蔣平鎖
(大唐河北發電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21)
生產技術管理部門是企業完成生產任務、保證企業生產安全和經濟效益的直接管理單位和落實單位。在安全管理方面,生產技術管理部門承擔著“組織和落實”具體的組織措施、技術措施、安全措施的任務;承擔著專業技術管理和各項技術監督到位的責任;生產運行、維護和檢修以及技術改造的技術保證和管理任務落實等。生產技術管理部門的工作做好了,企業的安全管理才有基本保證。
要保證生產管理的安全效果,在正常的管理工作之中,當關注以下重點內容。
對生產管理的各項制度、規范進行清理,當否定的及時給予否定,當肯定的明確給予肯定,當補充的及時給予補充,總之要達到制度健全、完善、可操作性強,防止發生標準不統一和標準缺乏的現象。需要注意的是,涉及生產管理的各方面和各層次都應有相應的制度和規范,不能遺漏和空缺。
按照技術管理規定,做好規程和檔案資料的補充修訂工作,要做到及時、完整、準確,達到工作程序和工作標準清晰、明確,工作依據充分完整的目標。對于暫時不能反映到規程和圖紙上的相關修改內容,要列入專門的特別事項管理當中,以防止工作中產生遺漏和缺乏依據。對現場的任何改動必須有專門的人員負責,按照既定的程序批準,完工后及時補充到規定的條文和意見中。技術檔案要及時歸檔整理,使用部門要隨時修訂自己的工作標準和相關程序。
要切實把技術監督作為生產管理中安全預控的基本手段和有效方法,實行定期和不定期的技術監督總結分析。通過監督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防止突發事件的發生。技術監督工作要堅持制度化、經常化、規范化、標準化,要以技術監督的結果指導管理和具體工作。在監督工作中要防止弱化標準和教條地執行標準,要把任何對制度和標準的弱化和不合實際的要求都看作是一種違規行為。對生產安全有利的標準要結合新的手段不斷加強,對過時的標準要及時在總工程師的領導下進行修訂。
在專業技術管理上,技術專責是該專業的牽頭人、落實者、監督人,起著承上啟下的重要作用。該專業管理的好與壞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技術專責的責任心和技術水平的高低。
在設備管理和專業培訓以及技術基礎管理上,要對技術專責明確任務和責任,監督落實專業管理職責要到位。在對設備問題發生的檢查、處理和整改過程中,專業管理的技術專責一定要到位,全過程進行指導、協調、把關,真正把問題發生的原因找出來,把整改的措施落實好。要及時總結,不斷提高設備的可靠性水平和專業技術管理水平。
可靠性管理作為電力企業設備管理的重要手段,已經得到廣泛的應用和良好的實踐。但是,目前在個別企業中仍然存在為統計而統計、為報告而報告的問題。要把可靠性統計作為可靠性管理的基礎,在專業分析和系統分析中通過統計數據尋找管理上、設備上存在的主要問題和矛盾焦點,指導可靠性管理的正常開展。
由于消防系統、報警系統不像其他生產設備和系統那樣,在發生問題后會立即反映到安全和出力上,因此在具體的生產實踐中往往被人們所輕視,有的人甚至認為這些設施和系統是沒有用的。然而,在發生火災事故時,以上系統和設施卻是防止事故擴大的唯一和有效的手段。生產管理部門應當把消防系統管理放在與運行設備同等重要的地位,像管理發電機和變壓器一樣管理消防系統,制定相關的管理和檢修維護制度,及時消除該系統中存在的缺陷和問題。否則,所發生的后果不可想象。
使用高效實用、安全可靠的設備和工具是保證安全和效益的重要手段。要使用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措施,如狀態檢修、安全性評價、危險點分析等,緊跟時代的步伐,把別人的先進經驗和優良措施變成自己工作實踐的工具,為我所用。
在生產技術管理部門的安全管理實踐中,最重要和最具體的工作是把實現安全目標的各種保證措施落到實處。要求在落實任務的同時落實安全措施,把安全目標納入到具體的任務目標當中,把安全效果作為對職工勞動效果評價的重要組成部分,形成為企業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
生產技術部門的專業配置相對比較齊全,對生產系統實際狀況的掌握具有比較充分的優勢,要把所掌握的管理系統和設備系統的實際狀況資料作為部門和領導決策的重要依據。要詳實、客觀、公正、科學地向領導提供第一手決策依據,防止不準確、不全面、不完整;防止把領導的工作重點和關注對象轉移到一個局部,或者由于信息資源的錯誤而導致決策的失誤。
