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消息
生物基纖維:紡織業戰略性新材料
目前,以生物基化學纖維及其原料重大工程專項為產業突破口,把“三個替代”(原料替代、過程替代、產品替代)、“三個結合”(與生物化工產業相結合,與節能環保、廢物利用相結合,與功能改進及推廣應用相結合)和“三個重點”(重點攻克生物二元醇生產及應用技術、重點攻克聚乳酸纖維原料制備及纖維應用技術、重點攻克海洋生物基纖維原料多元化及規模化生產技術)作為當前發展生物基化學纖維的重要任務,開發替代石油資源的非糧生物基原料、新型生物基化學纖維;突破生物基纖維綠色加工和新工藝、裝備集成化技術,實現產業化生產;開拓生物基化學纖維應用領域,促進產業鏈跨越與可持續發展,實現經濟社會效益顯著提高。
舒彈絲是生物基PTT纖維的代表,是福建海興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與美國杜邦公司合作開發的產品。海興總經理張連京說:“舒彈絲35%的原材料采用非石油的可再生生物質資源,減少了對石油和石化產品的依賴。相比石化法生產的尼龍6纖維,生產同樣數量的舒彈絲可減少30%的能源消耗和63%的二氧化碳排量,是可回收、可循環使用的綠色環保纖維。”
中國化纖工業協會秘書長王玉萍說,大力發展生物基纖維,未來紡織化纖工業的相關技術、工藝、設備、人才、經營模式等方面都要隨之發生深刻變化。生物基纖維產業將帶給紡織行業欣欣向榮的前景與潛力無窮的提升空間。
我國生物基化學纖維在國家政策鼓勵、專項支持、企業投入、協會推進的新形勢下,即將進入高速增長期。從中國化學纖維工業協會公布的《中國生物質纖維和生化原料科技與產業發展30年路線圖》中可以看到,到2015年,我國生物基纖維及生化原料產量預期達到510萬噸,年均增長17%。其中,PTT纖維將達到15萬噸,海藻酸鹽纖維將達到1萬噸,PLA纖維將達到5萬噸。產業鏈向上下游延伸,從而實現原料替代、過程替代、產品替代,拓寬下游應用領域,從而實現經濟社會的良性發展。
(摘自《中國紡織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