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志偉 (南京市環境保護科學研究院)
環境影響評價又被稱為環境預斷評價,是指我們人類所生存活動的空間以及可以直接或者間接對人類生活、發展造成影響的各種自然方面的因素以及社會方面的因素。自然方面的因素成為自然環境,社會方面的因素成為社會環境,環境對于人類生活、發展的影響可以是有利的也可以是有害的。因此環境影響評價也就由此出現。環境影響評價主要是針對計劃開發項目對環境產生的影響進行科學嚴謹的判斷與評價,對各種利弊進行綜合評估,對各種建設、開發方案的具體效果進行綜合分析與比較,從而提出一些有針對性的緩解消極影響產生的措施。最終為減少不利影響提升積極影響做出自己的貢獻。
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已開展了許多年,它已成為我國各項基礎工程建設工作的重要保障力量和關鍵組成部分。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順利開展能夠實現我國經濟建設發展任務與生態環境保護工作的雙贏,能夠極大提升環境規劃及管理意識。在取得突出成績的同時還存在著弱點和不足,畢竟我國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歷史不如西方發達國家悠久,其積累的經驗與應對措施也不如其他國家豐富,在實踐方面的問題仍然有很多,具體存在以下幾個方面的問題。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雖然自出現以來就已經被制度化、法律化,是一項必須遵守的發展制度,但是在具體實施過程中卻沒有將制度普遍施行,尤其是對于經濟欠發達地區或者偏遠地區的小型企業而言,其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開展力度還有待大幅度提升。這種全國范圍內、所有企業中缺乏普遍實行的標準化制度問題不僅嚴重影響企業自身的發展,同時也給我國經濟發展建設及環境保護工作造成極大影響。
公眾參與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僅是一種體現民主化、法制化國家特質的表現,在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中的作用也是顯而易見的。所以公眾參與對于順利開展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意義重大。但我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公眾參與程度仍然較低。信息公開不及時、公眾環境保護意識不強、參與評價體系不完善等等。但是不論是何種原因,其公眾參與程度較低的直接結果就可能是造成項目建設方與公眾方的矛盾激化與再升級。
環境影響評價應該是一種先行于項目具體建設、開發和規劃之前的科學預測行為,環境影響評價結果將直接影響著項目建設的具體思路、方法及具體建設措施,評價工作開展的時間點一般來說是越早越好,這樣才能擁有最為充分的時間進行最為仔細嚴謹的論證分析。但是項目建設資金、項目可行性報告以及環境影響評價報告三者之間存在著不可逆轉的線性順序關系,許多建設單位不想在項目建設為真正落實之前花太多錢做環境影響評價,因此往往催促環境影響評價具體工作人員快馬加鞭,草率了事,因此大多數時候環境影響評價工作變成了一種形式,一種必須完成的手續。這種不正確的意識直接導致其作用弱化或者根本毫無作用。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能順利開展或者開展效果不夠顯著的另一個原因就是缺乏具體操作細則,許多條款過于粗糙,難以實現精細化管理,給具體執行造成很大影響。例如在《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辦法》中有這樣一個規定“凡是從事對環境有影響的建設項目都必須執行環境影響報告書的審批制度”,此條款乍一看,包含的范圍比較廣泛,好像說得比較到位,但是仔細思考下來,什么樣的項目是對環境有影響的?不通水電的倉庫對環境有影響嗎?環境監測站對環境有影響嗎?這種看似到位實則粗略的條款就非常缺乏實際可操作性,過于抽象、籠統,給環境影響評價工作的具體開展造成阻礙,讓人難以準確把握。
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不僅是項目建設之處所必須履行的國家義務,同時也是對自身建設負責、對國家經濟發展及環境保護負責的一種積極行為。所以必須確實研究應對策略。
任何一項工作的開展都必須在明確、合理、科學的指導原則指引下,才能夠將工作開展得更加順利。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是關系到我國乃至世界國計民生的重要工作,因此更不能缺乏積極健康的指導原則。原則制定方面,要尊重各方合理化利益,要積極協調各方權益,要努力實現各方面的協調統一。根據我國基本國情制定,最大限度發揮環境影響評價工作作用的同時減輕當地政府與有關部門的經濟壓力。
在公眾參與制度的建立和完善方面,將公眾參與與公眾意見作為環境影響評價工作進行的重要參考依據,要將公眾參與渠道用制度的形式加以確定,給予公眾參與以法律保障。同時要加強宣傳教育工作,提升公眾對環評工作的重視程度,提升環境影響評價的準確性與公正性。
有了評價結果如果不能根據評價結果進行積極的及時的執行與糾正,那么評價結果也只是一紙空文。所以必須加強評價報告審議之后的后續監督檢測工作,而這一部分工作也是整個環境影響評價工作最為重要的一個部分,只有加強這一部分的工作力度,環評才能真正發揮自身作用。
[1]王華東.區域環境影響評價有關問題的探討.中國環境科學[J].2011.4.
[2]李維.戰略環境影響評價研究[J].環境科學進展.2010.8.
[3]肖杜寧.試論區域性環境影響評價的特點與主要內容[J].中國環境科學.201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