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 寧
(哈爾濱鐵路局減速頂研究所, 黑龍江 哈爾濱 1500066)
液壓減速頂工作的穩定性是人們所期望的,但是有些技術問題可能使其工作不穩定,甚至出現功能降低或變差,給編組場調車作業帶來麻煩。為此,就液壓減速頂的幾個技術問題進行探討。
液壓減速頂是依靠液壓油的流動來實現減速頂的各種功能,而且油和氮氣在油缸里的體積比(油氣比)對減速頂的工作性能產生很大影響,同時氮氣在油缸里的壓力也對減速頂的性能產生重要影響。它們主要影響三個技術指標:臨界速度、制動功和阻力功。因此,在減速頂組裝過程中,裝入油缸里液壓油的量一定要準確,這樣才能保證油氣比的精度。另外,組裝時的充氮壓力也非常關鍵,氮氣初始壓強 不能有明顯偏差。參見圖1。

圖1 油缸里的液壓油和氮氣
1)對臨界速度的偏差:從臨界速度公式可以看出P0的影響。

式中:γ—液壓油的比重,N/cm3;
C—速度閥流量系數;
D1—速度閥板外徑,cm;
D0—滑動油缸內徑,cm;
d—活塞桿直徑,cm;
m—速度閥彈簧數量,個;
K—速度閥彈簧剛度,N/cm;
X—速度閥彈簧預緊壓縮量,cm;
h —速度閥開量,cm;
P—速度閥剛要關閉時閥板上表面的壓力,N/cm2;0
A1—速度閥板上表面的受壓面積,cm2;
A2—速度閥板下表面的承壓面積,cm2;
βL—車輪輪緣與減速頂油缸的接觸角,°;
α—減速頂的安裝角,°。
P0增加導致臨界速度βL提高。
2)對制動功的影響:
油氣比對制動功有很大影響,如果油多了,氮氣體積小了,油缸的空走行程變小,做制動功的行程增加,使得制動功加大;反之,液壓油的量少了,使減速頂的制動功減小。
3)對阻力功的影響:
當車輪的走行速度低于減速頂的臨界速度時,減速頂對車輪不做功,但也產生一定的阻力,該阻力對車輪的做功稱為阻力功,阻力功越小越好。但是,油氣比對阻力功有影響,油的體積增加時,阻力功加大,充氮壓力偏大時,同樣阻力功增加。
為了保證減速頂臨界速度準確、制動功不降低、阻力功不增加,在減速頂解體組裝時,一定要嚴格控制油氣比和充氮壓力的誤差。
液壓減速頂的一個重要技術指標是減速頂的臨界速度,它決定車輪經過減速頂時,該頂是否對車輪做功,因此臨界速度是減速頂對車輪做制動功的“開關”,如果“開關不靈”,減速頂對外做功就沒有保證,所以臨界速度是減速頂最主要的技術指標之一。它的誤差大小決定了減速頂做功的準確性。
每種型號的液壓減速頂的臨界速度都規定了一定的許用誤差±Δ,比如臨界速度是V0,則臨界速度的上限是V0+Δ,下限是V0-Δ。如果減速頂的生產誤差或使用誤差超出了{V0+Δ→V0-Δ}的范圍,這就屬于這個或這批減速頂的臨界速度不準確,將給編組場上的調車作業帶來不利影響。
從計算臨界速度的數學模型(公式1)中可以分析影響臨界速度誤差的主要因素。
生產誤差:減速頂的速度閥由速度閥板和速度閥彈簧組成。如圖2所示。

