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 健
(重慶商務職業學院,重慶 400036)
印刷行業是物質文明與精神文明結合的特殊行業,應用信息傳播的技術,對各行各業產生舉足輕重的影響。隨著我國經濟的發展,印刷行業發展也成為衡量我國綜合國力的一項指標。而印刷行業的飛速發展,急需大量印刷高技能人才,更不用說西南地區了。談到印刷的發展讓我們不由的想到的就是珠江三角洲,為什么該地區的印刷行業發展如此快速?原因很簡單,該地區印刷業一方面引進外資企業先進的管理經驗和技術,一方面利用本地的人才優勢,發展印刷業,不論內資企業,還是合資、外資印刷企業,始終堅持依靠高技能人才與先進科技共同做大做強。我們認為印刷高技能人才是:在印刷這一工作領域內,掌握精湛的專業知識和技能,具有創新意,能組織團隊高效完成印刷現場工作任務及解決現問題,并能取得高業績的印刷專業人才。
(1)社會認知落伍。印刷行業給人的感覺就是進工廠、又苦又累、待遇又低,所以導致進印刷企業工作的人員素質普遍不高、高等院校印刷專業的生源遠遠不足。如本年參加重慶市內新聞出版行業平版印刷工職業鑒定的人員,絕大多數為初中畢業;而重慶商務職業學院作為重慶市印刷包裝人才培養的基地,兩年招生人數不到300人,據說重慶另一所高職院校該類專業招生僅幾人。從印刷行業發展的趨勢來說,隨著高尖端技術設備的投入,正由勞動密集型轉變為技術密集型和資本密集型。從業人員也從單純勞動力變為可貴的人力資本。
(2)企業意識薄弱。企業意識到人才的重要性,但脫離不了營利根本目標的影響,渴望人才直接為企業創造利潤,不愿在人才培養上投資。因而,很多企業,本身沒有系統完整的管理體系,沒有持續、完整的H R管理系統,不能有計劃的引進人才,引進的人才也沒有企業配套的條件和支持而發展。不健全的薪酬體系和職業發展規劃,造成入職的員工待遇與職位的不匹配、學習意識淡薄,導致集體技術、管理受阻。
(3)高校發展艱難。目前,對于印刷行業發展的重要人才來源是高職院校,而該類專業的建設與發展離不開企業的支持與扶持。重慶商務職業學院與重慶市新聞出版局共建重慶印刷包裝職業教育培訓基地,從校企合作、培養高技能印刷人才而言,依然任重而道遠。在申報科研項目支持上,沒有得到上級主管部門的政策;在對企業支持上,為企業員工培訓、印品質量提高等社會服務不夠到位;企業對學院的支持上,結合生產實際提供的項目缺乏、為教學實踐實習基地不夠到位。因而“產學研”三結合流于形式。
對于任何一個決策來說,都是有利弊的。印刷高技能人才的培養和提升也存在利弊。
首先,高級人才就意味著高薪,這勢必提高企業運營成本。印刷企業還存在著工作時間較長、工作環境惡劣、員工福利較低、生活環境較差等問題。員工素質的提高。就意味著要較大的投入去改善。在印刷微利化的時代,對企業來說無疑是雪上加霜。
盡管如此,從長遠的眼光來看,印刷企業承擔的成本與追求利潤最大化并不沖突,也有如下優點:
(1)企業形象提高。企業注重人才提升與培養,對內會贏得員工對企業的忠誠,對外則樹立良好的社會形象。這是目前企業營銷的重要賣點,也是無形資產,最終會提升其競爭實力。這也是國內外大型企業在盈利之外,勇于承擔其社會責任的主要原因。
(2)激勵員工。高素質的員工自身會營造良好的企業文化。從人力資源管理來看,員工提升自我的途徑也是激勵的一種手段,能有效的提高生產效率,甚至超過其追加的成本。
(3)接受高質高利潤的訂單。高素質的生產隊伍本身就是高質量產品的保證。在低端產品的微利化下,只有進軍中高端產品才是印刷企業做大做強的重要保證。員工的高素質、高技能化則有力的提供了支撐。
(1)引入成熟技術人員。這種途徑是目前大多數印刷企業愿意使用、最常使用的。可以從其他省市或者本地區的其他企業,通過獵頭或者自身招聘等方式引入企業。其缺點是,高薪、高待遇作保證,引入的人員對企業歸屬感不強,適合短期內解決問題,不符合企業長期發展的需要。
(2)印刷企業內部培訓。印刷企業自身來說,有不少的人才儲備。從事該行業幾十年的員工大有人在。從員工入職開始,就可以用老員工帶新員工,引用師父帶徒弟的模式,通過生產過程中來實現熟練技術人員的成長。這種模式,是企業最常用的。但是,印刷企業最怕培訓好之后就跳槽,造成投資虧本,畢竟在培訓的過程中,企業會產生培訓成本,老員工是要消耗時間,降低生產效率。
在這里提出一種比較新的企業內部人才培養的方式,當然這要基于校企的合作基礎上。首先是新員工,在企業進新員工之后,可以交由學校帶訓,拿到相應工作崗位要求的技能證;其次是有一定工作年限的員工,可以通過印刷企業生產空閑時進行,通過學校進行繼續教育,提升能力、學歷或職業資格等級。而上述產生的費用都可以通過獎勵等方式返回給員工,激勵其對企業的歸屬感。
(3)高職印刷專業畢業生。高職畢業生作為專業培養的高技能人才,是印刷企業人才儲備的重要途徑。就目前培養的模式來說,學生在校的實踐課程的教學時間大于50%,并且還有相關的職業道德、法律法規的學習,從自身素質來說高于企業現有大多數員工素質。但該途徑目前也存在缺點:學校制的培養模式、教學師資自身的局限性及課程設置使學生遠離生產第一線。要克服這一缺點,就必須要求印刷企業與學校兩者都有積極合作的態度。加大對印刷專業的投入,努力創建生產型實習實訓場地。
總之,西南地區印刷行業的發展離不開高技能人才的培養,企業軟實力的提升是目前印刷企業勝出的有力法寶。只有社會大眾認可、校企精誠合作,才能創造出西南地區印刷行業發展的美好明天。
[1]王雙利.新時期校企合作的思考[J].石油教育,2010,(6).
[2]李莉萍.印刷專業的人才培養模式研究[J].河南科技,2010,(3).
[3]潘杰..積極探索和大力培養印刷高技能人才(上)[J].印刷雜志,201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