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斐俊 丁秋琳 趙振宇 寧波大學
溫州市龍灣區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問題研究
王斐俊 丁秋琳 趙振宇 寧波大學
融資難一直是制約中小企業持續發展的重要原因,民間融資以其手續簡單、靈活性強等特點成為中小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然而,由于民間融資的非正規性和不規范性,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市場存在諸多的弊端,不利于構建良好的金融秩序和促進經濟地健康發展。本文通過對溫州市龍灣區的實地調研走訪,針對龍灣區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市場現狀,剖析其存在的問題和不足,并提出相應的對策建議,期望為改善龍灣區民間融資市場環境提供借鑒和參考。
中小企業 民間融資 市場缺陷 對策建議
企業融資渠道主要有內源融資和外源融資兩方面,其中內源融資主要是指企業的自有資金和在生產經營過程中的資金積累部分;外源融資即企業的外部資金來源部分,其已成為企業獲取資金的重要方式,主要包括直接融資和間接融資兩類。民間融資是企業外源融資中的直接融資方式之一。民間融資是相對于國家依法成立的金融機構融資而言的,泛指非金融機構的自然人、企業以及其他經濟組織之間以貨幣資金為標的的價值轉移及本息支付行為。它處于國家正規金融機構之外,以資金籌措為主,以獲得高額利息與取得資金使用權并支付利息為目的[1]。溫州民營經濟發達,中小企業是其經濟活動的主體。作為溫州市區主要的工業區——龍灣區有工業企業14085家,規模以上企業僅1195家,占比11.8%,中小企業在溫州經濟發展中占有極其重要的地位。然而,在中小企業的不斷發展中,融資難成了其持續發展的不可避免且難以突破的瓶頸。而溫州民間資本較為雄厚,民間金融活動廣泛多樣,民間融資逐漸成為了溫州市龍灣區中小企業重要的融資渠道。
民間融資有力地緩解了溫州市龍灣區中小企業融資難的問題,助推了中小企業的成長與發展。但作為非正規金融活動,民間金融對龍灣區正常的金融秩序和經濟發展也產生了較大的負面影響。2011年溫州出現并引發的一輪規模和影響甚大的民企老板“跑路潮”事件凸顯了民間融資市場存在的諸多問題,而在此事件中龍灣區成為“重災區”。
1.相關法律法規不完善。由于法律缺位,民間融資活動多年來一直游離于合法與非法之間。盡管目前我國已有相關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但缺乏專門的關于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并且已有法律規范不僅零散缺乏系統協調性,而且內容上存在著相互沖突。隨著市場經濟的深入發展,法律法規顯然已無法較好地適用經濟發展需求,導致無法從法律上規范民間融資市場中存在的問題,進而給民間融資過程中的不良行為留下了滋生的土壤。
2.民間借貸利率高。據調查,溫州民間借貸月利息達到2分到6分,有的甚至高達0.15元,年利率高達180%。而大多數中小企業處于產業鏈的底端,年毛利潤率在10%以下,一般在3~5%之間[2]。民間借貸中存在的“高利貸”使得中小企業背負較大的財務壓力,企業一旦出現資金鏈斷裂,就不得不采取借新債還舊債的方式維持生產,但多數情況下,不良債務最終會導致中小企業倒閉破產。同時,部分不法金融機構和個人借用高利率組織違法的金融活動,破壞正常的金融活動秩序。
3.民間借貸手續和組織不規范。民間借貸手續較為簡便,所需抵押公證較少,借貸關系中利息標準、利息支付等內容多為口頭約定,這存在很大的潛在風險。一旦出現違約,極易產生債務糾紛,破壞相對脆弱的信用關系,使得借貸雙方應有的合法權益難以得到有效的法律保護。另外,民間借貸組織存在組織架構不健全、內部管理混亂、組織制度缺乏等情況,這易滋生非法集資、經營者卷款逃跑的現象。
4.市場監管機制不完善。盡管目前對中小企業民間融資市場建立了具有一定約束力的監管制度,但總體而言,監管仍存在諸多欠完善之處。在多主體監管的體系下,存在各監管主體職權不夠細化、交叉管理較多、監管效率低下等問題。此外,還存在一些民間借貸組織缺乏相應的監管主體,從而留下了灰色地帶,誘發潛在風險的發生。
1.創造良好法律環境。要建立健全融資相關的法律法規體系,尤其是建立完善的民間融資法律制度。要抓緊制定出臺專門的適用民間融資的法律法規,明確民間融資的法律性質,賦予民間融資合法地位;從技術上對民間融資行為等諸多事項作出詳盡明確的法律規定,減少甚至消除民間借貸過程中存在的灰色空間地帶;修改目前已有法律法規、規章制度中關于合法的民間融資行為的不合理條款,修訂并完善已有法律體系,使之系統化、統一化;平等對待民間融資和正規融資方式,創造良好的法律環境,為民間融資提供合理的生存和發展空間。
2.完善市場監管機制。通過建立健全相關法律法規,明確監管主體和監管對象,明確各監管主體的職權和職責,降低交叉管理可能性,提高監管效率;引導民間融資市場各主體機構成立相應的行業協會,強化行業協會對融資市場的監管和約束,加強行業自律;建立科學的中小企業民間借貸監測系統,對民間借貸業務進行登記備案,定期收集相關數據,全面掌握民間借貸的運行情況。
3.提高中小企業自身素質。中小企業必須加快提高自身素質,塑造良好的內在環境和形象,進而拓寬融資渠道。企業一要遵守法律法規、行業規范,企業生產經營過程中必須嚴格遵守法律法規,合法經營,要遵守各項行業規范,不違規經營。二要完善公司組織機構,根據實際需要,架設相應的職能部門,實現科學管理。三要建立現代企業制度,包括人事制度、財務制度、獎懲制度、信息披露制度等,做到按章辦事。四要加強建設企業的誠信體系,強化企業誠信意識,樹立企業良好的誠信形象。五要做精做好自身產品和服務,企業要通過人才培養、科研投入等把自身產品和服務做好,維護好企業生命所在。
[1]曹麗麗.淺析民間融資在中小企業發展中的作用及規范措施[J].科技經濟市場.2012,(4).
[2]趙振宇.中小企業融資與創業投資問題研究[J].企業家信息.2012,(5).
[3]白曉革,胡俊峰.提升中小企業民間融資能力的策略研究—基于優化企業內部機制的角度[J].未來與發展.201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