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玲球
近幾年來,浙江省溫嶺市的慈善事業不斷發展,全民慈善的理念逐步深化,慈善募捐和救助活動深入開展,義工隊伍不斷壯大。至2011年年底,全市有7支義工(志愿者)隊伍,登記在冊義工(志愿者)38000名,其中溫嶺市慈善總會管理的慈善義工1070人。義工分會2008年6月成立以來,開展各種公益活動300多場次,參與社會服務5000多人次,累計服務時間20000多小時,受益群眾10000多人次,為推動全市的精神文明建設作出了應有的貢獻。但是該市的慈善義工活動也存在不少問題:如隊伍覆蓋面不廣,義務活動未能常態化,有計時的義工人數不足500人,有關單位扶持力度不足等。
為了使義工工作成為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內容,成為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教育的重要載體,成為慈善機構工作的重要抓手,溫嶺市慈善總會全力以赴,著力在制訂政策上動腦筋、在長效機制上下工夫、在規范管理上做文章,取得了初步成效。
一、領導重視,認識統一
溫嶺市委領導十分重視義工工作,周先苗書記聽了該會會長陳夏德匯報后,要求總會和市級有關部門抓緊研究落實,整合社會資源和社會組織,積極探索,創出特色。市委副書記、市長李斌十分支持這項工作,當即拍板同意建立義工發展基金。市委副書記王加潮在溫嶺5·15慈善公益日啟動儀式上就公共政策促進義工發展作了強調。
該會以此為重點,全力開展試點工作。一是認真總結義工的實踐活動,提煉成功經驗。二是走訪調研全市各義工組織,探索義工發展規律。三是召開慈善義工骨干成員座談會,統一思想。召開鎮(街道)分會領導會議,講明試點的重要意義,要求各分會高度重視義工工作,組建好義工隊伍,指導義工開展扶貧幫困和公益活動。四是起草文件,反復修改,初步形成了促進義工(志愿者)發展的“指導意見”和“實施辦法”。
二、制訂政策,完善機制
在多次溝通、征求意見的基礎上,溫嶺市委、市政府發布了《關于加快和促進義工(志愿者)組織發展的意見》,兩辦發文同意建立溫嶺市義工(志愿者)服務工作委員會。市義工(志愿者)服務工作委員會以溫義工委發〔2012〕1號文件頒發了實施辦法。
一是在組織機構方面,建立義工(志愿者)服務工作委員會,由市委副書記擔任主任,市委宣傳部部長和分管市長擔任副主任,市委組織部、市委宣傳部、市人事勞動保障局、市民政局等17個部門的主要領導為成員,領導和指導各義工組織開展活動。下設辦公室,辦公室設在總會,由常務副會長擔任辦公室主任。慈善義工分會立足于民間性和社會性特點,加強基層網絡建設,在完善鎮(街道)服務隊、村(居)、社區服務隊和專業服務隊建設中創出特色。市環保志愿者協會、紅十字志愿者工作委員會、消防志愿者協會等組織根據專業特點和技術特長,有針對性地開展服務。市青年志愿者協會、市巾幗志愿者工作站發揮人民團體聯系廣泛的優勢,積極參與各類活動。黨員志愿者組織發揮政治和組織優勢,鼓勵黨員和機關干部參與各類義工(志愿者)活動。
二是在激勵機制方面,市委市政府、義工服務工作委員會和義工(志愿者)主管部門定期舉行表彰活動,推動義務工作蓬勃開展。宣傳部門把開展義工(志愿者)服務活動作為創建文明村鎮、文明街道、文明社區、文明行業、文明單位、文明窗口的重要內容,列入考核指標。教育部門把義工(志愿者)精神作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和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內容,納入學校教育教學體系。
領導干部(市管后備干部)、共產黨員和機關工作人員踴躍參加義工(志愿者)組織,每年義務服務時間不低于30小時。領導干部要在業余時間參加綠化、環衛勞動、交通秩序疏導和聯系單位扶貧幫困等義務工作。國家機關、社會團體、事業單位普通工作人員在晉升晉級時,要提供義工(志愿者)服務經歷作為參考依據。