圖2 速度閥結構示意圖
而臨界速度的大小主要取決于速度閥板的開量h、速度閥彈簧的剛度K和彈簧預緊壓縮量X,其次是液壓油的壓力P0等(見公式1)。開量h是指速度閥板下表面與活塞頭部上表面之間的距離,見圖中F2。如果在生產中,上述幾個參數沒有達到設計值,組裝時的開量h不準,均會造成減速頂先天性的臨界速度誤差,這當然可以通過出廠前的試驗加以調整和修改。
使用誤差:減速頂在運用過程中,臨界速度也會產生誤差。車輪輪緣與油缸的接觸角βL對臨界速度的誤差產生影響,而接觸角與減速頂的安裝高度、軌距的寬度、車輪輪緣的厚度有關。如果減速頂的安裝高度不一致,線路軌距加寬,車輪輪緣變薄,都會使臨界速度的誤差加大。另外,在使用過程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油缸里的液壓油純度不斷下降、黏稠度增加、流動性變差,從而導致臨界速度誤差明顯加大;其次是使用時間越長,油缸的油氣不可避免地有些滲漏,降低了油氣壓力P0,也會造成臨界速度的誤差。
臨界速度的偏差越大,對溜放車輛的速度控制精度越差。例如:一組重車進入減速頂區要求其速度降低到5km/h,可是有些減速頂的臨界速度誤差大,超過了上限V0+Δ,于是這些減速頂不起制動作用,導致車速偏高,容易與前車超速連掛而撞車,甚至發生事故(脫線或將前車撞壞)。再如:一組輕車進入減速頂連掛區,由于有些減速頂的臨界速度偏低,低于了下限V0-Δ,本來要求減速頂不做制動功,可是有些減速頂起了制動作用,造成這組輕車停留在連掛區中間,溜不到位,也可能使后續鉤車與其相撞,或者需要調車機車下峰整場,從而影響了調車作業的時間,降低了作業效率。
因此,由于減速頂臨界速度的誤差會產生以下不良后果:
重車 E1>∑W 車輛超速連掛,撞車
輕車 E2<∑W 車輛途停,也可能撞車
式中: E1,E2—鉤車動能,
n—減速頂的臺數;
d—減速頂滑動油缸內徑,cm;
Pe—壓力閥的定壓,N/cm2;
H—減速頂的垂直工作行程,H =H0cosα,cm;
H0—減速頂油缸沿其軸線的行程,cm;
α—減速頂的安裝角,° 。
減小臨界速度誤差首先在出廠前就應克服在生產中存在的問題,亦即應該是合格產品,至于使用中的誤差是有關使用部門要注意和解決的問題。
1)減小接觸角的偏差:關鍵是線路鋼軌的軌距問題,在線路的日常維修中,要求工務部門加強對編組場線路維修的重視,盡量避免軌距加寬,不要超過1435+6mm,這樣可以減小車輪的橫動量,從而減少了接觸角 的偏離度,進而減少臨界速度的偏差。
2)安裝高度問題:減速頂的臨界速度與減速頂在鋼軌上的安裝高度有關,據有關學者分析,高度每差1mm,臨界速度就偏差0.04m/s(0.144km/h)。所以在減速頂的維修過程中,一定要保證安裝高度達到有關的技術標準要求,避免因安裝高度不準而產生減速頂臨界速度的偏差。
3)避免減速頂油缸油氣的漏泄:在線路上檢查減速頂的狀態時,一定要注意減速頂的油氣壓力是否充足,發現油氣不足一定要及時更換,防止因油氣漏泄產生臨界速度的偏差。
4)減速頂油缸里的液壓油一定要定期更換,保證液壓油的黏度、純度和流動性始終處于良好狀態,這樣才能使臨界速度準確。
5)避免雙頭螺栓松動,因為它們松動會使安裝角α發生變化,同時也使接觸角βL減小,從而導致臨界速度改變。
減速頂的阻力功雖然僅是其制動功的百分之幾(5%左右),但對難行車的走行影響卻很大,甚至即使有幾臺減速頂的阻力功明顯偏高,就可以使難行車的速度顯著降低,或者造成車輛途停。這對調車作業的順利進行帶來不少麻煩:一是可能無法進行下鉤車的溜放;二是可能會造成鉤車相撞,嚴重時會發生輕車脫線事故。為此,必須重視減速頂的阻力功問題。減速頂的自然阻力(不做制動功時的阻力)包括氮氣壓縮阻力、液流阻力和摩擦阻力,如公式(2):

