邰建剛
(建水縣職業教育中心,云南 建水 654300)
隨著我國經濟社會的發展,農村經濟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農機事業在農村中得到大量的發展,大量的農機在農業中的應用,農業生產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由于農民機手的操作不但意識不強,農機傷人的事故時有發生,養成良好的操作駕駛習慣,是減少農機事故主要措施,培養農機操作手的良好的操作習慣,是農機培訓的責任,是降低農機安全隱患的主要有效途徑之一,是構建和諧農村有力的措施。
養成式教育是指在思想教育的基礎上,在日常生活工作和學校中,通過訓練,嚴格管理等種種教育手段,全面提高人的“知、情、意、行”等素質,最終養成自覺遵守社會道德和行為規范等良好道德品質和行為習慣的一種教育。教育就是養成良好的習慣,良好的習慣受益終生,在農機培訓中,我們不能改變學員的文化水平,但我們可以改變學員的操作駕駛習慣,良好的操作駕駛習慣有利于保護人們的生命財產,有益于家庭和睦,社會和諧,是構建和諧社會、和諧交通的基礎,農機培訓中,農機操作手必須養成以下幾種良好的習慣。
(1)要養成良好的車德。無論干什么都要講個“德”,做人要講社會公德,搞文藝的要講究“藝德”,從事醫生職業的要講“醫德”,開車的也要有“車德”,許多時候,造成交通事故,并不是駕駛員的技能不好而造成的,出事的主要原因就就因為他們沒有“車德”。每一位農機操作者,都是社會中一分子,良好的社會公德都由每個夠成。在馬路上也面臨著兩種選擇,是文明禮讓,遵章行車,還是違規、違章、野蠻駕駛。馬路是面鏡子,它可以照出每一位駕駛者的素質,每一個人的道德水平的高低。人們都希望駕駛員在行車途中都能遵守車德,文明禮讓。在農機培訓中,我們要求教練員、學員嚴格遵守交通法規,嚴于律己能自覺的遵守法規,。車子畢竟只是一個鐵的外殼,里面的人才是決定因素。社會公德實際是一種社會規則,是法律的前身,遵守社會公德是一種自覺履行契約的行為,再好的法律制度,也不可能縱向到底,橫向到邊,更不可能自動地全過程地盯著每一個人,良好的“車德”其實就是駕駛者自覺遵守交通法規的一種自覺意識,“手握方向盤,公德記心間”。切實履行駕駛者的社會責任和家庭責任。良好的“車德”包含:
文明行車:①遵章守紀,禮讓行車,不爭道搶行。②不開英雄車、賭氣車、冒險車。③不違章載客,不酒后駕車。
安全禮讓,助人為樂。①若越后車發出超車后靠邊避讓;②低速盡量靠右行,及時給予對方幫助。③有人需援助時給予對方幫助,助人就是助已。
(2)要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和良好的心態。農機操作手作業時,要嚴格按照操作規程順序上進行。絕不能圖方便,簡化操作,往往會由于一時之便造成一身的遺憾,許多機手就是無視操作規程,而付出血的代價。良好的習慣就是經過重復的練習而鞏固下來的思維模式和行為方式。凡是形成習慣的事情,做起來不勉強、不費力。一名農機操作手必須養成以下習慣:①作業前檢查。以檢查、緊固和補給為主,檢查聯結部份是否牢固,燃油是否充足,潤滑是否到要要求。②作業中檢查。有無異常的響聲,有無異常的味道。③作業后檢查。以清潔為主,及時清除有關的雜物。④有無"四漏",即漏油、漏水、漏氣、漏電現象。⑤不疲勞作業。⑥酒后不操作機械。⑦作業時,必須有兩人在場。⑧良好的心態。
不良的心態是安全駕駛、安全操作的最大隱患,經驗證明,凡是做到安全行駛、安全作業的操作手,其心理活動一定是積極的,反之,凡違章肇事,不按操作規程的機手,其心理活動是不良的,消極的。
在一般情況下,機手在滿意、愉快、高興、歡喜時,反映靈敏度提高作業中、行車中、精力充沛、精力集中,處理情況迅速果斷,作業效率高,沒有安全隱患,不良的心態,往往會埋下安全操作隱患。良好的心態有:①劣勢心態。大丈夫能曲能伸,農機操作手應保持一種劣勢的心態,一種惻隱之心,要尊重路上的車輛、行人,你哪一樣都惹不起,哪一樣都避開它。②辨證心態:辨證地看待行駛中的現象,農機是為農業生產服務的、為農民增收服務。超車、飆車不代表你機技術好,你技術高。而是你的素質差。③謹慎、平和心態。農機操作手必須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和心態,時刻保持謹慎平和的心態。一輛機器,無論它再好,都是人類控制,能否讓它安全工作,關鍵取決于人的意識,保持平和的心態,避免“大喜大悲”的情緒波動,減少操作中的安全隱患。
(1)示范法。示范教學法是教練員每天都在使用的教學方法。示范教學法就是有目的地以教練員的示范作為有效刺激,以引起學員相應的行動,使他們通過模仿成效掌握必要的技能,是實作教學中最常用的方法。在農機培訓中,教練員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給學員方法移默化的作用,教練員的駕駛操作習慣都直接影響學員。身教重于言教。在示范教學中,我們必須做到三點:一是示范要標準,要到位。不能一個教練員一種教法,讓學員無所適從,不能隨心所欲隨便教,要邊說邊做,說的要詳細,做的要到位。二是示范要嚴格,要嚴格要求每個動作,要做到位,保證每個動作都質量,講清做不到位的后果,同時要求學員做到的,教練員也要嚴格遵守。三是示范要重復,人與人不同,有的一教就會,有的比較慢,每一個動作要不斷的重復,讓每個學員不斷的領會,直到每一個動作都能有機的協調起來。習慣是從某種特定的環境成長出來的,以相同的方式,一而再,再而三地從事相同的事情,不斷重復,不斷思考的事情,在農機培訓教學中,我們從一些簡單動作做起,循序漸進,逐步增加,直到把每個動作有機地統一協調起來。
(2)警示法。就是通過對實際案例、宣傳光碟來警示教育機手,使之養成良好的操作習慣,通過一幅幅血淋淋的畫面,一場場血淋淋的現場,使每個機手的內心達到共鳴,達到震撼,從而讓機手感知到養成良好操作習慣的重要性,遵守法規,遵守操作規程的自覺性。觀看宣傳光碟、《關愛生命、平安出行》,以當地發生事故為例加以講解。
(3)強制法。好習慣不是以生俱來的,任何一種習慣的培養不是輕而易舉的,特別是農機駕駛操作的駕駛員,他們都是農村人員,文化水平有高有低,他們往往都有少量的駕駛操作經歷,有一定的不良習慣,你要讓他改進有點難。教練員要充分講清楚不良習慣的要害,指出每個機手的毛病,由淺入深循序漸進,嚴格要求,強制使他改進,從而養成良好的習慣。對于一些不能改正的,我們絕不發證,絕不能讓一個不合格的產品出去。否則會違害社會。
通過養成式教學,讓農機操手們養成出車(作業)前檢查機械,盡量減少機械事故的發生;行車中自覺遵守道路交通安全法,注意行人,尊重行人和車輛,遇到別人有困難時,盡量給予幫助;保持良好的心態,時刻牢記身上的責任,你要對你的家人負責,同時你也要對別人負責,盡量減少事故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