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玉厚, 喬 威, 朱榜芹
(山東大學(威海)a.實驗室與設備管理處;b.后勤管理處,山東威海264209)
實驗室是高校實施素質教育、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的重要場所。實驗室面向學生開放,是落實深化高等教育改革、推進素質教育、培養高素質人才的重要內容,隨著高校人才培養體系改革的深入,建立全方位的實驗室開放體系,顯示出了強大的生命力[1]。PDCA循環理論是質量管理中非常重要的理論之一,在很多領域都得到了廣泛應用,實踐證明其對高校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同樣具有指導意義。多年來,我校十分重視實驗室開放,運用PDCA循環理論,實施建立全方位實驗室開放體系,創造條件促進教學實驗室、科研實驗室及各級重點實驗室開放,創新管理體制與運行機制,穩步擴大實驗室開放范圍,很好地滿足了學生個性化發展的需要,取得了良好效果。
實驗室實行開放管理在國外高校已經非常普遍,國內部分重點高校亦進行了有益的探索研究,在開放模式、開放程度、開放范圍等方面探索出了成功的經驗,但由于受諸多主客觀因素的影響,構建全方位的實驗室開放體系還面臨著許多問題亟待解決。
全方位實驗室開放是指全校范圍內的具備開放條件的各級各類教學、科研及重點實驗室,在完成教學、科研任務的前提下,充分利用現有師資、儀器設備和實驗房屋等教學資源,面向全校學生和社會開放使用,而非指某個特殊實驗室或為開放單獨建立實驗室,面向的不是某個專業、班級或少數成績優秀、有特長和項目的學生[2-3]。因此構建全方位開放實驗室需準確定位建設目標,即開放實驗室應立足于學生應用能力和創新精神的培養,面向全體學生兼顧特長學生,做到基本技能訓練與提高相結合、低起點與高目標相結合、滿足個性發展與兼顧一般相結合,積極推進應用型人才的培養和特色實驗室文化建設,最終建立基于個性化人才培養模式的高校實驗室開放體系。
實驗室的全面開放最基本的保障是時間和空間的全方位開放[3]。然而目前各高校為了滿足學生多元化學習的需要:①開設的課程很多,使得學生在時間和精力等方面不能得到保證;②由于我國高等教育的招生規模的擴大,使得高校實驗室用房的增加遠遠落后于學生人數的增加,從而實驗室的空間不適應開放性實驗教學的需要。為此,學校應通過學分制改革、修改教學計劃、合理設置課程體系;通過調整、合并重組實驗室、合理配置實驗室資源,讓學生有充足的時間和精力進入空間相對寬敞的實驗室開展創新訓練。
實踐證明,完善的保障與激勵措施是完整的實驗室開放體系不可或缺的重要組成部分,它既確保了實驗室開放體系的高效運轉,同時又為實驗室開放體系的可持續發展提供了強大的動力。目前大多高校比較注重實驗室開放范圍、開放對象、開放模式、開放內容以及進入開放實驗室的審批程序等方面的研究,忽視了相配套的管理措施的制定,致使實驗室開放工作出現了運轉不暢、效果不佳、師生參與積極性不高等問題。為此,學校可以通過設立創新學分、設立實驗室開放基金以及工作量補貼獎勵等有效措施,建立與實驗室開放體系相配套的管理與激勵機制,切實調動教師和學生主動參與實驗室開放體系的建設工作[4]。
PDCA循環理論是指在管理活動中,為提高管理質量和管理效益,所進行的計劃(Plan)、實施(Do)、檢查(Check)、處理(Action)4個階段工作的循環過程[5-7]。具體含義是:計劃:根據顧客要求和組織方針,建立提供結果所必要的目標和過程;實施:具體實施過程;檢查:根據方針、目標和要求,對過程和產品進行監視和測評,并報告結果;處理:采取措施,對總結檢查的結果進行處理,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并適當推廣、標準化,失敗的教訓加以總結,未解決的問題放到下一個PDCA循環里,以持續改進過程業績。PDCA循環理論的特點是:周而復始、循環不停;大環套小環,小環保大環,相互促進;循環前進、階梯上升。
PDCA循環理論作為企業實現產品質量無限接近“零缺陷”的有效方法,也同樣適用于高校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通過實驗室開放體系的PDCA循環不斷完善體系架構和配套措施,使開放體系無限接近“零缺陷”的完美目標[6]。PDCA循環過程如下:
開放體系建設計劃階段是全方位開放實驗室的準備階段,要制定出實施實驗室開放體系的架構。①充分了解學生對實驗室開放工作的認可度、了解不同層次學生對實驗室開放的時間、空間、組織形式以及開放內容的需求[8-11];② 調研教師參與實驗室開放工作的熱情、實驗室現有硬件資源配備情況,定性分析實驗室開放工作面臨的問題,提出解決的對策[12-15];③ 相關職能部門組織制定實施實驗室開放工作相配套的各項管理規定以及激勵政策;④ 進行歸納整理,凝練出全方位實驗室開放體系的框架結構,具體包括以下幾部分:開放體系的目標;開放的模式;開放內容;開放時間;開放形式;開放的管理細則和配套激勵措施;開放結果的評價、認定與總結。
開放體系實施階段是實驗室開放工作質量管理的關鍵,高效的執行力是實現目標的保證,為此要求與實驗室開放工作相關的所有管理部門、教師和學生統一思想,充分認識實驗室開放工作的重要性,強化各自的責任,努力完成各項工作計劃和相關措施政策的落實。
開放體系檢查階段是對實驗室開放的過程和結果進行全面檢查,并與設定的目標和計劃進行比較,判斷是否實現預期的目標。匯總檢查的數據和資料,形成檢查報告。
