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 楊
(淮南市農機監理所,安徽 淮南 232007)
淮南市位于淮河中游,安徽省中部偏北,轄六區一縣,是一個以煤炭、電力、化工醫藥為主體的新型工業城市。 截止2012年底,拖拉機擁有量113864臺,其中小型拖拉機109893臺,聯合收獲機4544臺。農機“三率”現狀為:拖拉機上牌率8.2%、檢驗率55.5%、持證率9.6%;聯合收割機上牌率37.6%、檢驗率49.9%、持證率13.0%,總體在全省排名靠后,與省農機主管部門下達“十二五”規劃綱要分解指標差距較大;與農業部提出的“十二五”末達到70%以上的“三率”目標相比,任務十分艱巨。農機“三率”水平低,一些機具得不到安全檢驗,安全技術狀態沒有保證;一些農機操作手未參加培訓、未取得法定駕駛操作證書,安全意識不強。這些隱患成為影響淮南市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因素,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形勢非常嚴峻。
(1)監管機制薄弱,安全檢查難落實。農機安全管理缺少應有的執法手段,農機監理無權對上路的拖拉機和駕駛員實行動態監管,監督手段嚴重缺失,雖然《道路交通安全法》確立了農機部門管理拖拉機的法律主體地位,但沒有授予道路檢查權,抓好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消除“黑車非駕”,糾正各種違章,很大程度上是靠路檢路查實現的,可是法律規定農機部門沒有道路檢查權。而公安交通管理部門由于警力有限,也無力對拖拉機交通安全進行全程管理,致使在鄉村道路上行使的拖拉機處于“公安無力,農機無權”的真空狀態,致使無牌行駛、無證駕駛、年度脫檢行為的頻繁發生;雖然《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明確了農機部門在農田、場院的檢查權,但由于從事農田作業的拖拉機、聯合收割機主要是在農業生產最繁忙的“三夏”、“三秋”季節才出來干活,而此時要阻止其作業,糾正違法行為十分困難,大多只能進行安全宣傳教育,提醒他們安全作業,雖約定以后登記上牌,但大多不能兌現。農機安全監管機制不健全,是制約農機“三率”不高的主要原因。
(2)老舊農業機械的強制報廢制度未頒布實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因無切實可行的報廢制度、標準和措施,其擁有量、在冊數、年檢數口徑不一、混亂不清,難以反映真實情況。淮南市目前擁有小型拖拉機109893臺,根據調研顯示在這些小拖中60%的使用年限都在10年以上,基本未登記上牌,這些超期服役的小拖機型陳舊,功能單一,作業效率低,油耗高,浪費能源,污染環境,安全性能差,事故隱患大,農民為耕種自己的承包田又離不開它,一般“三夏”、“三秋”出來作業,湊合使用,平時大多時間被當成一條“不吃草的牛”閑放在家里,但還統計在農機擁有量以內,這些不科學的統計數據是導致淮南市農機“三率”過低的根本原因。
(3)農機監理體系不完善。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面對千家萬戶,輻射面廣,工作量大,監督管理的任務繁重,但這些任務最終都要依靠縣、鄉、村三級農機監理部門來完成。目前,縣、鄉、村三級雖然都分別承擔和積極履行著各自的職能,但也不同程度地暴露出自身存在的缺陷和不足。縣級農機監理部門雖然始終承擔著農機監理排頭兵的重任,但近年來由于機構改革、經費不足等原因,根本沒有資金武裝自己、發展自己,所以縣級農機監理站屬于裝備不良、經費短缺、生存活力和發展后勁明顯不足;鄉鎮、村兩級農機安全管理工作更加薄弱,有的被撤消合并,沒被撤消的也名有實無,人員在編不在崗,主要從事鄉鎮政府的“中心”工作,常年不能從事農機管理工作,致使鄉鎮的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無人管無人問;更談不上村級農機管理組織,即便有的村指定農機安全員,但也因無法解決經濟報酬而無法開展管理工作。淮南市轄六區一縣,有四區至今仍無農機監理機構,另二區雖有機構但人員配置及不合理、大多都不是農機專業出身,所以這六區的監理業務一直在淮南市農機監理所辦理;在監理裝備上,由于資金問題市縣二級至今仍未配備必要的安全技術檢測設備,檢驗手段上只能是“眼看、耳聽、手摸、腳踹”的傳統做法;市級農機監理所為全額撥款事業單位,而所轄的鳳臺縣農機監理站為自收自支事業單位。農機監理機構體制的不鍵全、機構性質與執法職能的不協調、農機監理資金的投入不足,都直接影響到農機監理工作的質量和效率,嚴重制約了農機“三率”水平的提高。
