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汪杭逍 倪 磊 李飛云
(浙江財經學院國際經濟與貿易學院 浙江·杭州)
隨著我國碩士研究生擴招力度不斷加大,研究生已組成一個龐大的特殊群體。與此相對,研究生在接受高學歷教育的同時,其幸福感并沒有達到期望中的高水平。當前對大學生幸福感的關注逐漸增多,但針對研究生的研究卻相對較少。本文以浙江財經學院在讀研究生為對象,主要探討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狀況及其影響因素。我們所說的幸福感是指主觀幸福感(subjective well-being,SWB),是個體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是衡量個人生活質量的綜合性心理指標。參照SWB 的定義,我們有SWBP,即subjective well-being of postgraduate,指研究生的主觀幸福感,即研究生依據自定的標準對其生活質量的整體性評估。
(一)研究對象。主要以浙江財經學院研究生為研究對象,共有在校研究生約1,000 人,調查時采用隨機取樣法,在第一步訪問調查時隨機選取200 個研究生進行調查,第二步問卷調查時選取學校一至三年級研究生共100 人。在對個體調查前先確定其所在年級以確保達到這個比例。本次調查時間為2012年11月,共發放問卷100 份,收回問卷98 份,其中有效問卷70 份,占回收總數的71.4%。其中一年級37 人,二年級22 人,三年級11人,男生25 人,女生45 人。被訪對象的性別結構、年級分布與浙江財經學院的整體情況一致。
(二)研究路徑。在實際調查中本文采取了兩步調查法。
1、訪問調查。對調查對象進行個別訪問,主要訪問內容是“您覺得影響幸福感的因素有哪些”,訪問目的是確定SWBP 的影響因素,以便進一步編制問卷。
2、問卷調查。確定好影響因素之后,編制問卷,每個影響因素下分別編制若干個相關問題,除為確定調查對象的基本情況的題項外,其他題項一般設置5 個選項A、B、C、D、E,分別表示調查對象認為自身的該項狀況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如“Q1:您覺得自己和身邊的人相處得融洽么?選項:A 很融洽,B 比較融洽,C一般,D 不太融洽,E 很不融洽”。另外,有些問題由于客觀原因不能設置五個選項的便設置了3 個選項,如“Q1:您的家庭居住地點在哪里?A 城市,B 城鎮,C 農村”。同理,分別表示調查對象認為自身的該項狀況好、一般、差。此外,問卷中設計了兩道幾乎一樣的題目來判斷問卷的有效性。
(一)影響SWBP的因素。通過訪問調查,我們對收集的資料歸類整理,將SWBP 的影響因素分為家庭狀況、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個人生活情況、就業憧憬這五大種類別。家庭狀況包括家庭關系的融洽程度、父母的受教育狀況、家庭所在地等因素。經濟狀況指調查對象的經濟狀況,包括家庭經濟狀況、月可支配金額等因素。生活環境指調查對象對自身客觀生活環境的主觀印象,包括住宿環境、安全狀況、生活方便程度。個人生活情況包括情感生活狀況、身體健康狀況、人際關系情況等因素。就業憧憬指對未來畢業后就業情況的預期,包括目前學習成績、專業滿意度、職業規劃情況等因素。
(二)問卷調查結果初步分析。采用Likert 五點計分法,對調查問卷中提出的問題的五個選項A、B、C、D、E 分別計分為5、4、3、2、1,即分別表示非常好、好、一般、差、非常差,對于只有三個選項的,分別計分為4.5、3、2.5,即分別表示好、一般、差。對每個研究對象的幸福感得分取均值得到SWBP 的總體得分為3.6,幸福感偏低。
將根據調查結果得到的SWBP 的5個影響因素:家庭狀況、經濟狀況、生活環境、個人生活情況、就業憧憬作為SWBP的解釋變量。采用Likert 計分法對每個選項計分后,每一份有效問卷中的每一題都有一個分值,對刻畫某一影響因素的所有題項的得分取平均值作為該變量的值。