開放體系總結處理階段起到了承上啟下的作用,既總結了過去,又為下一階段的工作提供了依據。①對開放過程中成功的經驗加以肯定,形成規范,以便在下一輪循環中借鑒和貫徹執行;②找出開放過程中存在不足和問題,分析產生的原因,在重復進行調研的基礎上,提出新的解決方案,轉入下一次循環,從而形成一個完整的PDCA循環管理體系。
高校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可以說是一項復雜的系統工作,實際工作中會遇到各種各樣的問題,有些問題可以一次解決,而有些問題必須循序漸進、逐步得以解決,正因如此,在全面、持續提升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的工作中,PDCA循環理論展示出了特有的優勢。首先,確保了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的有效性和科學性。①依據PDCA循環理論,實驗室開放體系框架結構的設計制定是在不同層面的調研的基礎上,全面了解了各個層面的不同需求,找出并分析了存在問題的主客觀原因,有針對性地提出了相應的措施,避免了盲目借鑒或憑經驗的做法,增強了工作的科學性;②目標計劃和工作措施實施后,及時地跟進進行全面檢查和總結,推廣成功經驗,找出差距和不足,提出解決對策,使得實驗室開放體系管理工作更加的扎實、有效。③確保實驗室開放體系管理工作水平不斷提高。基于PDCA循環理論周而復始的特點,其循環一次即可解決一部分問題,未解決或工作中遇到的新問題進入下一次循環解決,隨著循環次數的不斷增加,必然會促進實驗室開放體系管理工作水平持續提升。
隨著國家對創新型人才培養要求的不斷提高,高校全方位開放實驗室是必然的,由于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涉及的因素較多,各高校須探索適合自己的實驗室開放之路。PDCA循環法為我們提供了有效的方法論支持,正如廣告中說的“沒有最好、只有更好”,設想如果在高校實驗室開放體系建設工作的各個環節使用PDCA循環理論,那不久的將來高校實驗室開放工作必將越來越無限靠近“零缺陷”的完美目標。
[1] 施 瑞,于曉勇,柳 英,等.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模式的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4):164-166.
[2] 宋玉厚,賈存棟,董華勇.高校實驗室開放管理的研究與探索[J].實驗室科學,2003(4):85-86.
[3] 強根榮,劉秋平,盛衛堅,等.普通高校實驗室開放的模式與管理機制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0):185-187.
[4] 劉長宏,張恒慶,李洪磊,等.普通高校實驗室開放的模式與管理機制探索[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0(10):188-190.
[5] 楊 明.PDCA循環原理在高校大型儀器設備管理工作中的應用[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9(11):240-241.
[6] 蘇萬春.基于PDCA循環法的物理實驗教學改革與實踐[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07(11):155-156.
[7] 唐立敏,樓利琴,白忠喜.PDCA循環法在紡織工程畢業設計教學環節中的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08(5):150-153.
[8] 潘巧明,任清褒,胡偉儉.地方性高校開放實驗室個性化服務的調研[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5):79-83.
[9] 廖慶敏,秦鋼年.建立開放實驗室 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0(4):162-165.
[10] 蔡芝蔚,潘巧明.基于個性化服務的高校實驗室開放模式的構建[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190.
[11] 韋 化.構建多元化開放式實踐教學體系培養大學生的“四種能力”[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2.
[12] 于亦文.基于PDCA循環模式的經管類實驗教學質量改進策略的探討[J].實驗室科學,2010(5):179-181.
[13] 侯鳳才,張國華.高校實驗室開放存在的問題與對策分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1):177-179.
[14] 吳葉葵.開放式實驗環境下的實驗項目管理研究[J].實驗室研究與探索,2011(11):166.
[15] 劉曉鴻,王 杰,張金鳳,等.教學實驗室開放基金設立的探索與實踐[J].實驗技術與管理,2011(9):179-1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