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特約記者 金源
經濟ECONOMY
百兆寬帶愿景
“寬帶中國”戰略實際上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但是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講,過去的錢都投在了移動互聯網領域,對于光纖入戶則是等待國家來掏這筆錢。
□ 特約記者 金源

2013年8月15日,武漢市關山口附近,幾名鋪設城市寬帶光纖的工作人員冒著高溫拉扯著光纖線纜前行。圖/CFP
“每次回到家,家門口總會被一些寬帶公司塞上宣傳單。”張小明抱怨著介紹自己的經歷。
盡管家里已經安裝了寬帶,可是小區樓道里、門縫里,經常會收到一些傳單,這讓張小明懊惱不已。實際上,張小明正經歷著網絡的提速時代,這些傳單也是網絡提速的一個縮影,因為根據國家規劃,在2015年,我國部分城市將建成100M的寬帶網絡,張小明所在的北京毫無疑問將建成100M兆寬的網絡。
在8月份,國務院正式提出信息消費戰略之后,互聯網基礎設施建設就成為日后信息消費所面臨的首要問題,通俗地講,信息消費是一種直接或間接以信息產品和信息服務為消費對象的消費活動,我們網絡購物等等都屬于這個范疇。
如果沒有好的網絡,就好比沒有“高速公路”,怎么“開車”?
作為一個網絡達人,張小明的日常用品幾乎都是在網上買來的,從經常穿的衣服,到用的手機等電子產品,對他來講,網購的方便快捷成為他選擇這一消費方式所看重的。
或許連張小明自己都不知道,他已經成為我國上億元電子消費的一名普通消費者,互聯網時代,信息消費其實并不遙遠,京東、淘寶,這些耳熟能詳的名字已經走入日常生活。
來自工信部的消息稱,2013年上半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達2.07萬億元,同比增長20.7%,電子交易總額達4.98萬億元。
在當前經濟即將企穩的大環境下,內需的拉動一直占據著重要地位,國家主席習近平近日在接受五國媒體聯合采訪時就表示,按照我國去年的經濟增長率“在7.6個百分點的增長中,內需貢獻了7.5個點。”
正是基于這種形勢,國務院在8月14日正式對外發布《國務院印發關于促進信息消費擴大內需的若干意見》(以下簡稱《意見》),到2015年,我國信息消費規模將會超過3.2萬億元,年均增長20%以上,帶動相關行業新增產出超過1.2萬億元。
如今,像張小明一樣經常網購的人已經隨處可見,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我國的電子商務交易額超過18萬億元,網絡零售交易額突破3萬億元。
面對即將到來的3.2億大蛋糕,消費者自然心存歡喜,不過3.2億的“好車”,必然要有好的“公路”,否則也跑不起來,根據規劃,國務院將2015年城市家庭寬帶接入能力規定為基本達到每秒20兆比特(Mbps),部分城市達到100Mbps,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達到4Mbps。
每逢節假日,張小明也會遇到困境,那就是搶購火車票,即便是對網絡購物非常熟悉的他也不時抱怨,“網速真慢!”
長期以來,網速問題已經成為我國網民的一塊心病,不久前,中國寬帶行業權威組織寬帶發展聯盟在北京發布了第一期《中國寬帶速率狀況報告》,公布了我國固定寬帶用戶訪問互聯網時的各項用戶體驗速率情況。
根據這份報告,今年上半年,我國固定寬帶互聯網網絡平均下載速率達到2.93Mbit/s,北京以3.41Mbit/s的平均速率排名第二。從各省市情況來看,上海平均下載速率最高,達4.28Mbit/s,也是唯一超過4Mbit/s的城市。
全國只有一個省份超過4Mbit/s讓人驚嘆,不過我國網絡速度較慢的現實也得到發改委的承認。國家發展改革委有關負責人稱,用戶上網速率慢、區域和城鄉發展不平衡、寬帶應用服務還不夠豐富、原始創新能力不足、網絡信息安全形勢嚴峻等問題仍較為突出。
根據發改委的數據,在寬帶普及率和上網速率方面,我國與發達國家差距較大,我國寬帶人口普及率雖超過全球平均8%的水平,但遠低于發達國家25.6%的普及率,40%的用戶仍使用4Mbps以下寬帶接入,遠低于發達國家18Mbps的主流速率。
不僅如此,在區域和城鄉寬帶發展方面,中、西部寬帶人口普及率分別低于東部6.7和7.3個百分點,農村寬帶人口普及率僅為6.3%,低于城市12.6個百分點。
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對記者表示,區域不平衡是很正常的現象:“中國這么大,東部和西部的經濟發展也不平衡,就是同一個發達地區內部經濟水平也會有差異,所以我們在制定戰略的過程中要有差異化,我覺得是很正常的,是可以理解的。”
