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學 (中國石油西部管道公司 新疆 吐魯番市 838200)
鄯蘭原油管道首站為鄯善站,末站為蘭州站,全長1860km,管徑810。鄯蘭原油管道首站為鄯善站,承擔輸送北疆油和哈國油、塔里木油、吐哈原油,主要功能為來油計量、儲存、油品調和、加熱、加壓、倒灌、裝車、外輸和清管等功能。設計輸量2000×104噸/年,該站具有綜合熱處理輸送的能力,配備6臺8000kw加熱爐,6臺管殼式換熱器,最大處理量1150m3/h,處理溫度55℃。冬季運行采取首站一站式加熱,在冬季11月至次年5月,主要將塔里木油、北疆油、哈國油混合后綜合熱處理加熱至55℃外輸,吐哈油綜合熱處理加熱至55℃單獨外輸,在夏季常溫輸送。
原油熱處理后出站溫度為55℃,不僅破壞管道的防腐層,而且輸送時熱損耗非常大,浪費能源。為節約能源,鄯善站于2012年進行余熱回收改造,增設8臺油-油換熱器,換熱器為管殼式換熱器,使熱處理后原油與儲罐來冷油進行熱量交換,對熱處理后的原油進行余熱回收,實現管道安全輸送和節約能源的目的。
鄯善站未增設油油換熱器前,冬季運行時,原油由儲罐經給油泵后進熱媒油換熱器,加熱處理后經主泵直接出站,工藝流程如下:

鄯善站通過增設油-油換熱器將出站高溫原油熱量進行回收,從而減少加熱爐負荷,實現增效的目的。
增設油油換熱器后,在冬季運行時,原油進站后通過給油泵,首先進新增的油油換熱器,與從熱媒油換熱器來的熱油(65℃)進行熱交換,將冷原油加熱到30~35℃后,冷油進熱媒油換熱器繼續加熱,熱油(65℃)經熱交換后冷卻到<40℃后經外輸泵外輸。改造后流程框圖如下:

鄯善輸油站有8000kw加熱爐四臺,燃料均為天然氣。冬季運行時,外輸排量在1150 m3/h時,啟三臺加熱爐,負荷均為100%。儲罐來油溫度5-10℃左右,未增設油油換熱器前,出站油溫 50-55℃。
增設油油換熱器后,鄯蘭線外輸排量為1150 m3/h時,冷油經油油換熱器加熱至37℃左右進熱媒油換熱器,出熱媒油換熱器溫度為60℃以上,外輸溫度控制在35℃以上,鄯善站啟加熱爐兩臺,爐子符合均為70%。
未增設油油換熱器前,鄯善站外輸排量1150 m3/h時,熱處理溫度為50-55℃,啟三臺加熱爐,加熱爐負荷均為100%滿負荷運行。增設油油換熱器后,同樣外輸排量下,只需要啟兩臺加熱爐,兩臺加熱爐負荷均為70%,可節省53.3%的能源。按照每臺加熱爐1000方每小時耗氣量,冬季運行六個月計算,鄯善站輸量達到1150×104噸/a年時,每年節約天然氣690×104m3。
1、油油換熱器充油排氣工作應該安排在管線停輸期間進行,通過儲罐靜壓進行充油。由于管殼式換熱器內部管程較多,充油時需要嚴格控制充油流量,防止流量過大,部分管程的氣體來不及排除。運行時大量氣體進入主泵,容易引起主泵震動過大,嚴重時泵空轉,設備損壞,影響管道正常運行。排氣工作需要多次重復進行,現場人員通過聽換熱器內的氣泡聲音來判定換熱器內氣體的多少,待判定氣體量極少時方可允許投產。
2、油油換熱器投產工作應該避開冬季,且應該選擇油品物性較好的油品。若在冬季運行,殼程內的靜止的冷油未經熱處理直接出站,給管道運行帶來較大風險。鄯善站因工期問題,油油換熱器投產時間為冬季,投產用現場人員檢測到兩股物性反常油品進入管道,因量較少,未對管線運行帶來影響。
3、油油換熱器投產后,輸油站應該安排人員進行日常運行分析,由于儲罐油品是先經過油油換熱器再經過熱媒換熱器。未增設油油換熱器前鄯善站熱處理溫度控制為自動調節,即設置好加熱爐的熱媒出爐溫度,將換熱后的原油溫度與換熱器調節閥開度進行連鎖,系統會根據熱媒出爐溫度自動調節加熱爐負荷。增設油油換熱器后,熱媒換熱器后的原油還要經過油油換熱器,系統采集參數后反應至加熱爐較慢,容易造成熱處理溫度不足或者處理溫度超高。鄯善站經過研究,結合現場實際,采取經驗運行模式。即在固定外輸排量情況下,現場調試好加熱爐負荷,并確定加熱爐負荷經驗值,在提高或者降低外輸排量前,現場人員提前對加熱爐負荷進行人工調節,保證溫度的可控性。
4、增設油油換熱器后,需要及時編制運行規程和應急規程。進熱媒換熱器的原油為加熱后的原油,溫度為37℃左右,若管線緊急停輸,熱媒換熱器內的原油在很短的時間內可以升高到較高的溫度。鄯善站緊急停輸時熱媒換熱器內原油溫度最高到達110℃,在啟輸時要采取相應措施降低進主泵油品溫度,防止主泵因溫度高報停機。
5、在增設油油換熱器前需要對本站的油品實際情況進行物性分析,對站內油品的物性做極冷實驗、重復溫升實驗等,并根據增設油油換熱器后的相關參數進行實驗室分析,保證其可行性,確保長輸管道的安全。
[1]尹大海.原油管線在線自動取樣器在原油交接計量中的應用[J].《金陵科技》.2003年 第6期.
[2]胡春平.西部原油管道冬季低輸量的安全運行探討[J].城市建設理論研究2011年第19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