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青加
(青海省玉樹州農機管理站,青海 玉樹 815000)
(1)運輸道路的安全隱患。玉樹州是個以牧業為主的自治州,地廣人稀,各縣、各鄉鎮與州府所在地相距大都在上百公里,除一條省道外,其他縣、鄉道路基本是彎彎曲曲的盤山路,路面比較窄,且暖季短暫、冷季漫長特殊的氣候條件,造成運輸道路大部分時間路面冰封易滑。
(2)運輸的農用車輛存在安全隱患。本州道路運輸車輛主要有拖拉機(手扶、小四輪)和三輪、四輪農用運輸車。玉樹州農機安全管理部門主要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實施條例》和《拖拉機駕駛員培訓法》對運輸車輛和駕駛員實行安全管理。由于拖拉機,特別是手扶拖拉機的轉向性、制動性和穩定性較其他車輛差、噪音大、車體震動性大,駕駛人員易疲勞,運輸安全系數低,尤其是偏遠農牧區的拖拉機維修保養不及時,在從事道路運輸過程中較其他車輛更容易發生事故。為此,在國家制定的交通、農牧業機械安全管理法規中,明確對拖拉機載人作了禁止和限制性規定。但在我國廣大農村牧區,尤其是邊遠的較貧困的牧業村社,由于交通不便,一些老百姓趕集走親訪友,為了一時的方便,搭乘拖拉機的行為時有發生。多年的農用車交通事故調查表明,凡是重特大農機事故中,大多數都與拖拉機載人有關。
(3)實際作業(含農副產品加工)的農機存在安全隱患。實際作業的農機安全管理工作往往容易被忽視。人們往往認為實際作業環境簡單,人員會操作就行,不會發生事故,其實這種看法是不正確的。從某種程度上講,從事實際作業的機械與從事道路運輸車輛相比雖然相對發生事故的幾率較低,但每年從事農田、剪毛作業的機械數量遠大于道路運輸的車輛數量,而且農田、剪毛作業有一定的季節性,發生事故的可能性依然較大。
(4)“黑車非駕”現象比較普遍,違法載人行為難以根除,正規的實際操作技術培訓力度不大,導致不少農牧業機械駕駛員安全意識薄弱,駕駛操作技能較差。由于農機維修網點監管力度不夠,致使相當一部分農牧業機械帶病運行,從而發生安全事故的可能性較大。
(1)加強農機管理員的培訓力度,強化農機駕駛員與操作技術人員隊伍。人的素質決定著農機安全生產工作管理水平,以提高農機管理人員素質為切入點,要加強農機管理員的教育培訓工作,鼓勵他們多參加各級、各類農機管理業務培訓,不斷增加管理員的服務意識、責任意識,不斷提高其服務能力和監管水平。要強化農牧業機械駕駛操作員管理為突破口,與陽光培訓、職業技能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相結合,切實加強農機手的法制意識、經驗交流、安全防范等的再教育。對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進行系統全面的業務知識和駕駛操作技能培訓,嚴格把住考核、發證與年審關;并定期以鄉鎮農機管理站為主,縣農機局派人指導,組織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進行學習有關的法律法規知識,增強他們的法制觀念,把他們培養成合格的駕駛操作技術人員,使他們能夠在農機現代化作業中,充分發揮其自身主導作用,為農機安全生產做出積極貢獻。
(2)加大宣傳動員力度,營造人人遵守《條例》的良好氛圍。州、縣兩級農機管理部門對廣大農牧民群眾還應該加強農機安全作業常規知識的宣傳。要以提高農牧民和小學生安全意識為落腳點,采用有線廣播、電視講座、農村黑板報等形式,宣傳農機安全常識,使農機安全教育進村進校,入戶入家,使他們能夠掌握農機安全常識,了解農機安全常規,并在生產中自覺遵守安全規章制度,以便消除不必要的農機事故。調查表明,無論是農機交通事故還是牧具作業事故,第三者過失是造成事故的主要原因之一,特別是道路交通事故更是如此。為此,《條例》第四條中明確規定:“凡在道路上通行的車輛、行人、乘車人及在道路上進行與交通活動有關的人員,都必須遵守本條例。”由上述規定可知,《條例》既要求機動車駕駛員遵守,又要求每個公民遵守。對于農機從事農田、剪毛作業,凡是參與作業的人員和周圍相關人員,都必須嚴格遵守農機安全作業章程,確保安全生。