定期工作是企業為保證系統和設備安全可靠運行的一項重要的生產管理措施。電力企業已經實行的定期工作主要包括:設備定期試驗輪換、各項監督的定期試驗和檢驗、電氣設備的定期清掃以及管理的定期會議研究等。在定期工作中經常出現的問題是,對定期工作報告的分析和制定防范措施不夠重視。主要反映在專業管理方面;其次是從事定期工作的個別班組以及個人把該項工作看作是例行公事、可有可無,因此麻痹大意,報告的準確程度不夠;再次是對企業應當具備的基本試驗和校驗工具準備不足,有的企業機械地進行相關的試驗工作,把設備定期試驗和輪換工作安排在晚上,或者在設備運行不夠穩定的情況下進行,且往往因人員不到位以及措施不完善而在試驗過程中發生問題。因此,生產技術部門的專業負責人要防止以上問題的發生,并對主要定期工作實行“在線”監督,對其他定期工作實行抽查,保證定期工作的有效可靠。企業經常性的、重復性的工作以及目前認為需要在一定時期內加強的工作,都應列入定期工作計劃當中,以提高工作的計劃性和高效性。
要克服麻痹思想、杜絕僥幸心理,首先要找到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產生的根源。麻痹和僥幸大多情況下是共生的現象,麻痹思想和僥幸心理的產生主要有以下原因。
看到目前一段時間的安全局面相對較好,就以為自己的工作已經做得很完美,放松了對安全生產的管理和要求,存在自以為是的思想。
對實際工作缺乏了解,不善于聽取群眾的意見和建議,指揮系統的管理工作嚴重違背科學的要求。長官意志嚴重,領導說了算,造成職工對具體工作不操心,落實安全責任不到位,一切按照領導的意見辦,盲目服從,思想松懈。
由于管理松懈和領導重視不夠,職工隊伍中出現了對安全生產管理制度輕視和執行不力的問題。在管理不嚴的情況下,有些人對落實各項規章制度產生動搖和放松,甚至按照個人的習慣和愛好從事生產工作,視規章制度如沒有,行為嚴重失控。
個別職工惰性較強,對復雜勞動缺乏認識,不勤于思考,工作方法簡單,甚至為圖省事,故意簡化工作程序、不按章辦事。有時因為一時沒有發生安全問題或者領導對問題的考核松懈,而經常如此這般,甚至“以身試法”,最終導致事故發生。
對具體任務,以為過去曾經采取過的一些辦法沒有發生問題,現在采取同樣的辦法也不會出現問題。沒有從規章制度的要求和現場的實際出發,因時、因地考慮具體的、科學的作業方式,經驗主義占了主導地位。
僅僅做到使部分人了解和認識,而最需要了解和掌握的班組職工對安全工作的認識程度卻不高。上緊下松,干部緊、職工松,領導指揮者緊、落實者松,導致制度和安全措施的具體落實出現漏洞。
部分工作人員把安全措施和具體工作任務分割開來,以為工作就是那么一會兒,安全措施做得太多太麻煩,因而只重視具體勞動而忽略安全措施。在任務多時,干部也存在放松安全措施的心理,因此造成過程控制的無力而導致僥幸心理產生。久而久之,職工隊伍中部分人員對安全措施漠然、輕視,給安全工作埋下隱患。
在考核工作中,時常發生對人不對事,講得多做得少、時緊時松的情況。考核上缺乏力度,出現大事化小、小事化了的現象。對考核工作不夠重視,致使職工不想多干工作,甚至產生干得不好也沒有多大關系的思想。因此,發生工作中對質量和數量的簡化處理。
要克服以上問題,首要的仍然是領導重視、制度健全、程序明晰、措施到位、考核有力。其次是領導者本身要嚴格要求自己,克服麻痹思想,改變思想作風和工作作風。職工違章要嚴肅處理,領導違章也要同樣處罰。要把違章和未遂當作事故來進行考核,并做到嚴肅、嚴格、有力,持之以恒,絕不可輕描淡寫、時緊時松。同時,要真正做到教育和培訓到位,把安全教育工作落實到基層班組的職工崗位上。對不能及時改正的人員要調整工作崗位或勒令離崗,甚至解除勞動合同。
生產任務的落實是企業實現生產目標的有效控制手段。企業的生產目標應當包括生產經營目標和生產安全目標兩大內容。安全生產不僅僅是企業實現經營目標的基礎和前提,也是企業實現穩定發展的基本保證。生產任務的落實一定要在保證安全的基礎上實現。在企業工作實踐中,無論是一項檢修任務、一項消缺工作、一個工程項目、一個操作或一個系統運行參數的調整,都必須圍繞實現企業安全和效益目標。這就要求在計劃、部署具體工作時,同時部署實現安全目標效果的各項計劃、措施,并在具體實踐過程中給予“完整”的落實。
