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 刊
隨著當今科學技術的迅猛發展,人類已經步入了數字時代。在科學探索研究過程中,用于計量物質特性的數字也不斷突破著應用的極限,而超大規模數字和超小規模數字也隨著科學技術的信息化和商品化走出了實驗室與記錄本,融入了社會生活,例如我們經常可以看到有關天文學、數字計算機、納米技術等方面的報道。然而,由于東西方文化差異及歷史方面的原因,中國社會在超大數字與超小數字的實際使用過程中遇到了諸多新的問題。
一是大數的命名問題。需要站在現代科學技術的視角,對我國古代和現今國際上已有的數詞確定相應的中文名稱,并盡快為數詞與詞頭系統中交叉數字的數詞定名。
二是確定數詞定名原則。自明清以降,中國古代數詞“萬”以上都采用十的四位進制,而國際上則采用三位進制,因進位法則的不一致,導致在相互交流與文獻互譯方面產生了種種障礙。確定一個統一的數詞定名原則,明確一致的互譯規則,將有利于中外科技工作者的相互理解,也有助于科學知識在普通民眾間的傳播,不致造成混亂。
三是需要對一些重要的常用數詞盡快取得共識。例如,目前信息技術領域人們已習慣將百萬稱為“兆”(106),如“兆赫茲”“兆字節”(約為 106)等。一方面,如果按照中國古稱,將百“萬億”次計算機稱為百“兆”次計算機,很容易當成100M(108)主頻一樣看待,即認為是“億次機”;另一方面,“萬億”則變成沒有單位名稱數詞,1018只好讀成“百萬萬億”。在中國大陸信息技術領域中,“兆”已經被普遍接受,“吉”“太”雖然還沒有被普遍使用,但英文名稱已經開始進入我們的日常生活,現在的硬盤一般都是幾百“吉字節”(Gigabyte),很快就要進入“太字節”(Terabyte)。 現在自然語言處理中,語料庫的規模也達到了“吉詞”(Gigaword)和“太詞”(Teraword)數量級。 所以審定這些漢語的數詞用法確實非常有必要。
為逐步解決與科研工作乃至人民生活密切相關的大數數詞使用問題,全國科學技術名詞審定委員會于2012年1月組織召開了數詞定名研討會,請數學家牽頭,物理學、化學、天文學、電子學、微生物學、分子生物學、細胞生物學、計量學、計算機科學技術、納米技術等領域專家學者共同討論,基本取得了統一認識。
經與會專家熱烈討論,全國科技名詞委進行整理,取長補短,提出了有關數詞定名的初步建議:
1.考慮到在實際生活中數詞的使用范圍,數詞定名的范圍限定在10-24~1024,此范圍已可滿足目前社會對數詞的使用需要,盡量使用中國古代數詞名稱。在此范圍之外的數詞定名建議使用科學計數法進行稱謂,例如,1030稱為“10的30次方”,10-26稱為“10的負26次方”。
2.數詞和詞頭兩套系統并行,詞頭系統執行《中華人民共和國法定計量單位》(1984年發布)的相關規定,數詞可沿用中國古稱;同時,中國古代的數詞系統并沒有詞頭概念,詞頭可以說是舶來品,因此普通民眾在使用時并不會區分數詞與詞頭。由于數詞和詞頭的定名大不相同,所以建議應在初等教育階段即將數詞和詞頭系統進行區別教授。
3.建議依循“尊重歷史、避免混淆、改動最小”的原則進行數詞定名。保留“兆”作為106的詞頭,106數詞采用“百萬”;為避免與“兆”混淆,1012的數詞采用“萬億”,詞頭使用“太”。“兆”在大陸地區表示106的詞頭,而在臺灣地區表示1012的數詞;從中國古代數詞來看,“兆”的量級一直大于“億”,現在大陸地區用“億”表示108的數詞,而用“兆”表示106的詞頭,在量級上與中國傳統用法不一致。然而,因為詞頭和數詞分屬于兩個系統,在詞頭系統中并沒有“億”作為詞頭名稱,故而如果能夠分清“億”與“兆”所屬的系統也比較容易進行區分。“兆”在中國大陸的社會生活中已經成為習慣用法,故在詞頭系統中保留“兆”符合改動最小的原則。
4.為尊重歷史、沿用傳統,不建議中國數詞定名采用三位進制,同時,為了避免與已定為詞頭的“兆”混淆,1012的數詞可跳過“兆”命名為“萬億”。即采用中國社會比較習慣的四位進制與八位進制的混合命名法。“億”以下采用四位進制,“億”以上使用八位進制進行命名。以此原則,1016的數詞定名為“京”;1020的數詞跳過“垓”,定名為“萬京”;1024的數詞定名為“秭”。故而,中國數詞定名建議如表1。

表1 大數部分的數詞定名
小數部分的數詞定名,由于10-6以下的數字在日常生活中基本很少遇到,且根據目前對小數使用的習慣,故建議10-6到10-1采用中國古稱,10-24到10-9部分可采用中文詞頭首字作為數詞。如表2。

表2 小數部分的數詞定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