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密云縣巨各莊鎮蔡家洼村位于密云縣城東,距密云縣城5km。走進密云縣蔡家洼村,展現的是一幅富有現代氣息的新農村畫卷,依山傍水、生態環境優美、交通便利,鱗次櫛比的回遷樓房錯落有致。2010年全村經濟總收入5億元,村民人均收入2.5萬元,集體資產達到4億多元。2012年秋,村民全部搬進了寬敞舒適的樓房,人均居住面積60m2以上。生活區配套物業管理、社區衛生服務站、幼兒園等,統一供水、供電、供暖、供氣及污水處理,社區功能完善、清新雅致。一個全新的富裕、文明、和諧現代化社會主義新農村展示在世人面前。蔡家洼村先后榮獲“京郊鄉風文明管理民主先進村”、“中國新農村建設典范城鎮”、“首都綠色村莊”、“全國新農村十大特色村”、“北京市觀光農業示范園”等多項榮譽。

2005~2006年,蔡家洼村被北京市政府確定為舊村改造試點村和新農村建設整體推進村,村黨支部和村委搶抓機遇,按照縣委縣政府提出的保護生態環境、發展生態經濟、促進生態富民的總體要求,對全村的整體發展進行了科學規劃,劃分為“一個生活區、三大產業區”開發建設。村支兩委大膽決策,創新經營模式,他們把全村土地、山林從農民手中全部流轉歸村集體,由村集體統一規劃和集約化經營,充分利用資源優勢,發展都市型現代農業,形成一、二、三產聯動發展。目前,蔡家洼村的居住區和三大產業園區格局已形成。農民居住生活區建設后,村民原宅基地被整理出120hm2(1800畝)建設用地,用于發展農產品加工區及綠色旅游商務區。目前蔡家洼村已形成三產聯動的發展模式。
一是打造蔡家洼聚隴山農業園區。農業園區占地667hm2,投資8億元,大力發展精致農業、高效農業、綠色農業、有機農業、觀光農業、設施農業、精品林果業,促進民俗旅游業發展。園區現已栽植15萬棵大櫻桃樹、20余品種,建成華北地區最大的櫻桃采摘基地;利用林下空間,種植中草藥,發展藥膳藥浴產業;開發蝴蝶谷,養殖上千種蝴蝶,供游人觀賞。規劃建設54hm2智能化陽光溫室大棚,建設54棟溫室,打造都市型現代農業園區,栽植10多個品種的熱帶果樹、蔬菜、南方花卉、各色盆栽精品特色蔬果,一年四季可供游客觀光采摘。形成集休閑旅游、觀光采摘、餐飲住宿、農耕體驗等多位一體的休閑觀光園。
二是投資5億元建成了27hm2現代觀光工業園區。采取以集體資產入股的形式與企業合作,吸引了12家企業落戶,利用當地干鮮果品、蔬菜、菌類、豆類等農副產品進行深加工,開發生產系列食品,發展蔡家洼鹵水豆腐,形成規?;a業。現18座工廠功能齊全,廠房內設有觀光走廊,與生產車間隔窗相望,游客可清晰觀賞到車間內生產的全過程,品嘗到各條生產線制作的健康食品。將產品加工、商品銷售、休閑觀光融于一體,以獨具特色的旅游形式吸引游客,形成觀光工業新亮點。
三是打造休閑旅游商務區。計劃投資60億元建設占地87hm2的綠色旅游休閑商務區,引入世界五百強和國內較強的企業入駐,吸引大型知名企業建設企業會館、會所及總部基地,發展總部經濟,建設會議中心、庭院式五星級賓館、休閑養生公寓,創建休閑養生健康示范園等。已與北京燕云國際有限公司合作,總投資45億元,一期投資20億元在蔡家洼興建高級老年康復中心度假村等項目。未來將繼續完善村企共建模式,要建成“歐洲大鎮”,集居住、旅游、影視城于一體。


村委會把全村土地、山場從農民手中全部流轉歸村集體后,采取土地集中經營運作的模式。從此,蔡家洼村村民成為產業工人,離土不離鄉、進廠不出村。每月領工資,年底按股分紅。村民能勞者皆安排就業,不能勞動的老者每月有補貼,幼兒園免費,大學生有所資助,醫療保障齊全,社會服務周到,企業收益來自農民服務農民,用于提高農民的生活水平。發展首先要保障村民收入,做到老有所養、壯有所用。如今村民每年都有三項收入:土地補償款,每畝每年保底1000元;工資性收入,有勞動能力的村民人均月工資1000~2000元;土地入股分紅,村民人人是股東,年年有紅利。如今,蔡家洼村民年人均純收入達2.5萬元。村經濟總收入從2003年的2500萬元增加到2010年的5億元,人均純收入從2003年的不足3000元猛增到2010年的25000元。

