伍偉華
(福建省寧化縣城南畜牧獸醫水產站,福建 寧化 365400)
正常母豬群年均無效應期(NPDs)應保持在40d左右,但根據筆者調查發現,有些鄉鎮農戶由于飼養的母豬品種不好和飼養管理不善等因素,其年均NPDs高達78d。
由于母豬年產窩數取決于其NPDs和斷奶日齡,如果能改變NPDs和豬群斷奶日齡,就可以改變母豬年產窩數,提高飼養母豬的經濟效益。下文就影響NPDs的因素和縮短NPDs的管理措施進行討論。
在不考慮母豬圈舍的影響下,作用于NPDs的主要因素有:
⒈1 體重與胎次 從斷奶到第1次交配的間隔時間受泌乳期體重損失、胎次等因素影響。斷奶到交配間隔越久,NPDs越高。
⒈2 分娩率 分娩率越低,說明空懷母豬越多,NPDs也就越高。⒈3 交配次數 即情期內配種次數。交配次數減少,分娩率下降,NPDs則隨之增加。
⒈4 群體中新母豬的比例 豬群內處于第1次配種與第1次產仔之間的小母豬,占豬群母豬的百分比越高,NPDs亦越高。
⒈5 配種操作和配種后的管理若缺乏良好科學的配種設施和操作技術,未做認真的發情檢查和妊娠鑒定,以及配種后管理不善,都會延長NPDs.
⒈6 采食量 采食量會抑制促黃體激素(LH)的分泌頻率,延長母豬斷奶至發情的時間間隔。
⒈7 營養 母豬的營養狀況直接影響其哺乳期和斷奶后的下丘腦-垂體-卵巢軸(H-P-O)活動。低能量、低蛋白日糧與H-P-O軸的活動減少有密切相關,亦關系到促性腺激素的釋放和LH的分泌,使發情間隔期延長,從而增加NPDs,初產母豬比經產母豬更為敏感。
⒈8 季節影響 夏季較高的環境溫度(27℃以上)會引起母豬體溫升高,GnRH和LH分泌減少。嚴重熱應激情況下,母豬采食量減少達一半以上,以致母豬一進入哺乳期即造成失重過多。這種情況發生在母豬經產時,斷奶到再發情間隙期會延長幾天到幾周。初產母豬發生此情況則可長達幾個月。
2.1 如果斷奶到第1次交配超過8d就要關注下列因素:豬群的哺乳天數、斷奶后管理方式、斷奶后能否及時發現母豬發情、母豬斷奶時的健康狀況,這些是母豬斷奶后能否進入下一發情周期的關鍵因素。
2.2 加強配種后的管理,及時發現發情母豬,進行有效妊娠測定,正確判定母豬是否懷孕。
2.3 當母豬持續發情時每天至少應配種1次,確保其生殖道中有足夠數量的存活精子。通常應在發情期內增加配種次數以提高受胎率和產仔數。
2.4 確定適當的母豬更新率,及時做好母豬的更新和淘汰,保持豬群始終處于最佳繁殖狀態。
2.5 妊娠期應控制母豬體重,使其與生產性能相適應。
2.6 哺乳期應采取增加飼料濃度和增加投料頻率等措施,減少母豬失重。初產母豬應增加營養攝入或減輕其哺乳負擔。
2.7 采用等分斷奶法,即體重大的一半仔豬先于體重小的一半仔豬斷奶。等分斷奶與H-PO軸的急劇應答密切相關,當窩仔數減少時,GnRH和LH的分泌增加。
2.8 在炎熱季節應采用滴水冷卻裝置和特殊的降溫通風設備,最大限度地減少熱應激反應。
2.9 對新斷奶母豬進行公豬誘情,促使其盡快發情。對斷奶后長時間不發情的母豬,可采用藥物催情。
綜上所述,縮短母豬無生產效應期,能提高分娩率和母豬年均產仔數。只要采取有效的飼養管理措施,重視發情檢查和妊娠測定,就能有效控制NPD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