三是在保障機制方面,建立義工組織發展基金,一期投入200萬元(市財政撥款100萬元,市慈善總會投入100萬元)。以后每年由市財政和市慈善總會各撥入20萬元,用于義工服務項目、公益活動及人身傷害意外保險支出。義工(志愿者)服務工作委員會辦公室定期組織項目評估,落實活動經費,推動全市義工(志愿者)特色活動和創新項目的開展。有關部門為義工(志愿者)服務活動提供必要的平臺和服務載體,將慈善實體、福利機構、公共場所作為義工(志愿者)的服務基地,提高義工(志愿者)的參與度。
設置義工部或志愿者工作室,配備人員、提供辦公場所和資金保障。建立回報制度,對上一年義務服務時間80小時以上者,如遭遇突發性人身損害造成家庭困難,市慈善總會將依照“救助管理辦法”予以救助。同時上一年義務服務時間80小時以上者,義工(志愿者)組織的主管部門可為他們每年每人提供適當的交通費、通訊費補助。
三、規范提高,全面推進
市委加快義工(志愿者)組織發展的意見和市義工委實施辦法相繼出臺,對于壯大義工(志愿者)隊伍、激發參與熱情、創新活動項目、提高慈善意識,推動社會進步都有較大的促進作用。總會以此為契機,著力在規范管理、全面推進上下工夫。
一是完善制度,加強管理。針對義工分會成立四年來的成功經驗和存在的不足之處,修改和完善義工分會管理辦法,強化班子建設,明確職責分工,突出透明慈善,嚴格招募程序,規范記時辦法,注重培訓質量,推進項目創新等。特別是對義工記時作了具體規定。慈善義工分會記時工作由各鎮服務隊長、各專業服務隊長和義工基地負責人簽字確認,并定期在網站公布,接受群眾監督。通過制度建設和班子內部整合,使義工(志愿者)真正成為慈善工作的生力軍,成為社會文明的傳播者。
二是樹立典型,全面推進。總會把南山村和毛頭村義工服務隊規范化管理和常態化服務作為全市義工服務的典型,要求各村充分調動團員青年和婦代會成員的積極性,在新農村建設、扶貧幫困和公益事業等方面開展義務工作。已建立村級慈善工作聯絡站的40個村均已組建了義工服務小組,義工達800多人,目前全市義工隊伍已發展到3800多人。推廣東輝社區和方城社區義工服務站的成功做法,在城市社區開展文體、環保、治安和日托服務,弘揚義工精神,提高市民的慈善意識。完善市殘疾人托養中心、市啟智學校兩個服務基地軟件建設,做到制度上墻、人員落實、資料完整、特色明顯。健全豪成慈善兒童之家義工教師專業服務隊、城南鎮義工服務隊的組織和服務機制。通過這些行之有效的措施,進一步強化了義工分會專業服務隊和鄉村慈善義工服務隊的功能,提升了服務品質,優化了服務水平。
四、 創新項目、優化服務
溫嶺市的廣大義工以此為動力,滿懷熱情地投入義務工作,在助殘、扶孤、敬老、社會公益活動等方面拓展思路,爭創特色服務。
開展助殘結對活動。慈善義工走訪調查了全市100多名重度殘疾人,發放義工聯系卡,實行一對一或多對一資助服務。中秋、國慶前夕,慈善義工慰問了128名重殘對象,為他們送上了月餅、金龍油及現金,價值45000元。與智障兒童心手相連,經常到啟智學校與學生交流談心,陪伴他們游戲、幫助他們清理衛生、啟發他們思維,激發他們的活動興趣,使這些可憐的孩子感受到了社會的溫暖。
開展“慈善文化進校園、進社區”項目,發放10000多冊《三字經》等國學書籍。舉辦慈善活動展覽以普及慈善文化、增強慈善理念。實施“環保進校園” 和“夏日送清涼”活動,為民工子弟學校和環衛工人送去關愛。開展“星光守護”行動,為12000多輛三輪車貼上反光條,使他們夜間騎車安全得到保障。
建設“義工同心林”,綠化了溫嶺大地。開設“螢火蟲——心靈溝通工作室”,使心理有障礙的特殊人群有了傾訴和宣泄的地方,在一定程度上緩解了他們緊張情緒。巾幗創業園、愛心小虎隊為貧困婦女和困難學生提供了力所能及的幫助。
這些活動項目經費不多,但社會效果好、影響大且群眾反響強烈,認為慈善義工實實在在為民辦實事,真正體現了慈善精神的內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