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璠

“你的幸福在哪里?”2012年9月底至10月初,《小康》雜志社在全國范圍內開展“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在對千余名受訪者進行問卷調查的同時,還對近百名不同行業、不同性別、不同年齡層次的勞動者、學生等進行了深度訪問。
《小康》調查顯示,六成受訪者會為自己的健康感到擔憂,超過半數的受訪者覺得健康對自己的幸福感受會有很大影響。“身體健康才是幸福的本錢”,因此,把握住幸福的第一步,就是擁有一輩子的健康。
在“2012中國幸福小康指數”之“影響公眾幸福感的十大因素”排行中,收入排名第一。中國人對于收入的重視程度超過了2011年,甚至也超越了健康。
但是,調查顯示,高收入者并不一定活得幸福快樂,低收入者也并不一定過得悲催郁悶。那些對于自己的收入感到滿意者,才能將錢和幸福統統抓在手中。
無論哪個年代出生的中國人,都有一個共同的價值觀——重視家庭。國人普遍看重家庭,講究“家和萬事興”、“常回家看看”,因此“相親相愛的一家人”往往都有著較高的幸福指數。
“2012中國幸福小康指數”調查發現,單身人士們所期待的“愛”更多地來源于和他/她在一起時的感覺,他們希望理想中的“另一半”能盡快出現,并幻想著那種美好而浪漫的感覺;而已婚人士們所期待的“愛”更多地來源于和他/她之間的情感,他們希望彼此間能夠用溝通和理解搭起“心橋”,攜手走過風風雨雨,然后一起慢慢變老。
在中國,有一套屬于自己的住房,是幸福生活的必需品,哪怕它只是一個小小的空間,卻是能夠為人生擋風遮雨的地方。
《小康》向千余名勞動者發問,“就職業而言,您認為對幸福感影響最大的因素是什么?”除了“收入”之外,回答最多的就是“個人能力得到體現”,而在50后受訪者眼中,“個人能力得到體現”和“收入”同等重要。
在千人幸福指數的調查中,“提高食品安全水平”對人們幸福感的提升,從前年的第七位上升到了去年的第三位,甚至超過了人們對住房、醫療保障的需求。
《小康》于去年5月發布的“2012中國生態小康指數”調查顯示,63%的受訪者感覺所遭受的環境污染對自身健康危害“比較大”。一個城市、一個國家是否宜居,最起碼的要求就是要有新鮮的空氣和潔凈的水源,這不僅僅是環保的核心,也是幸福的內涵。
“2012中國平安小康指數”調查結果:僅四成人不缺乏安全感,影響人們安全感的五個最主要原因是:環境污染嚴重,食品安全不能讓人放心,經常聽到或看到新聞媒體關于社會治安混亂的報道,所在城市貧富差距過大和親眼看見過違法犯罪事件發生。
去年9月發布的“2012中國信用小康指數”調查發現,有1~3個可信任的人,在受訪者中占比最大,為41.1%。而在前年,卻是身邊有4~6位可信任的人在受訪者中占多數。
這并不是一個好的信號,人際信任圈子在縮小。隨著這個圈子的縮小,看似最簡單、最觸手可得的幸福,卻極有可能與這個時代漸行漸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