生產實踐中以下問題值得高度重視。
(1) 部分人認為,完成生產任務僅是使設備系統以及其他設施等達到功能。這些人把勞動和安全割裂開來,只重視勞動而忽視安全,沒有把安全目標作為工作的任務之一,因而造成在布置任務時忽略安全目標,工作實踐中缺乏安全措施的落實,導致安全目標和工作任務目標相脫離。
(2) 部分職工甚至一些干部,在生產實踐中對安全工作說得多,落實得少。在現場工作量小的情況下,對安全工作的制度建設和措施落實以及監督等做得比較好;一旦出現現場工作量增加,具體任務要求比較緊的情況,就只重視具體的勞動量和勞動結果,而忽視、放松安全管理,簡化安全措施,甚至把安全措施的落實和監督置于腦后。在這種情況下,發生領導者違章指揮、職工違章作業的現象比較普遍。
(3) 在平時工作中,沒有對異常情況下的安全防范措施和處理事故的原則、方法進行深入的研究并制定規范性的具體措施,即使有一些反事故措施也不全、不細、缺乏可操作性,導致在問題發生時拿不出真正能夠有效指導應急處理的措施。
為了實現安全效果,應做到:
(1) 在具體任務中明確安全責任和目標,養成職工干工作就要保安全的思想和習慣;
(2) 克服隨意放松安全的不良習慣,在工作繁忙的時候決不可淡化安全教育和安全措施的落實;
(3) 安排專人負責制定全面、詳細、簡單易行的反事故措施,通過討論形成企業的反事故措施系列規定,并將之納入到規程當中,且使責任人能夠全面掌握。
企業從事電力生產的目的之一是為了創造企業良好的經濟效益。經濟效益的保證一方面要通過科學管理和經濟運行來實現,另一方面要在生產過程中通過縮短非發電性勞動(主要指維護消缺、檢修以及其他工程任務等)周期,并提高工作質量以確保設施設備可靠、安全來實現。這是因為:加快非發電性工作任務完成的進度可以實現各項投入的有效發揮,使之在較短的時間內得到經濟回報;同時,檢修、維護和其他工程任務周期的縮短也是為了實現設備設施可靠性和使用率的提高,進而提高整個生產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通過提高工作質量來提高工作對象的可靠性和經濟性,同樣是實現經濟效益的必然途徑。保證了系統的穩定性和可靠性,也就保證了勞動效果的安全性和經濟性。
以上分析表明,安全、質量、進度和效益是一個有機的整體,相互聯系又相互制約。非發電性勞動周期的縮短是提高經濟效益的有效途徑,其前提是保證勞動質量安全和勞動過程的安全。如果勞動質量得不到保證,有可能造成重復性勞動,使實際勞動時間延長、增加新的勞動投入、產生新的浪費。如果因為隱含的質量問題造成生產系統的安全問題,帶來的經濟損失將是不可挽回的。如果勞動過程中安全措施得不到保證,勞動過程中發生不安全的現象,不但無法保證既定的非發電性勞動周期的實現,所帶來的直接經濟損失以及其他方面的損失將是無法彌補的。即使勞動周期再短,占用的時間再少,沒有勞動質量保證和勞動過程安全,勞動的終極目標就不可能得到保證。
要保證勞動過程的安全,就必須按照既定的安全措施,占用必須花費的必要勞動時間,實現裝置的安全、環境的安全和控制人的行為安全。要保證勞動質量安全,就必須按照技術措施的要求,一絲不茍地完成工作任務,確保勞動任務實現既定的質量目標。因此,必須在確保工作質量的前提下來確保勞動周期的實現,確保系統經濟運轉;在確保勞動過程安全的前提下來確保勞動周期的實現,并確保經濟效益的實現。要實現勞動周期的縮短,就要求以科學的管理方法,細化工作計劃,通過作業標準化管理來實現工作準備、工作實施、效果檢驗的有序和有效。通過勞動過程安全、勞動質量安全、勞動周期縮短,進而確保經濟效益目標。
工作實踐中應注意克服以下3個方面的問題。
(1) 防止計劃部門因片面強調工作周期的重要性,而在制定計劃時不能按照實際工作要求安排必要的勞動時間,造成不必要的加班加點,甚至盲目趕工期而導致工作過程失控。
(2) 防止任務實施部門以保證質量安全為理由隨意調整工作標準,過分追求單一指標甚至對系統做缺乏依據的更改以及對工作過程的隨意增減。
(3) 防止安全管理、監督部門以及勞動實踐者在實現安全效果的過程中,不惜代價過分加大投入,不以社會必要勞動時間為依據隨意增加工期。
要處理好以上問題,關鍵是充分發揮好領導部門和領導者的作用,把握好安全、質量、進度和效益的關系。作為具體的領導者和實踐者,在生產過程中都應按照上述生產規律來對待自己所面臨的各項工作任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