侯顯耀
(四川省南充市畜禽良種繁育改良站,四川 南充 637000)
近年某些地區的部分規模化養豬場的仔豬發生嚴重的腹瀉,其流行面較廣且有蔓延之勢。
本病多流行于晚秋和冬、春季節,即每年的10月份至來年的4月份,一般夏、秋季發病較少。豬場規模越大,發病率越高。散養戶和小規模場的豬發病較少,病情易控制。
發病的以哺乳仔豬為主,其次是保育豬,母豬和育肥豬也可發病。產房的仔豬一旦發病,易引起此病的多批次、反復發生,一般可持續半年之久。發病仔豬日齡越小,死亡率越高,其他豬發病后呈良性經過,其死亡率較低。病豬、帶毒豬及其排泄物是主要傳染源,本病主要經消化道傳染。
新生仔豬腹瀉的潛伏期短,有的出生當天就開始發病。發病仔豬表現為不吃乳,精神沉郁,后期體溫下降。病仔豬先嘔吐,后水樣腹瀉,排黃白色、乳白色、黃綠色、灰色稀糞,糞惡臭,患豬迅速消瘦,嚴重脫水。
該病發病急,有的豬在出現癥狀不到2 h就死亡。15日齡以內的仔豬發病率與死亡率很高。
病死豬脫水明顯,消瘦,被毛無光澤,有的皮膚發白,有的胸腹下與股內側皮膚有藍紫色小點或藍色斑,有的耳部發紫。
小腸充血,腸黏膜脫落,腸壁變薄、發亮;腸管內充滿乳白色、灰白色或黃綠色的液狀物,其內含泡沫和乳凝塊;腸黏膜絨毛萎縮,腸系膜充血、水腫,腸系膜淋巴結腫大、出血;胃底部充血,胃內容物呈鮮黃色并混有乳白色凝乳塊,較大豬的胃部可見胃潰瘍,有的可見壞死灶。
4.1 疾病因素 檢測發現,導致新生仔豬腹瀉的主要病原是豬流行性腹瀉病毒,其次為傳染性胃腸炎與輪狀病毒混合感染、博卡病毒,從部分腹瀉病豬體內還檢出豬瘟病毒和寄生蟲。多數腹瀉病豬都有高致病性大腸桿菌繼發感染。
根據國內對當前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流行毒株的全基因組序列測定,當前流行的豬流行性腹瀉病毒毒株是一種新的毒株,該病毒的流行毒株的S基因與韓國的毒株同源性最高。
4.2 飼養管理因素 冬、春季節溫差大及母豬營養不良,飼料中的霉菌毒素的存在,母豬產仔后乳水不足,產房保溫不到位,飼養環境惡劣等多種因素導致了新生仔豬腹瀉的發生與流行。
防控本病可采取加強飼養管理,進行對癥治療,防止并發感染、酸中毒和脫水等綜合措施。
5.1 免疫接種 母豬產前40 d后海穴免疫PEDV滅活疫苗或PEDV-TGEV二聯滅活疫苗,或用活疫苗對妊娠母豬進行免疫接種。建議疫情穩定的豬場采用滅活苗免疫,疫情不穩定或受威脅的場采用弱毒苗免疫。
母豬產前 20 d進行 K88、K99和PEDV-TGEV二聯滅活疫苗的免疫接種,頭胎母豬產前40 d增加一次K88、K99的免疫接種。
母豬配種前還要作好豬瘟、偽狂犬病、高致病性藍耳病、圓環病毒病等疫病的免疫接種。發病豬場可用弱毒疫苗對同群健康豬進行緊急接種。
5.2 加強產房管理 加強仔豬保溫,仔豬保溫箱的溫度控制在30~33℃,產房溫度提高到20℃以上。仔豬出生后要及時讓其吃上初乳。產房保持干燥,哺乳母豬采用高床飼養,地面鋪撒生石灰,禁止用水沖洗豬欄。仔豬出現拉稀時,被污染的地面應用浸消毒液的拖把及時拖凈。
豬場應嚴格做到全進全出,要加強產房的清潔和消毒。仔豬斷奶后,母豬、仔豬全部移出,然后嚴格按清洗-噴灑消毒劑-薰蒸消毒-火焰消毒-空舍干燥的消毒程序對產房進行消毒,同時,應對產房的飼喂用具進行清洗和消毒。產房消毒后空舍5~7d,下批待產母豬徹底清洗消毒后,方能進入產房。
5.3 執行生物安全措施 嚴格執行生物安全控制措施,控制人員進出,工作人員不得串舍,舍間用具不能交換使用。豬舍和環境定期消毒,使用碘制劑,如超能和勁碘百毒殺等加強消毒。舍內潮濕處勤撒生石灰,以保持干燥。
發病期間豬場暫時不要進行引種,尤其不能從有疫情的地區或豬場引種。
5.4 作好母豬保健 給予母豬全價優質飼料,保證飼料營養全面、均衡,防止飼喂霉變飼料。合理投料,使母豬保持合適的體況及產后有充足的乳汁。母豬分娩后,注射或投喂抗生素預防子宮內膜炎、陰道炎與乳房炎。對產后缺乳的母豬進行催乳,其所產仔豬可進行寄養。
5.5 返飼預防 返飼預防即人為用野毒感染母豬,讓母豬產生抗體,并通過母源抗體使仔豬獲得保護。
用于返飼的病料最好是發病后17~18h的仔豬糞便、小腸、大腸。將病料研碎,經生理鹽水沉降,并添加抗生素后,取適量上清液拌料飼喂臨產前1個月左右的母豬,每天一次,連喂3d,間隔3周后重復一次,當70%~80%的母豬出現拉稀癥狀時表明病料用量合適。一般1頭患病仔豬的腸內容物可返飼10~20頭母豬,如果采用糞便返飼,則糞便必須新鮮。采用返飼預防發病要謹慎,應先進行小群試用,不提倡廣泛使用。
5.6 發病仔豬治療
5.6.1 干擾療法。使用干擾素、轉移因子肌注,應注意的是,只要有一頭仔豬發病就要同時對全窩仔豬進行治療,也可用雞新城疫Ⅰ系疫苗為干擾源進行注射,每頭仔豬注射50~100羽份。
5.6.2 補液。病豬口服含葡萄糖-甘氨酸的電解質溶液、補液鹽溶液,嚴重病豬可采取腹腔補液,補液可防脫水、酸中毒;每千克飲水加30g口服補液鹽和適量抗生素(如慶大霉素等),用注射器滴服,每天 2次以上;產后1~14d的仔豬和其他偏小的仔豬可通過腹腔注射補液,可用5%葡萄糖生理鹽水和5%碳酸氫鈉注射液10~50mL進行補液。
另外5日齡以上仔豬可灌服蒙脫石粉,2g/頭,一天2次,以吸附腸道毒素,防止胃腸黏膜脫落。豬病情穩定后,口服微生物制劑(如乳酶生片、乳酸菌制劑等)調理胃腸功能。
5.6.3 抗生素治療。為控制繼發感染須適當應用抗生素。可用慶大霉素,1000~1500mg/kg 體重,隔12h注射1次或鹽酸環丙沙星注射液,2.5mg/kg體重+硫酸黃連素注射液5~10mL肌注,2次/d,連用 3~5d或 2.5%恩諾沙星注射液,1mL/10kg體重、20%磺胺嘧啶鈉10~20mL肌肉注射,每天2次。
5.6.4 中藥治療。烏梅散加減可收到一定療效,方為:黃連、黃芩、板藍根、陳皮、六神曲、車前子、柯子,配以甘草和諸藥,再以烏梅為引,煎湯灌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