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李飄飄
分幣微談
文/李飄飄

不知從何時起,錢包里的一枚五分錢硬幣已成為我的一個累贅。這還是我上一份工作薪酬的一部分,至今沒有機會花出去。終于,某次去超市,購買的散裝水果標價剛好是5.15元人民幣,當我興沖沖地從錢包里挖出那枚硬幣遞給收銀員時,對方卻并沒有伸手去接。她立在柜臺后用職業性的冷淡語氣解釋道:“我們這兒實行四舍五入,不收分錢。”
我有點生氣又有點糊涂:為幾分錢沒必要吵吵鬧鬧,但又覺得超市蠻不講理,5分錢難道不是錢嗎?憑什么以不收為理由要求我多付賬?于是我把這件商品退了,以不購買來抗議這種無理規則,但超市可能并不會在意這點損失。
我不是一個斤斤計較的人,但這件事卻引起了我的極大質疑。很早就聽說某些大型超市通過自動把顧客賬單數字進位到角來揩油的事情。現在超市都不再暗地里這樣做了,但“四舍五入”卻成了一個堂而皇之的理由。大概是因為大部分人并不在乎這幾分錢,起碼不會在公共場合結賬時為幾分錢講理。幾分錢,施舍給乞丐都覺得過意不去,但全北京這么多人,超市從每個人手里多收這么幾分錢,卻是一筆可觀的利潤。
為此我特意上網查了一下,發現原來愛較真的并不止我一個。北京有不少人因為超市拒收分幣而專門請律師打官司,而所有律師和銀行工作人員都會告訴你,分錢仍屬國家法定可流通貨幣,商家從法律上沒有拒收的理由。雖然最后把理講清了,多收的幾分錢也返還給了顧客,但由于賠償甚微且沒有引起社會較大的關注,很多超市至今并沒有因這些消費者的維權行為更正自己的惡習。
現實卻更加滑稽。很多超市長期用標價到分的商品促銷來吸引顧客:“3.99、9.99、99.99”……這些見怪不怪的標簽看上去似乎比“4、10、100”要實惠,但按照超市的“四舍五入”標準,這些以小數點后“99”結尾的價格都可以直接進位到元,與“4、10、100”沒有任何區別。由此看來,這就是赤裸裸的欺騙行為。
分幣的處境的確有幾分尷尬,別說大超市,連菜場小販都不屑于收找那一兩分錢。如今分錢的紙幣已經不再流通,硬幣理論上還可以使用,但很多人或許都和我一樣,家里儲藏著成堆的分幣,去銀行換整覺得費事,可堆在家里又無法流通,這本身就是巨大的浪費。
“分”在財務核計中與別的貨幣單位一樣重要,但讓人不能理解的是,為何我們賺著分幣,卻又不能使用它們。
看我仍在為這事困擾,同事勸我說:“受這點‘坑’算什么,只是幾分錢的事兒,現在坐出租車都是直接‘化角為元’了。”
是呀,我們不斷地在為莫須有的東西付賬,卻不知這分幣,連同對其它微不足道的小事的計較,正是我們當今這個社會缺少的一種態度。在我們所謂的睜一只眼閉一只眼的處世哲學里,有多少欺瞞假之而行?
□ 編輯 郭鐵 □ 美編 徐政
藝術Art
北京人,1990年畢業于中央美術學院國畫系,獲學士學位。2001年考入中央美術學院賈又福山水畫工作室,2002年畢業于該工作室研究生班。現為人民教育出版社美術副編審。
作品曾發表于《美術》、《美術研究》、《國畫家》等多種專業期刊,入編多本畫集;曾在中央美術學院陳列室、中央美術學院展覽館、中國美術館、山東省博物館舉辦同學、師生書畫展。

《山麓林屋》

《山麓聽泉》

《山居》
作品賞析
高巍的作品力求筆墨關系的和諧統一,意境秀麗渾厚、灑脫自然。其作品無論是表現秀麗的山峰、古樸的廊橋、仙靈的竹林、跌宕的流水,均運用寫意的手法直抒胸臆;在筆墨的黑白、虛實、濃淡、干濕、蒼潤上下功夫,使畫面意境和審美情趣雄奇而不失蘊藉、散淡而不陷枯寂、險峻而幽深秀麗,所謂“外師造化、中得心源”,呈現出虛實相生的氤氳氣氛。
□ 編輯 陳萌 □ 美編 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