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卓豪 章繼涵 (海南師范大學化學與化工學院)
中學化學教學內容多為無機化學,涉及的較少有機化學知識則多為基礎內容,通常僅為高中教學課程的百分之二十五比例。而高校化學教育則為中學化學的有效擴充,其概念較中學教學更為嚴謹,內涵深刻。例如,對于分子結構的定義,中學將其視為保有物質化學屬性的微粒,無機化學則將其定義成基于物質化學屬性基礎上進行分割的范圍極限。就好比原子涵蓋原子分子等,為中學概念的擴充延伸,顯現出對科學研究的縝密細致性,從不同視角探究了物質的屬性特征。
中學時期,學生學習接觸的元素以及化合物概念知識較為基礎,而高校化學則在知識信息容量以及涉及的廣度與深度層面,更為豐富。例如,核外電子的有關排布內容,高校化學依據其特征分區展開研究,并針對稀有氣體以及化學副族元素展開性質探究,進而完善詳實的明確了周期表之中各類化學元素的內含屬性以及具體特性。再者,高校化學還全面探究了無機化學知識的開拓應用取得的嶄新成果以及具體進展,并分析結構、屬性與應用功能之間的辯證關系。
理論層面,高校化學其教學思路進一步擴充延伸,是對中學化學本質層面的有效突破。例如,熱力學知識,高校化學持續深化化學反應以及能量,探究化學熱力學知識,并由該方向出發,探討產生化學反應的科學依據,研究化學反應變化的速率以及平衡問題,探究內在影響因素、具體成因。并由電極電勢方向探究了氧化還原形成的主體成因。研究物質結構內容中,通過對原子構成、核外分布的理論探討,深入的采用量子學原理研究原子排布相關知識,并基于原子以及分子軌道明確了元素原子互相結合的客觀特征規律。
高中時期,學生正處于生理與心理的逐步發展階段,其認知能力快速發展,而高校學生,心理與生理逐步趨向成熟,并顯現為同中學生認知水平的一定差異。對于學習的目標以及研究的意義有了更明確深入的認識,且知識經驗逐步積累、意志品格持續發展,令其體現了更好的穩定性。注意力將更加集中,且具有一定的問題分析與解決能力。而中學學生其注意力范疇相對較小,不能實現有效的分配以及轉移,進而無法具備開闊的思維以及探究靈活性。中學生在步入大學階段后,通常更明確了自身興趣,并依據主觀好惡選擇學習內容以及參加專項實踐活動。不僅可基于專業視角進行事物現象的觀察且可實現易用同專業學習細微的有效融合,進而探究事物本質。該類學習動機以及良好的意志力,將令學生觀察結論更加明確、分析更為深刻。由此不難看出高校學生觀察力層面同中學生比較具有顯著的進步與提升。
記憶方式上,高校學生主體通過邏輯記憶方式進行知識的理解與鞏固。通過抽象思維,進行概念以及定理的論證與了解。該環節成為其認知結構的核心特點,為認知活動開展的核心基礎,是一類逐漸性、豐富層次、從低級逐步向高端發展的過程。且知識的排列將較中學階段更具有序性、清晰性、邏輯性,呈現出開放、整體的核心特征。
中學時期,學生的抽象以及邏輯思維將得到有效鍛煉并獲取長足發展。然而,該類思維通過具體形象、直觀深入的實物作為核心基礎。學生將逐步的具備邏輯思維判斷能力,而該類思維通常基于直觀鮮明以及具體實物為根本。學生對于知識以及原理概念的準備并不完善,欠缺實踐經驗,令思維的深入性以及廣泛性還有待進一步的擴充發展。高校學生經過了高中時期的鍛煉,其思維方式以及實踐手段將更為多樣,基于廣泛眼光審視社會問題。在人文素質教育的引導下,高校學生將習慣于批判的繼承,自身具備了良好的判斷分析能力。在課程學習階段中不會盲從與盲目,而是會辯證的看待問題,并形成一定的創新思維以及創造能力。總之,高校學生的認知能力、思維發展以中學為基礎,并實現了更為廣泛深入的提高,兩環節相輔相成。高校化學教育則應針對學生的這一發展變化特征,制定適應性教學策略,方能提升教學水平,明確教學目標,因材施教,優化教學效果,提升學生綜合實踐技能,令其獲取良好的發展與提升。
高校化學課程教學為一項系統、具有一定難度的工程。針對學生認知特征、發展規律,辯證思維方式,應促進教育理念的全面創新,針對學生個性化學習需求,豐富教學內容、優化教學方式,應用現代化、先進性教育方式,培養出具有核心價值觀、認真細致、健康向上的發展態度,并形成良好的主觀創造意識,積極的參與實踐活動,實現良好的發展。高校化學教師應注重素質教育,以人為本的開展實踐教學,令學生養成系統學習、深入探究的習慣。同時應注重專業水平的提升,教師應致力于培養學生形成精專學習能力。應針對高校以及中學時期學生性格差異性、知識異同,進行有效的教學銜接。特別是在學生剛剛步入大學階段,應把握過度轉變的核心環節。提升學生心理適應性,促進其思維模式的良好發展與科學轉變。應預防短期教育行為,杜絕陷入人才教育培養的誤區之中,避免人力資源的不良浪費。應促進教學理念利于培訓目標、實踐教學策略的良好一貫性,預防片面教育弊端。基于中學基礎教學以及高等教育的互相作用影響、促進提升特征,應明確基礎教學的創新改革發展,勢必令高等教育受到一定影響,且高等教育的全面升華同樣會對高中基礎化學教學形成積極影響與全面推進作用。兩者為相同事物不同發展時期,因此,應通過正確審視,明確兩者差別與聯系,真正實現教學環節的良好對接,全面融合,方能提升教學水平,激發學生化學學習興趣,令其獲取良好的發展與提升。
總之,針對高校化學教育同中學化學存在的異同性,我們只有明確內涵聯系,把握教育特征,實現兩環節教學的有效銜接集成,就學生思維方式、認知特點的差異性,有效的創新教育方式,采用適應性教育手段,方能全面優化教學水平,令學生形成良好的發展與過度,進而實現長足的進步與全面的升華。
[1]陳光友.中學化學教育中學生創造性思維如何培養[J].科海故事博覽·科教論壇,2011(2).
[2]張四方,馬善恒.。熊言林.盡情享受化學——2008年美國國家化學周活動簡介[J].化學教育,2009,30(6).