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佳桐 張春熹 張小躍 鄧雅麒
摘 要:光纖陀螺的隨機漂移是捷聯式慣導系統的主要誤差源,為了減小光纖陀螺的隨機誤差并提高其精度,需要對光纖陀螺的隨機誤差進行精確建模,本文根據時間序列理論,采用自回歸AR模型法,建立了光纖陀螺隨機誤差模型。根據該模型,采用卡爾曼濾波算法實現了對光纖陀螺的隨機誤差的濾波。濾波結果和Allan方差分析表明,濾波后光纖陀螺隨機誤差得到了明顯地減小,光纖陀螺的精度得到了有效地提高。
關鍵詞:光纖陀螺; AR(2)模型; 卡爾曼濾波器; Allan方差分析
中圖分類號:TN911?34; U666.1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4?373X(2013)02?0129?03
0 引 言
光纖陀螺FOG(Fiber Optic Gyroscope)具有其他陀螺無法比擬的優點,在航空、航天、航海、機器人控制、石油鉆井等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1]。FOG的漂移誤差可分為常值偏移誤差和隨機漂移誤差,其中FOG的隨機漂移是捷聯慣導系統的主要誤差源[2]。因此,為了減小FOG的誤差并提高其精度,對FOG的誤差進行估計與建模具有重要的意義。
1 間序列建模方法
1.1 時間序列模型的描述
正文內容時間序列分析法是一種時域分析方法,它不僅研究過程的確定性變化,而且更加著重于研究過程的隨機性變化[1]。FOG的隨機誤差模型一般可以用AR或ARMA模型來描述[3]:
(1)自回歸模型(AR模型)。自回歸模型是指任何一個時刻[k]上的數值[xk]可以表示為過去[p]個時刻上數值的線性組合加上[k]時刻的白噪聲,可以表示為:
由式(4)求得估計值[θj]后,再由式(3)求得估計值[?j]。該模型在估計[?j]和[θj]的過程中都是求解線性方程組,它將ARMA模型參數估計的非線性問題轉化為線性問題來解決。本文主要采用自回歸AR模型對FOG的隨機漂移進行建模。
1.2 FOG隨機漂移的建模
圖1為實測的FOG的輸出信號,數據的采樣間隔是0.01 s,采樣時間是1 960 s。建立FOG的數學模型的步驟如下(如圖2所示[6]):
(1)模型的辨識。如果觀測得出的時間序列是非平穩的,就必須對它進行平穩處理使之成為平穩序列之后,才可能用平穩模型來擬合,因此,首先要識別序列的平穩性,檢驗方法可分為參數和非參數檢驗法兩類。如果檢驗的結果存在趨勢項,要進行趨勢項的提取,對提取了趨勢項的數據進行正態性檢驗,只有當數據為平穩、正態、零均值的序列,才能應用時間序列法進行建模。
(2)參數估計。根據得到的平穩、正態、零均值的序列,采用概率統計方法進行相關函數分析。由于FOG隨機漂移模型的階次都比較低,一般不超過2階到3階,對于最小實現的線性系統,實際需要選擇的只有AR(1)、AR(2)、AR(3) 三種模型。
圖2 建立時間序列模型流圖
(3)進行適用性檢驗。模型的適用性檢驗是根據檢驗準則確定適用性的模型,常用的檢驗準則有:
殘差平方和檢驗、FPE準則、AIC準則等。本文采用AIC準則與FPE準則結合的方式進行模型的適用性檢驗,它們的計算公式分別為[2]:
參考文獻
[1] 王新龍,杜宇,丁楊斌.光纖陀螺隨機誤差模型分析[J].北京航空航天大學學報,2006,32(7):769?772.
[2] 曹鮮花,吳美平,胡小平.Matlab在光纖陀螺隨機漂移建模中的應用[J].航天控制,2007,25(1):18?25.
[3] 李愛華,王新國,許化龍.光纖陀螺隨機誤差建模研究[J].箭彈與制導學報,2006,26(4):107?112.
[4] 武麗花,凌林本.三浮陀螺儀漂移模型的建立及Matlab實現[J].中國慣性技術學報,2004,12(6):75?78.
[5] 朱奎寶,張春熹,張小躍.光纖陀螺隨機漂移ARMA模型研究[J].宇航學報,2006,27(5):1118?1121.
[6] 梅碩基.慣性儀器測試與數據分析[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1991.
[7] 秦永元,張洪鉞,汪叔華.卡爾曼濾波與組合導航原理[M].西安:西北工業大學出版社,2010.
[8] 萬德鈞,房建成.慣性導航初始對準[M].南京:南京大學出版社,1998.
[9] 張桂才.光纖陀螺原理與技術[M].北京:國防工業出版社,2008.
[10] 王立冬,張春熹.高精度光纖陀螺信號在線建模與濾波[J].光電工程,2007,34(1):1?5.
[11] 邢務強,鈕金鑫.基于AR模型的功率譜估計[J].現代電子技 術,2011,34(7):49?51.
[12] 張薇薇,邢務強.隨機信號譜估計方法的Matlab實現[J].現代電子技術,2008,31(18):132?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