應用eviews3.1 軟件對調查數據進行處理,得到的回歸結果如表1所示。(表1)變量x3、x4、x5 的P 值分別為0.636、0.0031、0.0201,低于10%,回歸結果良好,而 x1、x2 的 P 值分別為 0.1302 和0.2230,超過10%,回歸結果并不顯著,從調整后的擬合優度值33.8%可以看出模型的擬合效果并不理想。由此可以看出,經濟狀況和家庭情況這兩個因素對SWBP 的缺乏解釋力,個人生活狀況、就業憧憬、生活環境這三個因素對SWBP 的解釋力較強。
去掉變量x1、x2,將x3、x4、x5 和y 進行回歸分析見表2。(表2)

表1 回歸結果

表2 調整后的回歸結果
可得到估計方程為:
Y =0.310527 ×X3 +0.640427 ×X4 +0.29875×X5-0.771595
(1.999174)(0.0003)(2.166174)(1.005556)
從模型估計結果來看,總的來說情況有所改進:
(1)x3、x4、x5 的P 值分別為0.0497、0.0003、0.0339,顯著性水平較高,說明個人生活狀況、就業憧憬、生活環境這三個因素對SWBP 的解釋力較強。
(2)常數C 的P 值為0.3183,顯著性水平較低,反映了樣本數據的個體差異不明顯。
(3)調整后的擬合優度為0.303903,擬合狀況仍然不太理想。
(4)F 統計量顯著性水平變大。
(5)在模型中,x3、x4、x5 的系數,分別為 0.310527、0.640427、0.29875,x4 >x3 >x5,說明個人生活狀況對SWBP 的影響最大,生活環境其次,就業憧憬最小。
(一)存在的問題
第一,經濟狀況和家庭情況這兩個因素對SWBP 缺乏解釋力,而理論上來說,經濟狀況和家庭情況對個人的幸福感是存在一定影響的。
第二,調整后的回歸情況中,常數項C 的顯著性水平很低。
第三,據回歸結果,個人生活狀況對SWBP 的影響最大,生活環境其次,就業憧憬最小。
(二)原因分析
首先,樣本個體差異不明顯。本文研究的目標群體全是研究生,思想行為存在一定的一致性,由此導致了上文第二個問題的出現。
其次,樣本容量較小。盡管本文選取的樣本量已達到總體數的10%,有效樣本量已占到總調查樣本量的70%,但就數量來說,有效樣本僅為70 份,這就意味著用于計量回歸的數據組數少,因而可能影響結果的準確性。
再者,刻畫影響因素的問題較少。
從上文分析可以看出,SWBP 的分值總體偏低。計量分析結果顯示,SWBP 與某些影響因素間呈顯著正相關:與生活狀況、就業憧憬、生活環境這三個因素呈顯著正相關,但是與經濟狀況、家庭狀況的關系不顯著。導致這種現象的原因可能與研究生這個角色本身和社會現狀有關,面對沒有經濟來源的生活,他們可能對理想和現實的差距產生了質疑,因此個人的生活狀況也是一個很重要的影響幸福感的因素;另一方面,面對一年比一年嚴峻的就業形勢,研究生文憑的價值也在日益降低,這也直接影響到研究生的幸福感,不難理解生活環境也對研究生幸福感有著顯著影響。
主觀幸福感作為一種主觀感受,不但受主觀因素個人狀況的影響,也受社會環境中客觀因素客觀支持的影響。在提高碩士研究生主觀幸福感的干預中,一方面注重個體內部因素,積極提高個體能力和競爭;另一方面要發動家庭、學校、社會給予碩士研究生更多的支持與幫助。
[1]Ed Dienier.Subjective Well-being:The Science of Happiness and Proposal for National Index[J].AmericanPsychologist,2000.55.1.
[2]Ed Dienier.Factors Predicting the Subjective well-being of Nations[J].Personality and Social Psychology,1995.69.5.
[3]鐘艷蘭,賴小林.汕頭大學碩士研究生自我和諧狀況及其主宰幸福感的相關.中國健康心理學,2009.17.1.
[4]鄭雪,嚴標賓,邱林,張興貴.幸福心理學[M].廣州:暨南大學出版社,2004.47.
[5]嚴標賓,鄭雪,邱林.大學生主觀幸福感的影響因素研究[J].華南師范大學(自然科學版),2003.2.
[6]張雯,鄭日昌.大學生主觀幸福感及其影響因素[J].中國心理衛生,2004.1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