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祿敏
(四川省古藺縣畜牧局,四川 古藺 646500)
丫杈豬是四川省較為優秀的地方豬種,具有較好的保護和開發利用價值,2012年被農業部列入《中國畜禽遺傳資源志:豬志》。古藺縣在“十二五”畜牧業發展規劃中提出全縣出欄丫杈豬及丫雜黑豬50萬頭的發展目標,目的是把丫杈豬培育成帶動全縣畜牧經濟發展的主導特色產業。
1.1 現狀 2012年末,全縣丫杈豬存欄總量為23160頭,其中公豬35頭,投產母豬3140頭,后備母豬540頭,商品肉用豬13785頭,仔豬5660頭。根據調查,丫杈豬近幾年總量雖有增長,但幅度不大,2007年至今,年均增長只有5%左右。
1.2 存在的主要問題
1.2.1 產銷脫節,飼養農戶效益不高。由于全縣丫杈豬總量不多,仍以傳統小規模生產為主,且布局分散,這給組織規模化經營帶來了難度。目前除觀文丫杈種豬場向外銷售種母豬,兼營少量丫杈豬肉腌臘制品外,其余絕大多數農戶飼養的丫杈豬都是就地自由買賣,使丫杈豬的特色優勢難以得到體現,價格也無法提高。
1.2.2 丫杈豬退化現象加重。經過對丫杈豬養殖小區和觀文丫杈種豬場等進行現場考察,按照丫杈豬過去的標準進行比對,其外貌特征已發生不小變化,并且血緣混雜比較嚴重,純種個體在總量中的比例不到60%,且質量不高,有逐年下降的傾向。
1.2.3 供種體系建設有待加強。全縣目前只有一個丫杈豬純繁場,即觀文丫杈種豬場,一些小區也開展純繁,但全年供種能力只有2000多頭,根據現有市場,基本能滿足用種要求,但隨著產業發展升級,用種量將會大幅增加,很難滿足需求。
丫杈豬是古藺縣的優良地方品種,也是川南不可多得的畜種遺傳資源。該豬種具有耐粗飼、抗病力強、繁殖力高、生長速度快,肉質風味突出等諸多優點。古藺縣畜牧局與四川畜牧科學研究院近年來共同研究的結果表明,丫杈豬在我國地方豬種中,其生產性能、雜交效果綜合性能指標與全國有名的榮昌豬、青裕豬、成華豬、內江豬不相上下,尤其是肉質口感鮮美、風味突出,是優質風味特色肉豬產業發展及特色肉產品加工最為理想的品種。加之,丫杈豬體型結構勻稱,是我國地方豬種中難得一見的部分外種豬特征的優良地方豬種,相比其它地方豬種具有明顯優勢,因此具有較高保護價值。
近年來,風味好、安全的豬肉已成為大眾的需要,未來豬肉的競爭將是品質的競爭。風味肉豬的育種與開發在我國還是一個全新的產業,育種研究剛處于起步階段,有著巨大市場潛力。可以預見,在未來五年內,誰在風味豬的育種上取得突破,誰就將搶占種豬的高端市場和豬肉消費的高端市場,也就將獲得較一般種豬更加高額的利潤回報。
3.1 進一步開展種質特性研究地方畜牧部門要繼續與四川省畜牧科學研究院等科研部門合作一方面從細胞學、分子生物學等方面開展研究,揭示丫杈豬與省內其他盆周山地豬的遺傳差異探明該豬種的品種特性,為該豬種列入國家畜禽品種資源保護名錄奠定基礎。另一方面,開展丫杈豬的優良肉質、高抗病性、高飼料利用率特色性狀的分子遺傳機理研究,篩選和鑒定具自主知識產權的相關功能基因和分子遺傳標記,發掘優異的基因資源。利用分子評價與傳統評價相結合的遺傳資源評價新體系,對該豬種資源進行科學利用。
3.2 加強丫杈豬的保種選育 由于丫杈豬缺乏系統選育和規范制種,品種混雜,性能退化嚴重,因此,建議各級政府每年投入專項經費,持續3~5年或更長時間,由畜牧部門制定選育目標,建立課題組,開展專項研究,加快提高其生產性能、胴體瘦肉率和遺傳純度等主要指標,為大面積開發利用奠定堅實基礎。
3.3 建立丫杈豬高效繁育體系畜牧部門要加緊制定丫杈豬產業發展規劃,確定發展目標,特別要加大供種體系建設力度。應對古藺觀文丫杈種豬場進行技術改造,擴大種豬生產規模的同時,配套建立相應的種豬擴繁場、生產場和商品豬生產基地,發展母豬及肉豬養殖場(戶),建立長期、持續、高效的丫杈豬繁育體系。
3.4 開拓市場,打造優質豬肉產業 大力扶持優質豬肉加工龍頭企業,著力打造品牌豬種和精品豬肉,培植消費人群,拓展市場領域。采取公司化運作方式和“公司+基地+農戶”的產業化發展模式,與農戶結成利益共同體,建立種豬繁育、肉豬生產、豬肉加工和市場營銷網絡,形成產、加、銷一體化的產業鏈,創建優質豬肉產業,使之提高效益,以促進其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