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韓志
鞍山市臺安縣韭菜臺鎮副鎮長李遠云被選派到韭菜臺鎮淮子泡村擔任“第一書記”的日子里,村里上上下下對他的評價就一個字:“好!”
李遠云好在哪里?村支部書記刁寶良說:“李書記為人實在,說話掏心窩子,工作腳踏實地、能吃苦。我們村徹底摘掉后進的帽子,李書記貢獻最大,他是我們淮子泡村的大功臣。”
村民說:“如果李書記不來,我們的豬場還得繼續荒廢著,這么多外債不知何年何月能還清……”
李遠云到村里工作不到一年的時間,就讓淮子泡村摘掉了“后進村”的帽子。
“要想真正融入百姓,與他們貼心,就要把百姓當親人,傾盡全力為他們特別是困難戶服好務。”這是李遠云常說的一句話。到村上任后,他挨家挨戶把全村都走了一遍,摸清了每戶的家庭成員情況、經濟狀況、生產生活中存在的各類困難和問題,收集了60余條促進村級各項事業發展的好建議,并向百姓做出了解決經濟發展、環境建設、就學、就醫、行路5方面問題的承諾。李遠云把自己的電話、住址、承諾事項都印在小卡片上,每戶一張。無論誰家有急事、難事,他都隨叫隨到,群眾缺錢他自個兒掏腰包。村民說,這張卡片就是他們開啟希望的“綠色通道”。
一年來,李遠云為群眾辦理大事小情近500件,為38戶貧困黨員、群眾送去現金、物資折合人民幣8000余元。貧困戶賈寶密家兒子患有智障,家庭無經濟來源,李遠云得知后,立即送去500元現金為他家救急。每逢節日,李遠云都不忘到老賈家坐一坐,送去米、油等物資,并幫助解決生產生活中的各類問題,讓老賈一家漸漸走出了困境。
”
為了讓老百姓的錢袋子鼓起來、村域經濟發展起來,轉變村民陳舊的思想觀念和經營模式是前提。李遠云多次組織黨員、種養大戶、群眾代表到縣內外經濟發展好的地方參觀學習,積累先進農業科技和種植、養殖等致富的實踐經驗。他和村班子成員引導先富戶與貧困群眾結成“一幫一”、“一帶多”的幫帶對子,并無償為群眾提供項目、技術、銷路等方面的幫扶,形成家家有項目的良好局面。他向上級爭取資金5萬元,改造棚區水、電、路等設施,為農戶協調貸款30萬元用于發展設施農業。現在,全村已有大棚490棟,2000余畝,實現了戶均一棟棚,棚菜成了淮子泡村經濟發展的主導產業。村里有一個占地1萬多平方米的生豬養殖標準化小區,主人叫王欣,因各種原因已無資金養豬,而且負債數萬元。李遠云到村里后,積極為該豬場尋找合作伙伴,爭取外來投資。功夫不負有心人。2012年,李遠云聯系到一個鞍山客商,在他的努力下,該客商投資200萬元與養豬場合作,使豬場得以盤活,王欣每年不但可以獲得4萬元的豬場出租金,還得到了一份在養豬場內打工的機會。
李遠云始終把群眾的衣食住行、安危冷暖掛在心間。他先后向上級部門爭取資金5萬元、自籌資金5萬元維修了村部,使村里辦公環境煥然一新,為黨員群眾提供了活動場所;自籌資金25萬元,在淮子泡村2、3、4組新修主路1.5公里,安裝路燈38盞,方便了百姓出行和農產品外運;投資35萬元新建了2000延長米的“五統一”精品街路,實現了垃圾定點投放,改善了群眾的人居生活環境;爭取扶貧資金30萬元,在村里1組和7組之間建小橋一座,實現了農田水利通行順暢。
2012年,面對10號臺風“達維”引發的連日暴雨,李遠云身先士卒,沖鋒陷陣在抗洪搶險一線,靠前指揮。8月5日,渾河水位猛漲,造成渾河大堤夾信子段出現坍塌,他帶頭加入到搶險隊伍中,帶領群眾打樁抬土,直到險情得以控制。此時,李遠云已經累得精疲力竭,但村干部帶頭抗洪搶險卻在群眾中樹起了崇高威信。
后進村“摘帽”后,李遠云回到了原來的工作崗位,但他的實干精神卻像落地生根的種子,深深地播撒在淮泡子村的土地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