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慶蘭
(景洪市勐罕鎮農業綜合服務中心,云南 景洪 666108)
農機安全是國家安全生產的重要組成部分,與國家和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息息相關,與農村經濟發展和社會的和諧穩定有著緊密的聯系,因此不能掉以輕心。近幾年來,隨著中央、地方政府對農機購置補貼的力度加大,大大激發了農民的購機積極性,景洪市的農機化發展也出現快速增長,農機擁有量處云南省首位,農機被廣泛應用到了農業生產與新農村的建設中,在現代農業建設中發揮出了十分重要的作用。但農機安全隱患突出,農機安全綜合治理缺乏有效手段,農機事故危險性依然存在。在發揮出農機作用的過程中,必須要盡可能地對農機的綜合性能進行提高,對各種事故隱患進行消除,減少發生農機事故的概率,讓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能夠得到保證。
(1)一線農機駕駛員水平與安全意識不足。景洪市是一個邊疆少數民族聚集區,一線農機駕駛(操作)員大多是民族群眾,有很多人的農機具僅僅只是在田間、場院以及鄉村道路上進行作業,很少從事道路運輸,對拖拉機牌證管理缺乏模糊認識,往往認為農機具和牲畜一樣屬于自家的,不辦理牌證。近幾年來,景洪市拖拉機數量雖然增加不少,但農機上牌率卻急劇下降,加之民族群眾文化水平都較低,沒有接受過專門的培訓,使得他們在農機駕駛、操作水平不足,還有的農民在購買了農機之后,不進行正規的培訓,就只依靠經銷商的粗略指導以及說明書自己進行摸索,不懂得正確的農機具操作使用、農機具維修、保養知識,對法律、法規,安全常識缺乏正確認識,嚴重的甚至是會拒絕管理部門的管理,這種情況相當普遍,使得農機安全生產面臨巨大的隱患,為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帶來巨大挑戰。
(2)違規駕駛操作現象較為嚴重。農民的勞動強度本就較高,同時因為很多農具都具有操作簡便、靈活小巧的特點,這就使得很多人認為自己能夠操作好農機,并且因為掙錢心理的影響,經常進行違規的駕駛操作。有的農機駕駛(操作)員,甚至不考慮安全生產而對農機具進行擅自的改裝,例如隨意更換零部件,甚至是通過焊接出現超高、超寬、超長“三超”的車斗,或者是換上更大的拖車,通過各種方法來對車速進行提高,并且還時常出現超載、人貨混裝、酒后駕駛等各種違規、違法現象。
(3)農機老舊超期使用現象沒有得到改善。在農村地區,因為沒有一個具體的農機報廢淘汰標準與使用年限,使得農機老舊超期使用的情況十分普遍,并且經常能夠看到超過了10年、20年甚至是30年的農機都還在使用。這些超期使用的農機老化現象都較為嚴重,并且很多都存在機件缺損的問題,技術性能也沒有辦法達到指標,還有的甚至是隨意拼裝而成,存在十分嚴重的隱患,很容造成危險事故。出現這些事故的主要原因有以下的幾個方面:①貪圖小便宜,有部分農民會不顧安全去購買那些應該進行報廢的農機具,因為這部分農機具價格相當便宜;②“節儉”意識過度,節儉本是美德,但是必須要有度,有部分農民正是因為“節儉”意識過度不愿意將應該報廢的農機具進行報廢,使得這些老舊的農機具在“修修補補”一年又一年的繼續使用;③缺乏足夠的監管力度,因為很多農機具無牌無證,使得監管部門無法進行有效的監管,也就讓很多應該報廢的農機具逃過報廢這一“劫”。
對于所存在的隱患,必須要通過一定的措施來進行治理,對安全事故進行預防,保證人民群眾的生命財產安全。
(1)對農機手的素質與操作水平進行提高。必須要通過多種方式來對農機手的素質與操作水平進行提高。對農機手的培訓力度需要進一步提升,促使他們的綜合素質能夠得到改善。必須要對國家所開展的培訓活動提供的機會進行把握,對農機手進行組織,讓他們參與到培訓中。與此同時不能夠被動的等待國家提供的機會,還必須要主動的為農機手提供各種培訓機會,深入到鄉村對農機手進行現場指導培訓,提高農機手的的操作技能,讓他們能夠對各種簡單的農機安全問題進行處理。
必須要讓農機手樹立起濃厚的安全生產責任感與緊迫感,讓他們能夠明確的認識到“安全生產責任重于泰山”,對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有一個準確的理解。同時還必須要從人民群眾的根本利益出發,只有這樣才能夠讓農機手認識到安全生產與操作水平和技能之間的關系,進而主動的去消除各種隱患。
(2)加大對農機安全生產的監管力度。農機監管部門必須要與其他部門進行解決的配合,開展聯合執法,將其中的一部分監管內容移交到其他部門,加大執法的力度,讓群眾不再存在僥幸的心理。與此同時,必須要對各種違規駕駛、違章載客、超速駕駛等各種違章行為進行大力的清查,這些需要交警部門的大力協助,為此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努力:①從農機部門中抽調部分管理人員,協同交警對農用車輛進行管理;②農機部門與交警大隊一起牽頭,對農機管理人員進行培訓管理;③通過各個鄉鎮農機站構建起長期治理的陣地,對農村農用車安全管理開展長期工作。只有這樣才能有效的在農機管理上形成合力,能夠更有效地排除各種隱患。
(3)建立起有效的農機報廢制度。要想應該報廢的農機得到報廢,就必須要構建起一套長期有效的農機報廢制度,為此必須要對農機報廢規范進行更新,并加強支持和引導。對于應該報廢的農機必須要出臺強制報廢的制度以及相應的補償制度,給予合理的補貼,這樣能夠讓農民群眾進行主動的報廢。對于報廢的農機還必須要出臺一套農機回收拆解機構的監督管理制度,通過這套制度預防對所拆卸的零部件進行拼裝。同時,還必須要明確農機報廢過程中各個環節的主體責任,防止出現推諉的現象。
十八大提出要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為了能夠踐行十八大精神,必須要做好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工作。因為農機是農業現代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對農民群眾生產生活條件進行改進的重要工具,能夠幫助農民群眾實現增收,有助于農民群眾的生活達到小康水平。
[1]劉建國,王坤.關于治理農機安全生產隱患的思考[J].當代農機,2009,(12).
[2]涂興榮.淺談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整治的措施和辦法[J].四川農機,2009,(4).
[3]盧專琪.鄉鎮農機安全管理存在問題及對策[J].江蘇農機化,200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