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昌富
(四川省雷波縣畜牧局,四川 雷波 616550)
1.1 臍橙園養殖 在臍橙園林里放養土雞,利用雞除蟲、除草,雞糞肥茶。不僅能節約肥料投入,還能節省人工。
1.2 竹林地養殖 竹園內野草、腐殖質、昆蟲眾多,是小涼山雞的天然食材。這種養殖模式不僅節省飼料,還可利用茂密的翠竹作保護傘,防止放養的土雞被老鷹叼走。
1.3 經濟林地養殖 該模式主要是在板栗、枇杷、獼猴桃、桃子、李子樹等林下放養土雞。利用林下生長的青草、昆蟲喂雞,同時補喂玉米、稻谷等五谷雜糧養殖無公害土雞。雞食草、除蟲,雞糞肥果,形成“雞-果-蟲-草-糞”生態鏈的良性循環。
1.4 退耕還林地養殖 隨著山區生態資源保護的深入,退耕還林地的牧草資源日益豐富,植被良好,又由于山勢平緩,遠離村莊,四周群山環繞,防疫隔離條件優越,所以十分適宜土雞放養。利用山地豐富的牧草資源及種植的人工牧草作為雞的青飼料,排泄的雞糞又反過來肥林、育草。該模式既充分利用了山地牧草資源,又使雞糞等廢棄物得到了充分利用。
2.1 日常管理 搬運雞只宜在晚上進行,以減少對雞的驚擾。白天讓雞在林間自由活動,飲水喂料也在舍外。為盡早使小雞養成在果園林地覓食的習慣,從脫溫轉入果園林地開始,每天早晨至少由兩人配合,對小雞進行引導訓練。每天放養時間不能過早,過早天氣寒冷,雛雞抵抗力差,難以成活,除了下雨或大風天氣,都可以讓雛雞在室外活動,傍晚再將雞趕回雞舍。陰雨天雞不能外出覓食時,要在水盆或水槽中放滿水,并及時補充飼料。當果園林地施用農藥時禁止放雞,停放時間據農藥安全期而定,防止雞發生農藥中毒。放養場地不準外人和畜禽進入,以防帶入傳染病。同時要防止蛇、獸、鳥等動物危害小雞。
2.2 放養場地 放養場地應選在地勢較高、較平坦、向陽、有一定遮陽條件,并且雨后不積水的連片竹林、果林、茶園及經濟林、荒山荒坡上;要有清潔衛生的水源,環境清靜,隔離條件好。每放養1批雞后,場地要用20%石灰水消毒,然后翻土,空閑15d自然凈化。
2.3 放養密度 為了使放養土雞擁有更大的活動空間和覓食空間,一般放養密度控制在每畝50只左右,不能超過100只,有條件的地方可采用輪牧方式。野外牧地空氣新鮮,陽光充足,放牧的雞活動量大,同時還可能吃到一些青草、草籽、昆蟲、礦物質等天然飼料,有利于雞的生長發育。隨著雞的生長和采食量的增加,呼吸量和排糞量也相應增加,雞舍內空氣容易變污濁。因此,要注意雞舍內的環境衛生,隨時開窗透氣,保持空氣流通。另外,應及早訓練雞群上棲架,避免身體與糞便接觸,從而減少球蟲病等疾病的發生。
2.4 飼喂 放養期間讓土雞在野外自主覓食,以蟲、草為主。一般早上放出去時不喂料,以促進土雞覓食,每天每只雞僅補喂玉米、稻谷等五谷雜糧60 g左右,不喂全價飼料,不使用任何添加劑。土雞吃的是野生牧草,喝的是天然泉水。同時,可種植黑麥草、白三葉草、紫花苜蓿等牧草,實行種草養雞,節約成本,提高雞肉的品質和風味。
由于小涼山土雞以自然放養的生產方式為主,雞在野外的活動時間長,活動范圍大,接觸病毒、細菌的機會也相對較多,特別是受候鳥遷徙的威脅較大。因此,必須要綜合防控。
3.1 免疫程序 5~7日齡時,用雞新支二聯苗飲水;10日齡用雞傳染性法氏囊弱毒苗飲水;15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0.3 mL皮下注射;20日齡用雞痘刺種;25~28日齡用雞新支二聯苗飲水;32~35日齡用雞法氏囊弱毒苗飲水;42日齡用傳染性支氣管炎H52苗飲水免疫;50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0.5mL肌注;90日齡用雞新城疫1頭份肌注;120日齡用禽流感滅活苗肌注。同時,做好預防免疫技術的培訓普及,要求養雞戶必須到縣獸醫站統一購領疫苗,嚴格按照說明書保管使用。
3.2 消毒隔離 對禽舍、活動場地、飼料、用具、墊料、工作服、運料車等進行定期消毒,不留死角。消毒藥物可交叉使用生石灰、消毒威、百毒殺等。另外,土雞與水禽不得混養,相互間應間隔3 km以上,且不得共用同一個水源。杜絕雞販子及無關人員入場。
3.3 科學用藥 在放養期間要勤觀察,發現異常雞只應立即隔離,在獸醫指導下對癥用藥,不濫用藥物,不超量用藥,嚴格遵守休藥期。
3.4 常見病防治
3.4.1 雞球蟲病。雞球蟲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寄生蟲病。雛雞易發病,發病雞臨床表現為精神萎頓,羽毛松亂,排出帶血液的糞便,并有零星死亡。勤換墊草,保持干燥是預防或減少雞球蟲病發生的關鍵。一旦發病,可用球蟲靈等藥物治療。
3.4.2 雞百痢。出殼1~3周內的雛雞最易發生雞白痢,其發病率和死亡率均很高。發病雞臨床表現為羽毛松亂,縮頭頸,不吃不動,擠在一起,頻頻排出有惡臭的白色糊狀稀糞,粘在肛門周圍,結成塊狀。病雞感染后常因虛弱衰竭而亡。發病后用復方禽菌靈、強效環丙沙星等藥物治療,效果較好。
3.4.3 雞大腸桿菌病。雞大腸桿菌病是一種常見的腸道疾病,死亡率較高,主要癥狀是腸道充血。發病雞臨床表現為羽毛松軟、拉水樣便。發病后用復方禽菌靈、恩諾沙星原粉等治療,效果較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