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舉,符開鴻
(1.四川省巴中市畜牧食品局,四川 巴中 636600;2.四川省南江縣北極鄉畜牧獸醫站,四川 南江 636631)
為認真落實四川省委省政府多點多極支撐戰略,充分發揮地方資源優勢,延長產業鏈條,巴中市林牧經濟按“分區多點規劃,壯大林牧經濟帶”的做法,實現了“三區域、四模式、三銜接”的協調發展。
1.1 林業狀況 巴中市林地面積1034萬畝(1畝=667平方米,下同。),森林覆蓋率54%。擁有米倉山、鎮龍山、天馬山、空山4個國家級森林公園和“光霧山·諾水河”國家級風景名勝區。有各類動植物2 400多種。現已建成速生豐產商品林基地100萬畝、以核桃為主的干果基地35萬畝;至2008年底,全市共營造天保生態公益林181萬畝;完成退耕還林工程建設117.2萬畝。生態建設良好,是天然的大氧吧,為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提供了良好環境。
1.2 土地狀況 巴中位于四川省東北部,米倉山南坡。屬典型的盆周山區,地勢北高南低,由北向南傾斜,耕地面積23.403萬公頃,隨著新型城鎮化的推進和勞務輸出的發展,中山區土地相對集中,易于整體流轉,林地資源較為豐富,是林牧經濟發展的重點區域。
1.3 畜牧業狀況 畜牧業是巴中市的支柱產業,2012年畜牧業產值75億元,占農業總產值的48%,出欄肉豬568.5萬頭、出欄南江黃羊125.2萬只、出欄肉牛38.46萬頭,出欄家禽1441.42萬只,出欄兔69.06萬只,所屬四縣(區)均被列入國家生豬調出大縣,南江縣、通江縣被列入省優質肉牛生產區,平昌縣為全省現代畜牧業重點縣,擁有南江黃羊、青裕豬、空山黃牛等優良品種,申報有南江黃羊、巴山土雞、巴山豬等著名品牌,現代生態畜牧業發展空間廣闊。
2.1 林牧結合程度偏低 巴中市林牧結合程度整體偏低,且多為較簡單的混合發展,結構松散。單純性的苗木園、果園、藥園、茶園普遍存在,缺乏科學規劃,未形成林牧循環的有效體系,導致有機肥滿足不了作物(藥、茶、竹、椒)的需求,林下土地資源未能被充分利用的惡性循環,商品率低。
2.2 林牧實體分散 全市存在一部分以果園為主體的果豬(禽)模式,或者是以養殖為主體的豬(禽)果模式,但分布分散不便于集中進行基礎設施項目的投入,也不便于常態化的技術指導。
2.3 基礎條件相對較差 林牧經濟發展的主體空間主要集中在中山區,其林地充足,土地易于整體流轉,糞污消納能力強,生態條件良好。但也存在交通條件差、電力不配套、水源條件較差等基礎設施滯后的問題,制約了林牧經濟的發展。
2.4 科技水平有待提高 林牧經濟需對林業技術、豬牛羊禽等養殖技術、市場營銷知識、企業現代管理知識等有一定儲備。因林牧經濟實體的投入較大,有投入能力的業主往往對林業、牧業技能不甚了解,造成經營管理粗放科技水平低下。
3.1 分區規劃產業帶 因地制宜,分區域集中連片進行科學規劃是林牧經濟發展的前堤和基礎。
3.1.1 高山區。森林主要以喬木和灌木為主體,耕地相對較少,將森林劃片承包,實施林下放牧將護林防火、植樹造林、中藥材種植與采集等森林管護與牛羊場放牧管理有機結合起來,充分利用自然資源,生產高端生態畜產品、中草藥產品,形成生態特色經濟帶。
3.1.2 中山區。耕地面積大,易于整體流轉,尤其是近年退耕還林政策大力實施后,相當部分耕地轉化為經濟林地,生態環境優越,適宜發展集約化標準化林牧經濟。建立以生豬為主體的大型標準化林牧經濟核心園區,做大林牧經濟總量,形成豬牛羊等商品畜核心產業帶,保障畜產品充足供給。
