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國外媒體報道,面對隨時可能發生的小行星撞擊事件,科學家認為應該建立起小行星防御網,避免大災難事件的發生。負責卡特琳娜巡天項目的科學家史蒂夫·拉爾森認為,大規模的巡天調查可能不會覆蓋整個天空,而現代業余觀測儀器也非常先進了。作為目前世界上經驗最豐富的“小行星獵人”,拉爾森的團隊已經發現了超過4200個近地天體。卡特琳娜巡天系統建立的目的是對小行星進行監視,搜索威脅地球生命安全的近地小行星,分別在萊蒙山、亞利桑那州和澳大利亞賽丁泉部署了望遠鏡。早在2008年,該系統發現了一顆撞擊地球的小行星2008 TC3,最終這顆小行星在蘇丹上空發生爆炸,該過程被一名飛行員所目擊。位于澳大利亞的亞賽丁泉望遠鏡是南天重要的觀測站,負責監視最南天空向地球飛來的小行星。
但是,該觀測站卻將關閉,因此,我們的小行星防御網留下了一個盲點。未來數年,科學家計劃用位于智利高原的大型綜合巡天望遠鏡彌補這個觀測缺口。該望遠鏡可掃描天空,并挑出最為微弱的對象進行觀測。待2019年該望遠鏡系統全面聯機后,可探測到更遠更昏暗的小行星。地球上部署的望遠鏡只能在夜間搜索小行星,這個特點限制了對小行星的觀測,那些接近地球的危險小行星則會成為“漏網之魚”,更重要的是,地球大氣可影響對小行星的觀測。因此,一個私人財團正在研制發射“小行星狩獵”太空望遠鏡,對危險小行星進行觀測,該計劃被稱為“哨兵”。
“哨兵”望遠鏡主要仿照斯皮策紅外空間望遠鏡進行研制,通過紅外波段對小行星進行監視,如果資金可以到位,該空間望遠鏡將于2018年發射升空,科學家設定其軌道位于金星附近,將繪制出太陽系內部的天體分布“地圖”。“哨兵”望遠鏡將使用SpaceX公司的火箭發射。
除了對小行星進行全面監視外,科學家還設想了偏轉小行星軌道的方法,依靠一個沖擊力偏移小行星軌道,該技術被稱為“動能撞擊”。2005年,美國宇航局就執行了一次“深度撞擊”計劃,準確擊中坦普爾1號彗星,其任務目的是尋找彗星物質等信息。新的小行星撞擊和碰撞評估探測器將于2020年左右發射。
有研究預測,我們現在面臨所的是直徑在40至50米左右危險小行星的威脅,其將導致一場類似通古斯大爆炸的事件,足以摧毀一座城市。與此同時,美國宇航局還設想了使用核武器炸毀小行星的計劃,但該計劃的執行可能產生大量的空間碎片,而且也將受到禁止在太空部署核武器條約的限制。 (據中國科技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