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刊記者 丁筱凈
另類鄉村上的新縣夢
梁軍現在最大的擔憂是,過于商業化,反而會將新縣村落里最有旅游價值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沖淡。
□ 本刊記者 丁筱凈
7月底8月初,河南省新縣賓館對面的打印店老板張娟幫政府工作人員打印材料時發現,看似平常的縣城正在悄然舉辦一場大活動——“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嘉賓有100多人,都來自大城市,大多都是規劃、建筑、裝修方面的設計師。
“可是‘新縣夢’是什么?”張娟不解。
活動組委會將“新縣夢”寫得很宏大:“讓新縣紅色更紅,綠色更綠,推動革命老區、貧困地區的經濟發展和傳統村落的保護,將城鎮建設得更有品位,力爭在全國老區縣中率先建成全面小康社會。”
新縣縣政府希望依靠發展旅游來實現“新縣夢”。“這次活動簡單來說,新縣就好比一個普通的農民,現在家里要來客人,要做飯招待貴客,但是新縣對自己能不能做好這頓飯沒有信心。于是從全國各地請來一批頂級的廚師,把原材料交給你們,由你們來打造給貴客的難忘一餐。”
縣政府文化改革和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以下簡稱文改辦)主任楊大懷所說的“難忘一餐”,指的是一次難忘的旅游體驗。這個縣城期盼旅游產業的滋潤,已經很久了。
隸屬信陽市的新縣位于河南省南端大別山腹地,是鄂豫皖三省交界處。許多人知道新縣,是因為其革命老區、將軍縣的身份。作為土地革命戰爭時期鄂豫皖蘇區政治、軍事、經濟、文化中心,新縣先后誕生過三支主力紅軍和43位共和國將軍,也留下過劉伯承、鄧小平等老一輩無產階級革命家的足跡。但是多年來,由于地處偏遠山區,交通不便,新縣的紅色旅游一直沒有真正發展起來。2012年3月,新縣還被確定為國家級貧困縣。
新縣并非沒有機會。2009年,新縣被列為河南省文化改革發展實驗區,省里給新縣的定位是“以紅色文化為龍頭,加上生態綠色文化、民俗文化發展旅游。”2012年,新縣為此成立文改辦,楊大懷擔任文改辦主任。
事實上,2009年成為實驗區之后,新縣政府曾多次請國內知名規劃專家給新縣做旅游規劃,每一份規劃的出爐花費動輒上百萬,政府付出了很大代價。但做出的規劃無一例外都存在造價過高、特點缺乏、不切實際等問題,因此統統被束之高閣,不曾落地。
被評上試驗區卻整整三年沒有落地措施,好不容易盼來的機會用不上,楊大懷焦慮萬分。他開始查詢關于國內鄉村旅游建設的資料,北京民間組織綠十字(以下簡稱“綠十字”)進入了他的視野。

2013年7月31日,河南省信陽市國家級傳統古村落——新縣丁李灣的民居。圖/CFP
自2003年,“綠十字”開始進行新農村建設探索。最初在湖北省襄樊市谷城縣五山鎮堰河村開展新農村建設收效顯著,獲得時任湖北省委書記俞正聲大力倡導,并在人民出版社出版了《五山模式》系列叢書。
“綠十字”的口號是“把農村建設得更像農村”,旨在讓農村恢復古樸干凈,村民能夠在村里致富。“五山模式”的實質是動員村民實施垃圾分類,使他們從改善生態環境,發展綠色經濟中提高生活質量,增加收入。經過6年改造,2010年有8萬多人赴堰河旅游,創收1200萬元,人均純收入達到7050元,是項目實施前的近3倍。
楊大懷決定見“綠十字”的創始人孫君一面。
和楊大懷見面后,孫君有他的顧慮:以前“綠十字”做的項目,最大只覆蓋一個鎮,而這次的邀約,來自一個縣政府,對一整個縣進行新農村建設,“綠十字”能承擔嗎?
“從我的角度,是不敢把這個事情接下來做的,因為項目太多,很可能搞砸。”孫君以前做新農村建設時,也需要設計師進行規劃、設計。但通常一個項目只與一兩位設計師合作。這次的改造涉及全縣,孫君感到力不從心。
猶豫之際,他聯系了一位老朋友,在汶川災區重建中曾經合作過的設計師梁軍。作為亞太酒店設計協會的執行委員,梁軍在設計界人緣很好,他提出邀請全國多名不同專長的頂尖設計師參與此項目,分擔新縣的各項任務。
如果按照平時的價格標準,每一個村的改造規劃、各類設計費用至少上百萬。考慮到新縣是貧困縣,孫君與梁軍通過與新縣縣政府長時間溝通,最終決定將此次活動無償承接下來,作為一項公益活動推進。縣政府只支付“綠十字”工作人員和設計師們差旅費用等雜費,不承擔專業規劃設計費用。
“我聽說這些設計師平時承接項目條件很高,要價高得嚇人,平常人要見他們一面都很難。但是我們這個公益項目,一下子有這么多設計師報名參加,最后不得不進行篩選,真的很意外。”楊大懷對《民生周刊》記者說。
在許多參加此次活動的設計師眼中,新縣顯得有些前不著村,后不著店。他們來到新縣,無論是到達離新縣最近的武漢天河機場,還是到達離新縣最近的高鐵站信陽東站,都需要再乘車150公里才能到達新縣縣城。“新縣要發展旅游,交通肯定是個很大的制約因素。”一位設計師在路上感嘆。
作為此次活動的核心人物之一,梁軍從7月中旬開始駐扎新縣,每天走訪新縣大大小小的旅游資源,和孫君、新縣政府探討旅游線路的設計、規劃。最終,他提出了在新縣建設“一城三線”的設想,也就是將新縣的旅游分為三條線路:紅色旅游線、民俗旅游線和生態旅游線,每條線路串聯十個左右景點,一線一天。
為了吸引旅客,新縣領導還一致通過,未來兩年新縣所有景點將全部免收門票。如果旅客按照“一城三線”線路旅游,至少會在新縣停留三天兩夜。“即使沒有門票收入,住宿、餐飲、交通、購物、娛樂也將有大幅度增長,這是我們希望看到的。”新縣文改辦工作人員肖萬新表示。
設計師們此次被請來,工作重點在于古村落的修復與建設。然而,他們中除了三五位設計師的專業方向為鄉村建筑之外,其他人清一色以設計高檔酒店、會所、寫字樓和市政建筑為專長。
他們是否了解農村?是否了解古村落的建筑設計邏輯和精髓?能不能從都市回到鄉村,從鋼筋水泥回到土木青磚,成了擺在設計師們面前的第一道坎。
在古村落參觀時,有的設計師明顯表現出了對農村的陌生,他們一路帶著許多疑惑,會時不時問問同行或當地人。而有的設計師則像回到了故里一般,對鄉村的一切都感到熟悉而親切,積極地向周圍人介紹他所了解的鄉村邏輯:之所以村民要不惜成本地每家每戶建設獨立廁所,是為了“肥水不流外人田”;之所以古民居大多有天井,是為了讓大門口的空氣通過氣壓差流向天井之上,從而在無風的日子里在屋內形成天然的穿堂風……
兩天的參觀結束后,設計師們在會議室里密密麻麻地坐下,來自珠海的設計師劉星村問了一個問題:“我們的規劃和設計,到底是為了讓村民生活得更好,還是為新縣建設一個經濟發展的平臺?”
原本有些嘈雜的會場瞬間安靜下來。人們沉默許久,但沒有人回答她的問題。