(3)堅持“治機”工作的的深入發展,定期進行檢查與保養。農牧業機械安全狀況關系到農機安全事故幾率,要加強農機銷售市場的監管,開展經常性的專項整治活動,嚴歷打擊銷售劣質的安全性能不符合要求的或存在安全隱患的農機產品,堅決取締非法拼裝、改裝農機械銷售窩點。加強農機作業市場管理,堅決阻止帶病或超負荷運作,對已達到報廢程度的要進行強制報廢,存在安全隱患和質量問題的要立即排除或更換。農機在年檢及檢查保養時,對可能存在事故隱患的零部件要及時更換,確保農機始終處于良好的待機狀態。要求駕駛操作人員養成作業前檢查農機具技術狀況特別是對影響作業安全的零部件進行檢查的良好習慣,從而使農機本身的技術狀況保證作業安全,及時消除事故隱患。
(4)充分發揮農機管理部門職能作用,加大農機違章作業監督檢查力度。定期或不定期地監督檢查是農機管理部門的重要職責之一,也是加強農機安全管理的重要手段之一,是落實農機駕駛操作人員遵守《條例》和安全操作規程的有力保障。農機安全監理部門特別是鄉鎮農機管理站應經常定期不定期地對農機交通安全進行檢查,特別是對農機具交通安全的檢查。目前,玉樹州所屬的鄉村道路農機交通安全還是一個盲區。交通管理職能部門把監督和整治的主要精力都放在交通流量大的國道、省道、縣道及城鎮主要路段等交通要道上,無暇顧及鄉村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加之有些農用機動車主的安全觀念淡薄,交通安全意識差。他們趁有關部門疏忽于管理之際從事違章運輸,特別是春節前后,趁農機管理部門放假之際,非法從事客運工作,從中牟取利益,于是無證行駛、違章載客、超載、人貨混裝等違章現象泛濫。加之縣、鄉路況環境較差,農機運輸存在很多安全隱患。農機管理部門應該集中精力,充分調動一批人力、物力,做到州包縣、縣包鄉鎮、鄉鎮包村、分片包干,責任到人,對農機農田作業進行嚴格監管,全方位保證農機安全性。
(5)農機管理部門要依照《條例》規定處理好農機事故。農機事故處理過程中,應依照《條例》規定,本著以責論處的原則,處理好農機事故。對從事交通運輸的車輛之間,車輛與行人及非機動車之間發生交通事故時,責任比較容易認定。但對于拖拉機違章載人所造成的人員傷亡事故,事故處理部門一般都認定駕駛員負全責。很多事故處理表明,這樣劃分事故責任是不客觀、不全面的,更不能體現法律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則;同時也在一定程度上放縱了一些違章搭乘拖拉機者的行為。調查表明,拖拉機載人大致可分為三種情況:一是駕駛員主動要求行人搭乘自己的拖拉機;二是行人主動且迫切要求搭乘拖拉機;三是行人在駕駛員不許可的情況下強行搭乘拖拉機。
因此,事故處理部門在處理拖拉機違章載人事故時,應根據《條例》規定和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參照以上三種不同情況來劃分駕駛員與搭乘者的責任。這樣做對駕駛員和違章搭乘者都能起到一定的教育和警示作用。對農田、剪毛等作業機械事故的處理,應根據《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實施細則》和其他有關規定,以發生事故的責任大小來論處,以便教育廣大農牧民群眾人人都要遵守安全規定,及時消除各種農機事故的隱患,確保農機安全生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