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秀海
(貴州省石阡縣聚鳳鄉農業服務中心,貴州 石阡 555106)
我國在計劃經濟條件下建立起來的以政府農技推廣機構主導的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在歷史上曾經為國家的農業的發展做出了積極貢獻。但是,在市場經濟條件下,這種體系已經越來越不適應當前農業發展的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F行農技推廣機構與現代農業發展需求不相適應。
(1)推廣體制不順。計劃經濟是我國政府農技推廣機構進行建立的主要依據,是一種按照行政區域分行業和專業設置、行政方式管理、計劃模式運行的推廣管理體制。在這種推廣管理體制的影響下,一方面,很多相關部門開始進行分割,造成在進行推廣工作的過程中,分散現象嚴重,責任落實不夠清晰;另一方面,基層鄉鎮推廣機構一直以來都是“一鄉一站”的結構模式,這樣的話,機構就會越來越分散,力量也不夠集中,服務范圍也受到一定的限制,整體功能逐漸減弱。
(2)農技推廣人員綜合素質低。人員自身所具備的知識沒有先進性,在向農民進行推廣的時候,不具備基本的創新性;在基層農技推廣部門會存在很多不涉及相關專業的人員進入其中,這樣一來,基層農技推廣人員的文化素質明顯出現差距。根據相關調查顯示,在農技推廣部門,大約有30%的人員沒有專業性的學歷,如果將工作性質作為依據進行分類,在農技推廣工作中具有專業知識的人員大約只占有一半,而非專業技術人員在農技推廣部門中卻占有15%的高比例;從農業服務站在學歷結構的角度上來看,當前在基層農技推廣部門中沒有大專以及以上學歷占有30%的比例,而擁有本科學歷的人員大約占有10%,有63.8%是中專文化程度。
(3)農業科研、教育單位推廣主體地位沒有得到確認。在農業科技成果創新過程中,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教育單位起著決定性的作用,但是直到現在農業科研單位和農業教育單位在技術推廣工作中的地位,國家還沒給予確定,只是一味地對農技推廣機構的地位引起重視。所以,在農業科研、教育單位的農技推廣活動中,政府的資金的投入相對來講是較為匱乏的,在這種情況下,這兩類主體在推廣工作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就會嚴重受到影響。
(1)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化。農業技術推廣體系的優化,對于農業經濟的發展來講,它起著尤為重要的作用,在農業技術進步和轉型過程中,它也發揮著決定性的作用。就對現階段的農業技術推廣資源要在一定程度上進行調整,只有這樣,鄉鎮農技推廣管理體制的建立才能發揮最大的作用和效率。通過對管理體制的改革,使鄉、鎮直接的農技推廣站相互結合起來。通過改革與適當綜合,使縣級農技推廣機構成為當地本行業的技術推廣“龍頭”,將行業、專業相近的鄉、鎮站點,合并組建農業技術綜合推廣站;對專業單一、服務區域相對集中的地域實行區域設站,進一步整合資源;在農業技術推廣中,農業科研、教育單位都發揮著尤為重要的作用,農科教一體化也是在這種情況下得以實現的,只有這樣,農科教一體化才能得到更廣泛地運用,農業技術推廣體系才能越來越多元化,使農業科研、教育單位在農業推廣體系中發揮應有的作用,與現行的農業技術推廣機構相結合,我國農業技術推廣的三大主體就有所形成了,在這種情況下,農業科研、農業教育和農業技術推廣之間的聯系就會更為密切,相互支持。
(2)農業推廣隊伍的優化。重視農業推廣人員的在職教育和培訓。要對現有推廣人員的培訓,各級政府都應該給予支持,只有這樣,培訓才能達到最佳效果。在培訓內容上,不僅要提出農民對于新技術的需求,也要有如何獲得新技術進行提出,還要結合現在市場經濟發展的趨勢和要求,進行相應的培訓。在培訓方式上,在崗學習是重點,針對在崗學歷教育要進行鼓勵,這樣的話,在編人員的學歷水平就會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提升;要將農村職業技術學校作為重點發展的對象,在這種情況下,農技推廣隊伍的教育就更加有保障;以“綠色證書”教育形式,使農技推廣隊伍得到更好的發展空間;采取多種措施充實農技推廣隊伍。要對農業院校學生的綜合素質的培養引起足夠的重視,隨著現代農村社會經濟的不斷發展,要使他們在此基礎上也能夠學習到與之相適應的知識。農技推廣人員的待遇、收取技術服務費等都可以成為吸引人才參與其中的最佳途徑。在經濟交叉的農村地區,一定要利用定額補貼的方式,留住現有科技員,這樣的話,農業技術推廣工作基層中的人才儲備就會越來越多。
[1]杜偉.增強國有企業技術創新動力的思考[J].經濟體制改革,2003,( 6).
[2]樊軍亮,雷錦霞,齊顧波.參與式技術開發促進農民自身發展[J].貴州農業科學,2005,( 5).
[3]曾華鋒,李楠.論軍校學員創造性思維能力培養[J].高等教育研究學報,2005,(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