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永泰
(遼寧省遼中縣畜牧局,遼寧 遼中 110200)
奶牛泌乳期應按泌乳期的生理變化采取相應的飼養方法。奶牛產前2周由生產車間進入產房,開始圍產期管理,奶牛自圍產期至干乳期采用泌乳期的飼養方法進行飼養。
奶牛圍產期指臨產前15d至產后15d,它的飼養分為兩個階段。
1.1 圍產前期 指產前15d。此期采用低營養水平喂養,應控制精料喂量,以喂優質青貯料、干草為主,精粗飼料比為39∶61。母牛臨產前做到“四觀察”,即觀察乳房變化、陰門分泌物狀況、骨盆韌帶是否軟化、宮縮情況。母牛產犢后,要及時喂給溫麩皮鹽水,以補充體液,預防代謝病的發生。
1.2 圍產后期 采用高營養水平飼喂。母牛產后3d內以喂優質干草為主,輔喂玉米面、麩皮,可將其熬成粥喂,母牛產后4~7 d,逐漸增加青貯料及多汁料的喂量,每天增加精料喂量1kg。產后7~15d,母牛精粗料比增至 47∶53,可消化粗蛋白比前期高20%,能量高27%。
產后擠奶,第1 d擠2 kg,第2d擠1/3的泌乳量,第3d擠1/2的泌乳量,第4d將奶擠凈。注意產后不能立即將乳汁全部擠凈,否則奶牛乳房內壓顯著降低,微血管滲出現象加劇,會引起高產奶牛產后癱瘓。
通過以上管理,牛產后體內營養負平衡時間縮短,失重期縮短14d,泌乳高峰期提前14d出現,奶牛代謝病發病率降低3.1%。
2.1 泌乳上升期飼養 此時奶牛日產奶量以5%~8%的速度上升,產后25~35d達最高日產奶量。這一時期采取“又保又促”的飼養原則,“保”即供給奶牛的日糧應保證利于消化功能恢復,“促”即促進延長奶牛泌乳高峰期。
此時,精粗料比為46∶54,粗纖維占干物質的18%,以利調整奶牛的生理功能,獲得最高產奶量。
2.2 泌乳高峰期飼養 奶牛產奶高峰期一般持續70~80d,這一時期可采用大容積、高濃度的日糧配方進行刺激性飼養,并適時配種。此期精粗料比為50∶46~50∶54,粗纖維占干物質的量不低于17%,否則會影響奶牛的消化機能。日糧喂量:粗飼料37~40kg,精飼料 10~15kg。
此期奶牛日產奶量由30 kg降到15kg,并持續160d左右,其飼養原則是加強奶牛營養,保證胎兒正常生長,保證奶牛有產奶潛力,但不過肥。此期精粗料比為44∶56,日糧喂量 45 kg,喂量可依膘情適當調整。
2.3 泌乳末期飼養 此期奶牛日產奶量為15 kg,持續30 d左右。此期胎兒逐漸長大,因此飼養以滿足胎兒生長和維持低產奶量為原則,可適當延長奶牛乳房熱敷和按摩時間。此期精粗料比為40∶60,日糧喂量40 kg左右,要控制多汁料、粥料、精料的喂量,特別要注意控制膘情。
奶牛臨產前2個月停奶,其飼養原則為滿足奶牛正常生長需要和胎兒生長需要。此期粗纖維占干物質的20%~22%,不用多汁料,要求奶牛體質健壯而不過肥。
干乳期依每頭奶牛的具體情況而定,一般為 45~75 d,平均為60d。凡是初胎母牛及早期配種的弱牛、體弱的成年母牛、老年母牛、高產母牛(年產奶6000~7000kg)需要較長的干乳期(60~75 d)。一般體質強壯、產奶量較低、營養狀況較好的母牛干乳期可縮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