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 研
(哈爾濱市兒童少年活動中心,哈爾濱 150020)
素質一般是指個人先天具有的生理與心理特點及后天通過環境、教育等獲得的基本品質。素質教育指以提高個人的素質為目的的教育。兒童的素質教育就是通過教育使每一個兒童先天獲得的遺傳素質能得到充分發展,同時又能使他們獲得適應當今社會和未來社會的品質,包括心理素質、身體素質、科學文化素質、勞動技能素質、思想品德素質等。通俗地說,就是使兒童學會做人、生活、求知、勞動、審美等,使其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兒童素質教育具有階段性、可持續性、多元化、兒童性等特點。
素質教育是同“應試教育”相對而言的,應試教育是以應付考試、追求升學率為主的一種教育,是一種簡單的、低級的、不能使兒童的個性得到充分發揮的教育。與應試教育相比,素質教育是一種科學合理、層次高級的教育模式,素質教育對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質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1.應試教育一般只強調把人類已有的知識、經驗與道德規范等傳遞給后一代。而素質教育則是培養學生在學習社會文化財富的基礎之上,應具有開拓意識與創造能力。
2.應試教育是以適應社會的發展需要,不科學地挑選人才的一種教育行為。素質教育則不同,它是根據社會和人的發展需要,少年兒童能夠主動學習、生活,主動接受的一種教育。
3.應試教育是面向少數人的一種教育,而素質教育則是指使每個少年兒童都能得到發展,面向全體的一種教育。
4.應試教育是一種不完全的教育,它主要以應試需要而實施,而素質教育則是使受教育者能得到和諧的、全面發展的教育,如勞動技能、身體素質、如何生活、思想品德、文化素質等。
5.應試教育是一刀切的教育,是人人享有同樣的教育,素質教育強調人與人之間的差異,因材施教,從而使受教育者的個性得到完善、健康發展的教育。
6.應試教育是追求高分、死讀硬記、不求方法的教育,而素質教育可使基本知識和基本技能得到發展的同時,智力和能力也得到了提高。
7.應試教育是教師苦教,學生被迫學的一種教育,而素質教育則是教師愿教,學生主動積極地學。
1.兒童素質教育在學前階段的對策
我國當前教育的目的是要實現人的德、智、體、美、勞的全面發展,但現實中,從現在的家庭教育到幼兒園教育,是以兒童智力發展為關鍵,以提高兒童認知能力為一切工作的出發點,忽視了兒童身心發展的特殊規律,把兒童素質教育的開展當作一種表面現象來做,沒有深入到實際,比如家長們認為自己花錢送孩子進幼兒園,就是讓孩子從老師那里多學點東西,孩子們整天玩鬧是不對的,是幼兒園不負責任的表現。有些家長要求孩子們能寫會唱,卻無視孩子們的心理,這些都是與素質教育相違背的。
針對學前兒童教育的這些現狀,國家和政府應設有一個專門的部門或機構,對學前兒童教育進行調研、評估、管理和監督,并制定一套具體明確的評估指標和管理體系,提高幼兒園的辦園門檻,增加素質教育質量。另外,通過相應的途徑加強協調學前教育與小學教育的銜接與聯系,使學前兒童教育更加規范化、科學化和制度化。
2.兒童素質教育的中小學階段關鍵是要提高教師的自身素質
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決定》中曾明確指出“建設高質量的教師隊伍,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基本保證”。
這就要求在中小學階段,加強少年兒童素質教育。第一,必須要加大對在職在崗的教師繼續教育和培訓工作的力度,使教師的知識水平和能力結構得到提升,能夠跟得上教育改革的基本需要。第二,根據科技迅猛發展和基礎教育改革,對師范教育也應提出新的要求,從教育目標、教學方法、人才標準、課程體系等方面進一步深化師范教育改革,重點培養和突出師范生教育能力,進一步提高教師的專業化水平,以保證為實施兒童素質教育提供高能力、高素質的師資力量。
3.加強現行的社會制度對兒童素質教育的重視與倡導
實施兒童素質教育,不僅僅是學校和教師方面的事情,同時也是一個地方、一個政府對教育發展觀與人才觀的基本認識和做法。現有的基礎教育管理和評估制度在一定程度上仍然受到高考的影響,所以要徹底改變當前基礎教育的現狀,除了要求人們從思想觀念深處發生改變外,教育制度本身也要有相應的調整,努力使整個教育制度科學化、民主化、規范化也是保障兒童素質教育有效實施的必要條件。
兒童素質教育是素質教育的最基本環節。在實施素質教育的宏偉工程中,兒童素質教育占有著非常重要的地位,正確認識和深入探討兒童素質教育是全面推進素質教育的重大課題,是有力實施素質教育的重要保證。當然,素質教育不只是在學校,學校之外的圖書館、博物館、科技館、少兒活動中心等都是進行素質教育的場所,是實施素質教育不可缺少的重要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