3.1.3 平壩區。人口密集,土地緊張,適宜發展“果蔬(綠化苗木)+禽(兔)”的適度規模庭院林牧經濟模式,形成庭院林牧經濟產業帶,完善養殖結構,豐富畜產品供給。
3.2 探索林牧經濟模式
3.2.1 喬木林+畜場放牧。即利用高山區森林、人工速生林地等林地進行放牧。如南江縣北極牧場利用原始森林進行羊群放牧,配合晚間補飼;通江縣青裕豬繁育場利用喬木林進行定時放牧;通江縣空山黃牛場利用人工速生林放牧,配合補飼。
3.2.2 經濟林+禽兔場半牧。經濟林(果、藥、椒、茶、竹、綠化苗木)分片設欄,禽兔場采用早中晚圈舍人工投料,其余時間在經濟林放牧。如平昌縣盤龍王土雞養殖場采用早晚定時投料,白天在林中放牧,中午在林中涼亭休息。
3.2.3 莊園+標準化養殖場。建立封閉式種植莊園和標準化規模養殖場,利用種植莊園套種飼草(料)作為養殖場的補充飼料,利用養殖場發酵沼液灌溉種植園,利用養殖場發酵后的沼渣做為種植園有機肥,二者良性循環。南江縣元頂子牧場、通江縣火天崗種畜場均采用了茶園+標準化養殖場模式。
3.2.4 庭院林牧經濟模式。利用房前屋后的有限空間,種植果樹(綠化苗木)綠化環境,用圍欄圍繞,禽兔舍建于果樹林中,禽兔住在果樹下,生活在果林中。目前四縣(區)廣泛采用這種巴山土雞庭院養殖模式。
3.3 強化示范點帶動 林牧經濟技術性強,科技依賴程度高,在規劃產業帶內進行科技示范,林業畜牧等技術部門要加大科技幫扶力度,引導業主按照技術規范進行科學管理,遵循市場規律拓展市場,充分發揮示范點的帶動作用,匯點成線,連線成片。
3.4 挖掘其他資源優勢 林牧資源除在林業、牧業上具有優勢外,還具有休閑度假、觀光旅游、承接產業等功能,將幾種功能充分整合,必將延長產業鏈條,推動林牧經濟提檔升級。
3.4.1 與休閑旅游要素銜接。在“莊園+標準化養殖場”模式中,引入休閑旅游要素,增加農家樂的休閑、度假功能,增強接待能力,必將大幅提高經濟效益。如平昌縣將靈山、元山片區的標準化養殖小區串聯成片,強化新村聚居點,使交通水利、土地整理等配套,形成鄉村旅游環線的格局。
3.4.2 與企業利益銜接。在“莊園+標準化養殖場”模式中,往往投入較大,應與相關企業財團建立利益共享機制,既可減小資金投入,又能吸納先進管理理念,更能降低經營風險。南江縣沙河鎮文光澤養殖場與南江縣百草藥業集團結成利益共同體,百草藥業提供藥苗及種子賒銷,提供種植技術指導,按合同價回收中藥材。平昌縣元山、靈山一片的養殖場大多與溫氏集團成為利益共同體,溫氏集團提供種豬、豬苗、飼料、養殖和防疫技術,如期按合同保護價回收豬只,以不低于保底價的市場行情結算養殖費用。延長了產業鏈條,增加了經營收益。
3.4.3 與現代經營理念銜接。在產業核心帶的當地農戶可以將土地、林地、標準化養殖場進行估價入股,整合為綜合性經營企業,交由專業團隊管理經營,入股者可以在企業就地進行勞動力輸出,但不參與企業管理,按股金份額定期結算利潤。南江縣紅光鄉黑池村楊梅產業園引進重慶楊梅公司的管理和經營模式,采用“楊梅+生豬”的循環模式,當地養殖業主以豬舍和土地入股,由重慶楊梅公司統一經營,當地業主在本地實現勞務輸出,年終結算利潤。
3.5 打造林牧經濟品牌 畜牧主管部門要加快南江黃羊、巴山土雞、巴豬等品牌標準的制定,加強企業養殖規范的監督,強化品牌標準的驗收,讓已有品牌盡快占領市場,發揮品牌效應。同時進一步加大空山黃牛、青裕豬等品牌的申報,充分展示巴中畜禽及產品的有機生態特性,使之逐漸走向國際市場。
3.6 強化林牧基礎配套 林牧經濟核心區集中在巴中市中山區,基礎設施相對滯后,各級政府在規劃產業帶上應進行水利、交通、土地整理、巴山新居等項目的配套,盡快改善規劃產業帶的基礎設施,優化政務服務環境,為林牧經濟發展提供環境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