圖1:在討論規劃設計方案的會議上,設計師們情緒激昂,討論十分熱烈。圖/受訪者提供圖2:“英雄夢·新縣夢”規劃設計公益行的設計師在調研時和小村民聊天。圖/受訪者提供
“這些設計師們平時的設計大都走豪華路線,他們完全可以將村民的房子設計成5000元/每平米(裝修價格)的樣子,但是這在新縣行不通。”楊大懷告訴《民生周刊》記者,搶救古建筑,該用多少錢,縣里絕不手軟。但是農民民居如果要改造成農家樂、民宿、飯店或商店,室內裝修的費用應該盡量節儉。在溝通時,他向孫君報的預算是每平方米500元左右,最多不能超過1000元。孫君擔心預算這么緊,設計師們可能沒法接受。但對此,縣領導很是堅持:“別忘了,我們的對象是農民。”
楊大懷透露,古建筑搶救的費用,統一由政府承擔。但是民居改造成商業性場所,費用主要還是由農民自己承擔。改造是自愿的,政府只能提供一小部分政策性補貼、幫助協調貸款事宜,還可以補貼部分利息。“相當于政府和村民共同籌款進行改造,但以村民自籌款為主。”按照縣政府提供的預算范圍,改造一座建筑面積100平方米左右的民居,需要5-10萬元。目前縣政府能給出的政策性補貼,最多僅為1.1萬元。


對這座貧困縣的農民來說,這將是一筆很大的開支。
在走訪幾座古村落的過程中,《民生周刊》記者隨機采訪了5戶農民,他們的家庭積蓄平均為2萬元左右,而他們的房屋面積都大于70平方米。如果將自家房屋改造成商業場所,意味著要借一大筆錢。如果將來生意不好,這筆錢怎么還?要不要冒這個風險?這是村民最大的憂慮。
在參觀有300年歷史的周河鄉西河村時,設計師們聽到了鄉黨委書記張德偉用高音喇叭喊出的村民四點需求:“首先,我們村有300多年歷史,很多古建筑年久失修,成為危房,請專家們幫我們進行搶救性保護;第二,希望專家給我們設計村民生活的配套設施;第三,我們村想發展生態旅游,但不知道該種什么作物,如何規劃才能使農民真正受益?最后,希望專家今后幫忙宣傳我們縣的旅游!”
村民的要求很樸實,同時對這批專家的期望也很高。“以前來過好幾批專家,但都是參觀一下就沒聲沒息了。聽說這次的專家不一樣,他們已經答應政府一定會在2年之內把我們村改造好,一定會讓我們的收入提高。”
“綠十字”和縣政府決定將新縣的改造分為兩期,一期工程涵括12個項目,二期工程將涵括24個項目。一期工程將于2014年8月1日竣工,二期工程將于2015年5月1日竣工。
也就是說,新縣“一城三線”的建設將在不到兩年的時間中全部完成。這無論對設計師、“綠十字”,還是村民、政府都無疑是一個巨大的挑戰。
作為“一城三線”的設計者,梁軍現在最大的擔憂是這些工程是否會過于商業化,反而將新縣村落里最有旅游價值的風土人情、歷史文化沖淡。“大家的最終目的是要發展旅游,但是如果一開始就全程打造旅游項目,人大量涌入,那就不是理想的旅游項目了。新縣的古村落比較多,人大量涌入會造成破壞;縣城的接納能力也不足,這次舉辦活動才來100人就吃力得很,游客都來了怎么辦?所以,現在應該先把基礎打好,再談旅游,不能急功近利。”
“說句實話,縣政府的支持是最重要的。如果項目進行一半,支持的官員調走了,這件事就絕對做不成了。所以我們必須先火速做出一兩個樣板出來,讓這個活動的亮點迸發。”梁軍說。
□ 編輯 崔靖芳 □ 美編 徐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