為了使農民轉換成產業工人的角色,村黨支部提出了“先富腦袋,再富口袋”的培訓計劃,重點是提高村民的科技和文化知識水平。村里投資建起了科技大樓和村成人學校以及高標準的學習活動室,配備了先進的教學設備,經常邀請知名專家來村授課,用新知識新觀念武裝村民的頭腦。同時還經常組織村民代表到江蘇華西村等先進典型村和發達地區參觀學習,積極選派技術骨干到外地學習培訓。
王大林,土生土長的蔡家洼人。1964年出生,2002年入黨,2003年任密云縣巨各莊鎮蔡家洼村黨支部書記,現任蔡家洼村黨委書記、村主任兼上沙廠村黨支部書記。王大林本是當地有名氣的私營企業家,先后干過建筑、跑過運輸、開過磚廠,當村支書前自已經營著七八個公司,有上億元個人資產。
蔡家洼在2003年以前,多數村民只靠一畝多地維持生活,人均年收入不足3000元。集體經濟雖也有幾個工廠,但虧損嚴重,還欠了許多債。2000年左右,周邊的村子相繼發展起種植業及養殖產業,一步步富起來了。此時蔡家洼村的村民也想找個能人來帶領大家致富。2003年,村里的黨員去找鎮委,要王大林出來做蔡家洼村黨支書。當時王大林不愿意接手,認為自己吃穿不愁,而且自已的企業和生意正紅火。換屆選舉時,黨員還是投了王大林的票。鎮里、村里的干部都來做工作,王大林最后被感動了,他也感謝大家的信任。2003年8月22日,王大林到村部報到上班并到村里轉了幾圈。上班第2天,王大林就從家里拿來了800萬,因上任伊始,村里百業待興,孩子上學、村民吃水、街道整治、看病就醫等群眾反映最強烈的問題都需要錢來解決。王大林購買了一輛專門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大客車,打機井、鋪管道、建水塔、安裝供電設備使全村通上了自來水,建起了占地1000m2的幼兒園和村級衛生醫療服務站,這些工程的啟動資金都是由他自己墊付的。王大林后來回憶說,當時的想法是既然接了這個書記,就要想辦法先把人氣弄起來,讓大家支持你的工作。

擔任村支部書記以來,王大林真誠回報鄉親,帶頭講奉獻,加快村經濟發展步伐。特別是在村里招商引資的最初階段,王大林家公司的辦公室就是村里的招商辦,無償為外來客戶提供食宿,幾年來先后為村里引進落地企業幾十家,使全村所有勞動力全部實現了就業,有了穩定的收入,可他沒在村里報過招待費和差旅費。不僅如此,就連每月幾千元的用車費及通訊費等全部由自家公司出,幾年來還先后為村里興建的大型工程墊付材料費和啟動資金累計3000多萬元,他的親朋好友及自己的幾家公司常因此造成資金周轉困難,自家企業的經營狀況也大不如以前??伤蝗缂韧?,認準一個理:“我是蔡家洼土生土長的,自己先富了,我有義務有責任幫助和帶領鄉親們走上興村共富之路,讓全村人過上好日子?!?/p>
王大林提出的第一個口號是“先富腦袋后富口袋”。凡是在網上能查到的先進榜樣村,王大林都組織村民代表去參觀。他說,你們要是支持我,咱們村也會和人家一樣。2005年,機遇來了,蔡家洼被北京確定為舊村改造試點村。王大林請人對村里進行整體規劃,先后成立農業、工業、旅游等公司,以公司模式運作土地資源和管理人力資源。王大林總結了兩句話:群眾想的就是我要做的事,我做的事就須是群眾想的事。我們要不斷琢磨干啥村民才愿意、才高興、才支持!
幾年來,王大林團結帶領全村員干部立足于密云生態涵養發展區功能定位,緊扣新農村建設主題,用經營企業的理念,不斷整合資源,加快經濟發展步伐,充分發揮組織的先鋒模范作用,使昔日貧困落后村,一躍成為密云大地上的一顆璀璨明珠,王大林被群眾親切地稱為新農村建設的領路人。王大林被推選為第十三屆北京市人大代表,密云縣第十四屆人大代表,還連續7年被市縣委評為優秀支部書記。曾獲2007年度“全國新農村十大改革人物”、2008年度和2009年度“京郊農村經濟發展十大杰出典型”、2008年“北京市先進村主任”及“首都綠化美化積極分子”等榮譽稱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