佟力平
(息縣農機監理站,河南 息縣 4643000)
當前全球變暖不斷加劇,油料燃燒在其中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但是人類離不開原油,交通運輸行業對它的依賴性更是達到了極限,我國運輸業的能源的百分之九十七都來至于原油。在節能減排、綠色環保呼聲日益高漲的時候,車輛運行中的節能減排顯得極為迫切,了解我國車輛節能減排管理現狀和措施,并提出有力對策是全面落實車輛運行中節能減排的關鍵和首要環節。
道路運輸行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基礎性和服務性行業。它在為國民經濟快速發展提供強有力的保障的同時,其自身也得到了飛速發展。當我們為其發展深感欣慰的同時,也看到了它潛在的弊端,開始為其資源占用性和能源消耗性給社會帶來的危害表示擔憂。在大力倡導節約型社會、循環經濟的綠色浪潮面前,車輛運輸行業該何去何從,車輛技術改革應該朝那個方向發展等等問題正在引起人們新一輪深入思考,經濟的快速發展已經不再是人們關心的首要問題,生態環境保護日益成為人們關注的焦點。
近年來我國加大了對交通道路建設的力度,改善出行條件、提升交通品質一直是中央領導高度重視的民生重點工作。為進一步改善各省市交通環境,對交通建設的投資逐年增長,在交通運輸業快速發展的同時,我們更應該提高對節能減排的認識,高度重視節能減排在人們生產生活和交通運輸業中的重要性。具體而言,我國車輛運輸節能減排還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1)節能降耗認識不夠且管理不嚴。我國是一個地大物博,礦產豐富的資源大國,這種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根深蒂固,長期以來,國民經濟的快速發展都是以高度消耗能源為犧牲代價的,對科學、合理的使用資源,節約能源沒有根本性的思想認識,節能意識十分淡薄上個世紀60年代末70年代初期,世界發達國家的石油危機現象已經初步顯現,但這一警示并沒有引起我國政府的注意和重視,進入90年代以來,通過改革開放,我國經濟逐步進入快速增長的軌道,經濟快速增長所帶來的機動車日益劇增,國民經濟各行業對石油資源的依賴性大幅度提高,目前,我國已成為世界上主要的石油進口國。近十年來,從中央到各地省市才對節能減排逐漸關注,但是在普通百姓心中,能源節能問題仍然沒有引足夠的重視,尤其在道路運輸行業,如何科學、合理、有效地節約能源,提高節能降耗的思想觀念和意識依然陳舊淡化。
(2)節能管理體制不健全。由于歷史原因,我國在能源節能方面相對西方其它國家起步較晚,相應的法規制度不完善。近年來,國家政府相關部門結合實際國情雖然已制定、頒布、實施了《節能法》,相關政策制度不完善,全國各地市在實施相關政策時,發展交通領域各有關部門之間在資源節能上沒有相對應的文件實施辦法,或者的部門制定有關辦法但只是宏觀管理上的,沒具體執行措施。因此,相關執行機構的在具體執法時力度不夠,實施困難;或由于沒有明確法規要求,交通口內不同管理部門之間存在著管理職能交叉、監管真空,導致在具體執法時出現推諉的現象。
(3)節能降耗監測制度執行不徹底。車輛是道路運輸的主體,尤其是公路運輸,車輛能源消耗水平的高低對道路運輸能源節能降耗指標起著極為重要的作用。目前,國內公路營運類車輛絕大多數為我國國內自行研制、生產,車輛的節能降耗水準較西方國家普遍落后,每百公里油耗比西方發達國家高達20.4%左右同時,營運運輸類車輛制造企業生產的車輛產品較少,技術發展緩慢,公路運輸管理部門只能是企業生產什么樣的車輛,公路上就讓跑什么樣的車輛,這也是我國的道路運輸節能指標居高不下的一個重要原因。在車輛維護方面上,維修企業不能通過正常定期維護,控制客戶車輛尾氣排放,不能達到車輛維修檢測制度要求和國家環保要求,嚴格執行汽車維修保護制定將降低車輛油耗的5%~30%。因此,我們應加強車輛維修養護制度的管理,保證制度的有效實施。
(4)節能管理激勵政策不足。政府應該進行宏觀政策調整,以達到控制交通運輸的能源消耗的目的。當前,運用財政手段調節能源消耗的力度不夠,沒有建立有效的交通運輸節能降耗的激勵機制。雖然已采取財政手段征收車輛購置稅和征收燃油稅,但是稅收政策導向不夠清晰,力度也不足。能源消耗較低的交通運輸工其成木較高,很多企業不愿采購高成本的車輛。同時,交通主管部門缺乏相關執法和懲罰手段抑制能源浪費,難以推動節能降耗目標的實現。
(1)車輛采購要兼顧社會和經濟效益。在淘汰更新車輛過程中,節能車型的采購價格由于技術的創新、配置的提高,其銷售價格也在攀升,從而增加采購成本。我國運輸企業在統籌兼顧“車輛價格”和“節油效果”的同時,車輛選型應該盡量根據不同行業運輸特點,選擇已經經過客運市場檢驗了的成熟車型;而對于同一線路,盡量選擇相對統一的車型,方便車輛的維護、修理和配件儲備,為企業的集約化經營創造良好條件,選型中既考慮了車輛的節油效果,也兼顧了企業的采購成本。
(2)確保燃油定額的科學性。燃油定額標準考核制度是一項持續更新,長久生效的制度。對于不同車型的具體定額標準,如何在不同的車輛運行條件下制定不同的考核標準,確保標準的科學性,尚需要長期持續的跟蹤和摸索來保證,在對每月的實際燃油消耗情況進行技術分析的同時,要用科學發展的眼光看待定額標準,在必要的 時候對標準進行及時的修訂,使標準能更好的滿足企業生產經營和節能減排的需要。
(3)強化燃油考核激勵機制。運輸企業應該制定科學合理的燃油定額的節、虧獎罰激勵機制,對駕駛員實行節、虧獎罰過程中,出現了部分駕駛員由于個人操作原因導致虧油較多,從而對獎罰措施心生抵觸的情況,如何使虧油駕駛員通過學習,迅速轉到節油軌道上,是節油工作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在考核駕駛員油耗節虧獎罰過程中,要積極推廣節油操作的先進技能和先進經驗,正確引導駕駛員科學節油。特別是城市公交企業,在考核中,既要全面提高廣大駕駛員的節油熱情,防止部分駕駛員出現不良的抵觸情緒,也要杜絕駕駛員為了片面追求節油效果而進行不符合行車安全要求的駕駛操作現象。
(4)調動駕駛員車輛維護積極性。在優化車輛技術結構過程中,部分駕駛員對車輛日常維護作業項目理解不夠充分,對日常維護最基本的檢視不夠重視,無法充分發揮駕駛 員作為車輛一線使用者的車況把關作用。交通運輸企業,在車輛的日常維護過程中,充分調動駕駛員的積極性,積極完成出車前、行車中、收車后特別是出車前的日常例檢,及時發現車輛故障隱患,既提高了行車安全,也為車輛節油打下了良好的技術基礎。
當前,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相關政策,緊密圍繞節能、環保和安全三大命題,積極探索節能減排、循環利用的良策與實踐,我們相信隨著相關政策的足部落實,隨著科技的進步與人類環保意識的增強,車輛運輸節能減排將取得長足的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