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 勇 ,張燦麗
(1.洛陽市公路管理局,河南洛陽 471000;2.洛陽市公路規劃勘察設計院,河南洛陽 471000)
體外預應力作為一種主動加固技術在舊橋加固中具有顯著優勢,近年來其應用越來越廣泛。早期修建的簡支T梁橋承載力普遍較低,非常適合采用體外預應力進行加固,其加固構造見圖1[1]。


圖1 體外預應力加固簡支T梁的基本構造
在加固體系中,體外索和加固主梁可視為是兩個獨立的構件,它們有著各自的振動狀態和形變(錨固端及轉向裝置位置處除外),這是與體內預應力構造是不同的。一旦出現加固后的主梁、體外索和外部激勵三者中有兩個的振動頻率比較接近,共振現象就可能產生,這種結果將容易使錨具產生疲勞損傷,甚至脫錨,久而久之會將可能產生鋼索的斷裂,造成加固梁脆性破壞。
T梁橋體外預應力加固的鋼索采用折線型時,鋼索分成水平段和斜筋段,轉向塊之間或轉向塊與錨固端之間的長度稱為鋼索自由長度(其它布筋形式同)。自由長度的大小直接影響鋼索振動特性和鋼索疲勞性能,不合適的自由長度可能導致體外索的振幅過大,進而引起體外索在錨固點和轉向裝置處出現過大反復彎曲變形,導致其失效,也對加固主梁的受力性能產生影響。
本文對體外預應力鋼索自身的振動特性進行深入研究的基礎上,給出體外預應力鋼索的自由長度限定區間值,為鋼索減震裝置設置提供理論依據,防止上述現象的發生。
由于體外索被約束在轉向裝置或錨固端之間,可將其簡化為一根張緊鋼索(見圖2)[2]。假設拉索的弦長為l,均布質量為m,拉索中的水平張拉力為S0,拉索在橫向做微小的振動時,其水平拉力的增量為S。

圖2 水平張緊索橫向振動
考慮體外索的剛度影響時,其振動方程可表達為:

對于體外預應力加固簡支梁,體外索兩端為簡支情況,求得考慮體外索的抗彎剛度的固有頻率:

由式(2)可得到頻率計算式

式(3)和式(4)分別為不考慮和考慮體外索的剛度計算式,將式S0=σ0At和mt=ρAt式代入上述公式有:

以鋼絞線作為體外預應力筋,索的自由長度以5~20 m為例計算體外索彎曲剛度影響系數。鋼絞線的抗拉強度為1 860 MPa,彈性模量為1.95,假設體外索的自由長度為5、10、15、20 m,體外索截面為圓形,直徑為d,張拉應力取0.6倍的抗拉強度(見表1)和0.75倍的抗拉強度(見表2),即為1 116和1 395,則可計算的值。

表1 體外索抗彎剛度影響系數

表2 體外索抗彎剛度影響系數
表1和表2中計算的δn數量級為×10-3。
由表1、表2和δn的表達式,對于一般采用體外預應力加固的體外索,彎曲剛度影響系數與自由長度的二次方成反比,且隨著體外索的界面面積的增大而增大,隨張拉力的增大而減小。但彎曲剛度影響系數皆小于3%,可以忽略不計,而統一采用式(5)計算。
橋梁采用體外預應力法加固后,體外索與主梁除在錨固點和轉向裝置相互接觸處,其它部分都是分離(見圖1),它們的振動是獨立,有著各自的自振頻率。當體外索的自振頻率達到某個范圍時,行人、車輛、風等外荷載可能會引起結構產生共振現象,不僅會使行人和車輛行駛產生不舒服的感覺,而且當體外預應力結構固有頻率與外荷載的頻率接近時,會使結構的振幅大大增大,導致體外索在轉向處或錨固處出現彎折疲勞破壞和原結構破壞。在做加固設計時,為了避免體外索加固結構的共振現象的發生,往往通過限制體外索的自由長度,改變索的自振頻率,使體外索的自振頻率與被加固結構的自身頻率相互錯開,達到防止共振和疲勞現象發生的目的。
為了使體外索與外部激勵的頻率不同,首先要了解外部激勵的頻率的范圍,對于汽車激勵的頻率大約在0.1~2 Hz,而橋梁基頻率在1~5 Hz[3]。現以鋼絞線為例,由式(5)可得不同索的自由長度下不同張拉力結構自振頻率見表3。

表3 不同有效應力及索德自由長度的自振頻率(單位:Hz)
由表3繪制出索在不同有效應力、自由長度與自振頻率的關系圖如圖3、圖4所示。

圖3 體外索自由長度為10 m時頻率與應力圖

圖4 體外索的基本頻率與其長度的關系圖
由圖3、圖4和表3可發現:體外索的自振頻率隨著張拉應力的增大而增大,其增幅逐漸減小;隨著自由長度的增大,其的固有頻率在迅速減小,特別在0~20 m的區間內。假設體外索在無側向支撐的情況下的自由長度為10m,當采用的鋼絞線的抗拉強度為fptk=1 860 MPa,張拉控制應力在0.4 fptk~0.75 fptk范圍內,考慮體外索有20%應力損失,體外索的有效應力為595.2~1 116 MPa,則根據式(4)計算得體外索的自振頻率在13.71~18.77 Hz之間;當用的鋼絞線的抗拉強度為fptk=1 720 MPa,體外索的有效應力為550.4~1032 MPa,體外索的自振頻率在13.18~18.05 Hz之間。與橋梁基頻和車輛激勵的頻率相比皆大于2.64倍。
因此,對于采用鋼絞線作為體外預應力材料進行加固,控制應力在0.4 fptk~0.75 fptk范圍內的情況下,體外索的自由長度不大于10 m時[4],體外索的頻率能與梁河車輛激勵頻率相互錯開,且有具有一定的安全度,這樣就可以有效地避免共振現象的產生;當體外索自由長度大于10 m,可以設置定位裝置或減震裝置;當具體橋梁的頻率已測得時,也可通過震動分析,驗算其自由長度,確保體外索的自振頻率為外部荷載激勵頻率的3~5倍。
(1)對于一般采用鋼絞線作為體外預應力加固索的結構,彎曲剛度影響系數較小,可以忽略不計,而統一采用式(5)計算。
(2)采用體外預應力加固法加固時,體外索的自由長度應不大于10 m;當不滿足要求時應設置定位裝置,或者進行振動分析,確定其索的自由長度。
(3)通過鋼索頻率測試,可反算其有效預應力,從而對體外預應力加固結構進行健康監測。
[1]張勁泉,王文濤.橋梁檢測與加固手冊(上冊)[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7.
[2]宋一凡.公路橋梁動力學[M].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0,189-224.
[3]王壽生,王恒棟.體外預應力索自由長度分析[A].中國土木工程學會水業分會結構專業委員會四屆四次會議論文[C].2007,138-143.
[4]JTG/T G22-2008,公路橋梁加固規范[S].北京:人民交通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