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美國空氣產品公司對外宣布,將開展一項利用地下的二氧化碳氣源來提取氦氣的項目,由Kinder Morgan二氧化碳合伙公司在科羅拉多州的Doe Canyon進行,預計在2015年春天開始氦氣生產。項目將采用一種新的專利技術工藝,從純二氧化碳流中提取純氦氣,再將二氧化碳流用于提高石油采收率。純化氦氣經過現場液化后再輸送給空氣產品公司的消費者。
目前,工業上從含氦量約為0.5%的天然氣中分離精制得到氦氣。全球幾乎所有的氦氣都是從美國的天然氣井中提取的。制備氦氣的方法主要包括冷凝法、空分法、氫液化法、高純氦法等。一旦Doe Canyon制氦工廠投產,它將成為世界上唯一利用二氧化碳氣流提取氦氣的工廠。
空氣產品公司的另一個新項目是懷俄明州Big Piney附近的液態氦生產工廠,這里用來處理從Riley Ridge氣田(美國最大的富氦天然氣田之一)的天然氣,Riley Ridge氣田的氦儲量被認為足以滿足數十年的生產。
據報道,澳大利亞新州大學學生王珊珊(Shan-Shan Wang,音譯)近日設計了一款專門供兒童使用的輕量級氧氣瓶。
據報道,王珊珊發現居然沒有人為孩子們改良笨重的呼吸設備,萌生了設計一款便攜吸氧設備的想法,設計了一款名為Roam的吸氧設備。Roam使用液態氧和數碼技術,只有普通的飲料瓶大小,重量僅為傳統氧氣罐的55%,可以持續供氧2~3 h。
據悉,氧氣療法常被用于患有先天肺病、嚴重哮喘和先天性心臟病的患兒。一家醫院安排了一批專家,專門幫助王珊珊進行Roam設備的臨床測驗。心胸外科醫生德泰爾表示,Roam為需要運動中吸氧的孩子帶來了突破。他同時表示,這種設計不僅可以讓孩子獲利,也可以用于青少年及成年人。
據悉,王珊珊人性化便攜氧氣瓶的產品設計獲得了新加坡紅點獎(Red Dot),同時入圍了美國IDEA獎。剛剛畢業的王珊珊再次強調了創新的重要性,她希望通過自己的設計,讓人們擁有更好的生活。
近日,德國赫姆霍茨柏林中心太陽能燃料研究所與荷蘭代爾夫特理工大學的科研人員用一個簡單的太陽能電池與金屬氧化物光陽極,使光能轉氫率達到5%。以德國600 W/m2的太陽能量計算,100 m2的該制氫系統光照1 h,可以儲存3 kWh的氫能。
研究人員將簡單的硅基薄膜電池與一層廉價的釩酸鉍金屬氧化物組合成光陽極,最終獲得簡單穩定、成本低廉、性能強大的電池。釩酸鉍光陽極從理論上可以使電池效率達到9%,且比通常采用的三聯點非晶硅薄膜或是III~V半導體高性能電池要簡單得多。由于只有金屬層與水接觸,電池可以免受腐蝕。同時,研究人員借助低成本的磷酸鉆催化劑,加快了光陽極的氧氣形成。
該裝置另一大突破在于電荷在釩酸鉍層的高效分離。盡管金屬氧化物有諸多優點,但電荷載流子很容易再結合,繼而喪失分解水的功用。科研人員發現,給釩酸鉍層添加鎢有助于解決問題。
他們將鉍、釩和鎢溶劑噴涂于熱玻璃基板上,使溶劑蒸發。以不同的鎢濃度反復噴涂后,最終形成一個約300 μm厚的高效金屬活性氧化物層。該金屬層可以形成一個可防止電荷載流子再結合的內部電場。盡管科研人員尚不能解釋為何釩酸鉍有如此好的效果,但可以確定,捕捉到的光子80%以上可得到利用,這對于金屬氧化物而言是一個新紀錄。研究人員稱,下一步工作是將此系統擴展到平方米規模。
近日,西班牙加泰羅尼亞化學研究學院開發了一步法二氧化碳(CO2)制備甲醇技術。這一成果刊登在最新一期《催化學報》上。
據介紹,研究小組在高壓條件下對二氧化碳進行催化加氫,只需一步反應,就可以將95%的二氧化碳轉化為甲醇。該學院已就此項技術申請了專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