,軍事法庭又傳被迫參加屠殺的馬來西亞丹戎巴呀警署的警察亞瑟·約翰和湯瑪斯·伊薩克,曾目睹日軍在新加坡田峇路附近海灘上屠殺5000名無辜華僑的李秀國等出庭作證。在大量人證物證面前,驕橫的“馬來亞之虎”垂頭喪氣地低下了頭。
經過一個多月的審理,1945年12月8日下午,在日本偷襲珍珠港4周年之際,馬尼拉軍事法庭對山下奉文做出最后判決。法庭庭長雷諾魯茲少校莊重宣告,判處最大惡極的日本戰犯山下奉文絞刑。
馬尼拉軍事法庭審判的第二個戰犯,是侵菲日軍總司令本間雅晴。
本間雅晴年輕時當過7年負責日本同英國陸軍聯系的情報聯絡軍官,又給裕仁天皇的弟弟秩父宮當過6年侍從官,還在1932年一夜之間給裕仁天皇講解并翻譯了400頁的李頓致國聯的報告書。他參加過舉世震驚的南京大屠殺,雙手沾滿了中國人民的鮮血。
軍事法庭指控他任侵菲日軍總司令時,在1942年4月制造了駭人聽聞的導致1萬余人死亡的巴丹死亡行軍。一些巴丹死亡行軍的幸存者在法庭上作證。本間雅晴拼命為自己辯解,說他沒有下達過任何有關進行死亡行軍的命令,并說這一事件不是長期策劃的陰謀行動,而是由日本士兵的報復情緒引起的。本間的辯護律師也說本間雅晴不是巴丹死亡行軍的主謀,該事件是由來自東京和新加坡的日本參謀軍官蓄謀制造的。主持審訊的美國將軍認為這是極其無力的辯解,并拿出當時美菲聯軍司令官金少將的證詞,指出巴丹死亡行軍是由本間雅晴的參謀長辻政信一手策劃的,而且在1942年2月奉東條英機之命到菲律賓擔任民政顧問的村田,也和本間雅晴談過巴丹死亡行軍的問題。所以,本間雅晴諉稱不知此事純屬謊言。不僅如此,本間雅晴還親自下達了死亡行軍的口頭命令,也知道持續一周之久的行軍隊伍就在離他的司令部不遠的地方通過。因此,本間雅晴妄想推卸罪責是徒勞的。大量事實證明,本間雅晴有罪,應判處死刑,執行槍決!
1946年2月,西南太平洋戰區盟軍司令麥克阿瑟針對山下奉文案件的種種分歧意見,明確發表聲明:“我重新研究了山下案件的訴訟程序,以便尋找某些可以減輕他的罪責的事實,但是我徒勞,我沒有找到任何事實。我批準軍事委員會的審理結果和判決,并指示西太平洋陸軍司令官執行對被告的判決,剝奪他的制服、勛章和其他表明他任軍職的標志。”山下奉文的律師又向白宮上訴,但美國總統杜魯門立即將其駁回。
1946年2月23日清晨3時27分,山下奉文的末日到了,他就著龍須菜吃下最后一片面包,喝完最后一口酒,又裝模作樣地睡了一會兒之后,他作為日本法西斯強硬派,又朝北向遠在天邊的天皇皇宮位置鞠躬遙拜,隨后被架上馬尼拉比利比德監獄的絞刑架。
1946年3月21日,麥克阿瑟不顧本間雅晴的律師要他寬判的呼吁,堅持正義,發表了要執行判決的聲明:“我再次面臨對從前在一次重大戰役中的敵人宣布終判的令人厭惡的任務。對本間的審判是完全公正的,以軍事授權或軍事需要為借口,大規模毀滅手無寸鐵、孤立無援的人,還有比這滔天罪行更大、更危險的嗎?”
1946年4月3日,本間雅晴罪有應得地倒在美國行刑隊的槍口下。
(摘自北京聯合出版公司《鏖戰菲律賓》 作者:[美]本杰明·埃勒曼 編譯:杜秀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