(4)機手認識不到位。由于鄉村經濟條件相對落后及廣大農機手文化水平偏低,加之宣傳工作不到位,部分機手對農機安全監管存在認識上的偏差,認為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特別是小型拖拉機是自己的農具,主要用于農田作業和生活服務,很少上公路,操作比較簡單,技術容易掌握,一般的技術維護和維修問題自己就能解決,不存在安全問題,也就沒有必要到農機部門進行知識培訓,沒有必要花錢費工夫辦理牌證和進行年度檢驗,對農機監管產生抵觸情緒,這也是農機“三率”低不可忽視的原因。
(5)拖拉機交強險政策不到位。交強險作為農機掛牌和年檢的法定前置條件,其低保費高保障本是國家惠農政策的一部分,而目前保險公司屬于經營性單位不愿執行農用拖拉機的交強險標準,大多執行運輸型拖拉機交強險標準,許多機手認為不合理拒絕投保,給農機部門為拖拉機登記上牌、年檢造成困難,把一批農機堵在了監管范圍之外,這也是農機“三率”不高的制約因素之一。
(1)強化認識,專項整治。農機“三率”水平是衡量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直接指標,也是反映農機安全隱患的重要指標。淮南市農機部門要充分面對農機“三率”低和農機安全生產監管形勢嚴峻的現實,及時調整思路,拓寬思維,強化認識,把提高農機“三率”作為安全生產的基礎和重點工作來抓,根據農機安全生產的特點,科學制定整治方案,確定整治重點,找準突破口,有力有序有效地深入開展農機“三率”專項整治活動,確保取得應有的效果。
(2)拓寬宣傳渠道,增強宣傳覆蓋面。①要通過報紙、電視、廣播、網絡、農機信息平臺、下發通知等多樣形式對廣大農機手進行有關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群眾的法制觀念和安全意識,讓農機手懂得不入戶、不年檢、不辦證的社會危害性,使全社會都知道農機安全生產的重要性。②積極向領導匯報工作,爭取上級領導對農機監理工作給予更多重視。③加強與安監、公安、物價、財政、交通、保險等相關職能部門的聯系,溝通情況,搞好配合,相互支持。④組織農機監理人員深入農村、農機大戶和農機作業場所,發放農機安全生產宣傳單,在鄉(鎮)、村主要道路噴刷安全生產標語,懸掛過街橫幅,設立固定的農機安全宣傳欄,開展形式多樣的安全宣傳活動。
(3)加強農機監理體系建設。農機主管部門要積極向當地政府匯報,按照事業單位改革的要求,依據農業部《農機安全監理機構建設規范》第五條“農機安全監理機構是公共安全管理職責的執法單位”的規定,將農機安全監理機構納入公務員管理序列;要健全農機監理體制,爭取在有條件的中心鄉鎮設立農機安全監理分站,使之盡快適應日益增長的農業機械監督管理工作;農機監理部門要按照“關口前移,重心下移,預防為主”的要求,由管理型變為上門服務型,融管理于服務之中,工作重點向田間場院轉移,由你到站變我上門服務,節約機手的時間和費用,堅持文明監理,強化優質服務,真正提高為農機手的服務意識和水平。
(4)加快監理手段和監理裝備現代化。要解決農機部門無上路權問題,可借鑒兄弟市縣聯合執法如“農機警務室”、“警監聯合中隊”等農機安全管理模式的做法,把農機監理工作逐步納入法制化管理軌道。要積極爭取政府的支持,千方百計地節約經費,籌措資金,有計劃地配備考試、安全技術檢測、農機事故勘察處理,計算機輔助管理等技術裝備,促進農機監理手段科學化、現代化、標準化,提高科學管理水平。
(5)建立科學的農機報廢制度。鑒于目前我國農村的經濟基礎還比較薄弱,我們不可能象發達國家那樣,對農業機械實行高標準的強制報廢制度,但應根據我國的國情,盡快制訂實施適合我國國情的農機強制報廢制度,以確保機械技術狀態完好,確保實現優質、高效、低耗、安全生產,確保農機“三率”統計數據科學、真實。
(6)降低農機管理中的各項收費。農機“三率”水平不高,農機手不愿意接受管理,原因之一是現行的管理政策給農機手在接受管理中造成一定的經濟負擔。對于拖拉機、聯合收割機特別是小型拖拉機而言,絕大部分是在農忙時進行田間自用,一年大部分時間都處于閑置狀態,經濟效益低,因此,應降低管理環節的各項收費,切實減輕農機手負擔,一是建議降低交強險費用,對于農田自用的小型拖拉機可不強制參加交強險或由政府負擔其交強險費用,對于大中型拖拉機由財政補貼一部分交強險費用。二是積極協調財政部門建立免費實地安全檢驗制度,降低或免除掛牌、辦證、考試、年檢費用。
(7)扎實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將農機安全監管的關口前移、重心下移,管理到村、服務到戶,強化了農機源頭管理工作,提升了農民群眾安全生產意識,有效地提高農機“三率”水平,減少農機事故發生,保障農機安全生產形勢穩定好轉,促進農業機械化又好又快發展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淮南市農機部門應結合當前開展的美好鄉村建設,扎實推進“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地開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