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瑞英,李元迎
(河北一獸藥業有限公司,河北 石家莊 050071)
鵪鶉球蟲病是危害幼鶉的一種急性傳染性原蟲病,患病鵪鶉呆立、下痢。本病以2~10周齡的鵪鶉最易感,若治療不及時,病鶉的死亡率將增加。皮下氣腫一般因鵪鶉劇烈活動使氣囊破裂,氣囊內的氣體逸出至皮下所致,一般皮下氣腫的致死率極低。
某鵪鶉養殖場飼養的16日齡的鵪鶉突然發病,病鶉食欲減退或廢絕,個別鵪鶉頭部或身體前部的皮下有氣體,病鶉所排糞便呈黃褐色或灰黃色,重癥病例很快昏迷、死亡。用藥物治療7d后病鶉死亡率下降,其精神狀態、食欲、飲欲等有所恢復,但仍有皮下氣腫病例出現,并有個別病例死亡。減小飼養密度后皮下氣腫病例未再出現,也未出現死亡。
病鶉羽毛蓬松,兩翅下垂,呆立,消瘦,飲欲增強,食欲減退或廢絕,頭部或身體前部的皮下有氣體,下痢,糞便呈黃褐色或灰黃色,重癥病例昏迷,很快死亡。
剖檢主要見小腸黏膜腫脹,彌漫性出血和充血,其他臟器基本無變化。
將下痢病例與正常鵪鶉分開飼喂。補充足量的維生素A。清除糞便,用百毒殺對禽舍進行消毒。
青霉素飲水,按每只1萬IU給藥,同時每100 kg飼料添加氯苯胍30g,連用7d。
治療7d后,病鶉糞便恢復正常,其精神狀態等也恢復正常,但仍有皮下氣腫病例出現,且每天有1~2只鵪鶉死亡。進入鵪鶉舍觀察,發現發病場的鵪鶉采用平養,其飼養密度較大,個別鵪鶉之間有打斗現象,因此,建議養殖場減小飼養密度。飼養密度調整10d后,無皮下氣腫病例和死亡病例出現。
球蟲病是鵪鶉養殖中的常見病,其對幼鶉危害嚴重,平養鵪鶉球蟲病的發病率高于籠養。預防鵪鶉發病應加強飼養管理和搞好環境衛生,禽舍應保持適當的溫、濕度,注意通風,舍內的飼養密度應適中。
鵪鶉的呼吸系統包含氣囊,一些劇烈活動,如進行免疫注射、打斗等可能導致氣囊破裂。氣囊破裂后,其中的氣體可能逸出至皮下,引發局部乃至全身皮下氣腫,如果同時感染病原微生物,則可能導致鵪鶉死亡。因此,捉拿鵪鶉時動作應輕柔,應避免讓鵪鶉劇烈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