我國各地區之間發展的不平衡已經超乎想象,根據上述報告,我國平均可用下載速率是2.93Mbit/s,但僅有6個省份的數據超過了全國平均水平,而且前5名均來自東部。
寬帶發展聯盟理事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鄔賀銓稱,東部的網速比西部要高,因為東部地區的經濟發達一些,運營商推動寬帶的力度也比西部的省份大一些,同時,有很多服務器布在東部的多一點,西部少一點,所以目前東部的數據要比西部的要好。
100M寬帶是一個夢想,它這么近,又那么遠,但變得越來越清晰。
細心的張小明發現一個現象,在他家陸續收到的方正寬帶、長城寬帶等各種寬帶公司的廣告宣傳單中,所需要花費的錢數是逐漸減少的。
半年前,張小明安裝了方正寬帶10M的網絡,當時費用一年910元,可是最近,他驚訝地發現,現在安裝10M的一年僅需820元。他詢問了銷售人員,得到的是網絡建設提速的回答。
的確如此,到2015年時,我國部分城市將要接入100M的家庭寬帶。實際上,已經有消息稱,中國電信已經啟動第三次全國寬帶大提速,全面推廣100M寬帶。
同樣,據中國電信描述,家庭寬帶進入“百兆時代”后,從網絡上下載一部2G左右的高清電影只需幾分鐘,一個家庭可同時滿足三部電腦在線觀看高清視頻,再加三臺電視機同時觀看高清寬帶互動電視。
不過據了解,北京地區100M寬帶“目前還沒有聽說過”,只能辦理20M。事實上,目前北京有些小區的電信寬帶并不能升級到最高的20M,由于光纖沒有全部覆蓋,北京聯通的20M寬帶也不是所有小區都可升級。
“運營商告訴我,到2014年之前,我所居住的通州都不會把光纖改造的光纖拉到我家。”三網融合研究專家、融合網總編吳純勇告訴記者。他同時分析認為,“寬帶中國”戰略實際上很早之前就已經提出,但是對于三大運營商來講,過去的錢都投在了移動互聯網領域,對于光纖入戶則是等待國家來掏這筆錢。
據了解,在過去15年里,中國電信曾主導過兩次大的寬帶提速:第一次是在1999年,另一次是在2011年2月,中國電信啟動光網工程,推出光纖入戶的20M家庭寬帶服務。
“您好,我是方正寬帶公司的,現在進行回訪。”一大早,張小明就接到了方正寬帶的電話,可是當他問服務人員什么時候可以網絡升級時,卻沒有得到明確答復,這讓興奮不已的他一下子又不知道喜從何出。對他來講,100M的夢不知道何時實現。
發改委在解讀“寬帶中國”戰略時,已為未來網絡生活描繪了一幅藍圖。到2015年,固定寬帶家庭普及率將達到50%,行政村通寬帶比例將達到95%,學校、圖書館、醫院等公益機構基本實現寬帶接入。尤其是在城市和農村家庭寬帶接入能力方面,2015年將基本達到20M和4M的水平,部分發達城市要達到100M。

2013年5月19日,上海街頭的一則寬帶大提速廣告。根據國務院規劃,在2015年,我國部分城市將建成100M的寬帶網絡。圖/CFP
“寬帶戰略本身就是解決網速不夠快、寬帶不夠寬的問題”,北京郵電大學教授曾劍秋指出,目前我國寬帶存在的速度慢的問題將會慢慢解決,“打個比方,現在咱們4兆網絡相當于開4車道,到2020年,50兆的網絡就是50個車道,那時候還會慢嗎?自然迎刃而解了。”
如此宏偉的藍圖,也離不開資金的支持。而在采訪中,業內專家也都認為,這將是寬帶中國實施過程中不可繞開的一個問題。
早在“寬帶中國”戰略頒布之前,有關該戰略實施過程中的資金問題實際上就已經被炒得沸沸揚揚。
曾有媒體報道稱,如要完成“到2015年實現寬帶接入用戶2.5億戶,接入速度城市家庭平均達到20M以上、農村平均達到4M以上”的目標,單個運營商建設全國性寬帶網絡的總成本將高達2000億元至2800億元,三大運營商總計建設成本將超過6000億元。
根據日前公布的戰略目標,到2015年實現的寬帶接入用戶已被調高到2.7億戶,城市和農村的接入速度沒有發生變化,由此可知三大運營商的投入建設成本并不會比6000億元少。
“對于西部地區,會有普通服務基金,同時民營資本通過開放也可以加入其中。”曾劍秋認為,對于資金的解決,在整個戰略實施過程中會有多種形式來解決,無論是市場化方式還是政策引導的方式,從當前我國經濟發展水平來看,要解決這一問題,并不困難。
實際上,政策引導已經起步,在“寬帶中國”戰略中,已經明確了要加大財政資金的支持力度。
國務院表示,要完善電信普遍服務補償機制,形成支持農村和中西部地區寬帶發展的長效機制。同時,充分利用中央各類專項資金,引導地方相關資金投向寬帶網絡研發及產業化,對西部地區符合條件的國家級開發區寬帶建設項目貸款予以貼息支持。
曾劍秋表示,“寬帶戰略并不是一個高成本的戰略,而是一個低成本高效率的戰略。”
□ 編輯 崔靖芳 □ 美編 王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