式中: Fd—氮氣壓縮阻力,N;
F1—液流阻力,N;
Fm—摩擦阻力,N。
它們產生的阻力功:

新出廠的減速頂阻力不會太大,因為各摩擦副間的潤滑好,液壓油的物理性能好。但是經過若干時間后,尤其是維修不佳,減速頂的各種阻力會明顯增加,特別是液流阻力和摩擦阻力會顯著上升,從而使減速頂的阻力功大大增加,對難行車的走行帶來很大困難。
克服阻力功上升的關鍵是日常維修時加強對油缸和殼體間的潤滑,降低摩擦阻力,定期更換液壓油,保證液壓油始終有較好的流動性。
有幾種因素會使減速頂的制動功降低:安裝高度偏低;油缸油氣漏泄;調壓螺絲松動;壓力閥口密封不嚴;壓力閥彈簧剛度降低;活塞頭部密封環不好而上下串油;等等。
一般新減速頂不會發生上述問題(安裝高度除外),但使用時間一久,各方面的問題就都會出現。減速頂的制動功包括有氮氣壓縮產生的制動功、液流阻力制動功、壓力閥定壓制動功、摩擦阻力制動功。當然制動功的主體是壓力閥定壓產生的制動功。如公式(4)為一臺減速頂的制動功表達式:

式中:W0—壓力閥定壓制動功
d—滑動油缸內徑,cm;
P0—壓力閥的定壓,N/cm2;
H—油缸的垂直工作行程,cm。
壓力閥密封不好、壓力閥彈簧老化、調壓螺絲松動以及活塞上下串油,都導致壓力閥定壓制動功的降低,這也是制動功降低的關鍵所在。由于減速頂在運用過程中,是群體做功,一條線路上安裝了上百臺減速頂,如果僅有一兩臺頂的制動功有所降低,并不會影響該股道的調車作業效果,但若有多臺減速頂的制動功下降,將會造成減速頂系統能力的不足,容易使鉤車超速,這種情況對調車作業的安全和效率均會產生不良影響。
為了解決這個問題,應加強日常的巡檢和維修,定期更換壓力閥彈簧,定期檢查調壓螺絲是否松動,注意壓力閥體和活塞密封環的修理與更換等。
通常減速頂是通過殼體上的兩個雙頭螺栓緊固在鋼軌腰上,此時雙頭螺栓成為“懸臂梁”,受力情況比較惡劣,如圖3所示

圖3 正常情況下螺栓受力情況
它受到的作用力有拉力N,剪切力F和彎矩M,一個螺栓受到的正應力:

NL— 螺栓受到 的拉力,N;
NJ— 螺栓預緊力, N;
MK— 螺栓受到的彎矩;N·m;
S — 一個螺栓的橫截面積,m2;
W— 材料的抗彎系數。
受到的剪應力:

Q—螺栓受到的剪切力,N。
根據二向應力狀態理論,拉伸主應力:

再據螺栓材料的強度極限σb計算出螺栓的安全系數。通過計算,有的型號減速頂,螺栓的安全系數是偏小的。
如果有一個螺栓松動,另一個螺栓的受力情況更惡劣,如圖4。

圖4 螺栓松動后的受力情況
由于螺栓松動,增加了螺栓上的剪切力和彎矩,對螺栓強度十分不利,更易折斷。
有的型號減速頂螺栓強度偏小,曾出現螺栓折斷問題。尤其是有一個螺栓松動時,不僅影響減速頂的工作性能,而且容易造成螺栓損壞。
設計者要加大安全系數,使用者要加強日常檢查,經常對螺母進行緊固。
綜上所述,液壓減速頂在運用中的幾個技術問題是值得設計者、生產者和使用者重視的,特別是使用部門,一定要加強日常的維修和管理,嚴格按照技術要求進行檢修,保證調車作業的安全和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